一、按照玻尔理论和量子力学推导出的结果
在360万个大气压和6000K的高温中,地球的“固态地核”绝对不会是我们常温状态下的固态物质,按物理规律可推知它是一个巨大的正电体,成因如下:
玻尔理论和量子力学表明,绕核运动的电子吸能(受热)后会向外层跃迁,能量足够大时将发射掉(热电子发射);核聚变反应的原理也证明,原子在受到巨大的高温和压力时,大部分核外电子会逃逸掉。
地核在巨大的压力和高温中,大量热电子脱离原子核外轨道(能级),成为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因为趋肤效应,而成群向地幔以外的冷区逃逸,它们将在地幔以外的低温层面形成负电层,这正是科学界发现的所谓的“莫霍面”,它与地核的正电场形成内外极式的电容器。
莫霍面负电场的引力会吸引住整个地壳,并透过地壳吸引地表的一切物质,形成重力。
逃逸电子的运动方向、地球自转方向和磁场,遵循左手定则:让地磁N极(地理南极)的磁力线穿过手心,拇指指向地球旋转的方向(由西向东),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指向地心)就是电流的方向(电子运动的反方向),这也可以证明现阶段正有电子从地核向外逃逸。
二、重力与电场力性质相同的依据
依据之一:重力和电场力都具备“万有作用”特性,都可以吸引中性的物质(包括金属)。
依据之二:在重力场和强电场中都有气体电离现象和局部放电现象。
依据之三:重力和电场力使用“雷同”的计算公式,都遵循平方反比定律。
依据之四:重力和电场力作用的延伸性相同,都可无限延伸。
依据之五:重力和电场力做功的特性相同,都是保守力做功。
依据之六:重力和电场力都可以因“受力体”质量的叠加而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