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养老“双轨制”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两者终将“并轨”。养老“并轨”的瓶颈究竟在哪里,如何才能突破,这个过程有没有时间表?
待遇降低的“并轨”改革难以推行?
“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
“‘并轨’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一针见血指出。“双轨制”形成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多数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岗档案工资的7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大多在80%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测算,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也显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中位数为24000元,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18000元,两者差距明显。
“企业职工缴费拿钱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缴费拿钱多,谁会加入前者呢?”郑秉文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事业单位进行了养老制度的改革,但“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要确保待遇不降低?
“并轨”并非简单“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胡晓义对新华社记者说,“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但机制没有理顺,结果又退回去了。”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也指出,“碎片化”的制度必然导致待遇上的差别,只有对养老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弥合这种差别。
郑秉文说,“如果单独提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替代率,那就等于又建立了新制度,相当于没有改!”
胡晓义特别强调,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年金为补充,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同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一起改革。
“十二五”无法完成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专家认为此项巨大工程难以在五年间彻底完成
实际上,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说,人社部已经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社保理事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专门研究。
据权威人士透露,这项研究内容还涉及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退休年龄调整等重大问题,是一项顶层设计的一揽子方案,预计8月即可完成,最迟也不会超过年底。
“‘并轨’显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决定和完成的事情。”郑秉文说,“人社部向决策层提出建议后,还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才能形成政策,然后分步实施。”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改革在“十二五”期间会逐步推进,但此项巨大的工程难以在五年间彻底完成。
■声音
养老“并轨”要有明确时间表
养老“并轨”改革作为一个多年的旧话题,最近因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媒体访谈而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有关方面坦承,养老体制的多轨运行有历史原因,“并轨”难度较大。不过,养老改革关系社会公平,再难也得往前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高达61.9%的受访者希望能通过改革退休养老金制度,保障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另一项调查则显示,98%的网民认为废除养老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日渐成熟。民意背后,还有一些地方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养老金竟相差数十倍的沉重现实。
改革是否有成效,不仅是对相关部门职责和能力的考验,更影响到社会对深化改革的决心。
有关方面最近指出,“养老‘并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明确信号,或可增强社会对推进养老改革的热情。养老“并轨”如何走,不仅要明确方向,还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早些走出设计阶段,走向试点实施的现实。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5年追访——
多数省市纹丝未动唯广东开始“破冰”
据新华社电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5年过去了,这些养老“并轨”试点的改革推进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追访。记者采访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难办”“没进展”,多数纹丝未动,相形之下,只有广东开始“破冰”。
●浙江 官方回应,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没开始做,还处于思考当中。
●上海 上海人社部门没有就此事接受采访。经记者多方了解,养老试点的推进中,目前尚无实质性突破。
●山西 山西省人社厅表示,就这一问题一概不接受记者采访。其官方网站上也查询不到任何与养老“并轨”有关的信息。
●重庆 官方回应,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虽然开展了统计事业单位员工总人数、了解工资水平等“摸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但严格来讲,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广东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标准执行。因此,这些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与普通企业参保人待遇一样。另一部分是社保养老金与原干部退休金标准之间的差额,按原有资金渠道解决,即财政拨款的,依旧由财政解决,单位自收自支的,依旧由单位解决。
待遇降低的“并轨”改革难以推行?
“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在企业先行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险的转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总体上仍然实行单位退休养老制度,由此造成了养老“双轨制”。
“‘并轨’最大的瓶颈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降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一针见血指出。“双轨制”形成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并与在岗者工资增长挂钩。多数退休者退休金一般不低于退休前在岗档案工资的7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大多在80%以上。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测算,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也就是说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45%。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也显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中位数为24000元,企业养老保险金的中位数为18000元,两者差距明显。
“企业职工缴费拿钱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缴费拿钱多,谁会加入前者呢?”郑秉文举例说,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事业单位进行了养老制度的改革,但“被改革”群体抵触情绪很强烈,最后成了“半拉子”工程。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要确保待遇不降低?
“并轨”并非简单“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胡晓义对新华社记者说,“有些地方个人也缴费了,但机制没有理顺,结果又退回去了。”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也指出,“碎片化”的制度必然导致待遇上的差别,只有对养老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结构调整,才能从根本上弥合这种差别。
郑秉文说,“如果单独提高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替代率,那就等于又建立了新制度,相当于没有改!”
胡晓义特别强调,所谓“并轨”并不是简单地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入”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是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改革和推进,最终取消“双轨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要以职业年金为补充,确保待遇水平不降低。同时,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一起改革。
“十二五”无法完成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专家认为此项巨大工程难以在五年间彻底完成
实际上,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说,人社部已经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社保理事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小组,对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行专门研究。
据权威人士透露,这项研究内容还涉及了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退休年龄调整等重大问题,是一项顶层设计的一揽子方案,预计8月即可完成,最迟也不会超过年底。
“‘并轨’显然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决定和完成的事情。”郑秉文说,“人社部向决策层提出建议后,还会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才能形成政策,然后分步实施。”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专家分析,这意味着改革在“十二五”期间会逐步推进,但此项巨大的工程难以在五年间彻底完成。
■声音
养老“并轨”要有明确时间表
养老“并轨”改革作为一个多年的旧话题,最近因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媒体访谈而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有关方面坦承,养老体制的多轨运行有历史原因,“并轨”难度较大。不过,养老改革关系社会公平,再难也得往前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高达61.9%的受访者希望能通过改革退休养老金制度,保障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另一项调查则显示,98%的网民认为废除养老双轨制的条件已经日渐成熟。民意背后,还有一些地方同一个城市的居民,养老金竟相差数十倍的沉重现实。
改革是否有成效,不仅是对相关部门职责和能力的考验,更影响到社会对深化改革的决心。
有关方面最近指出,“养老‘并轨’正在进行顶层设计”。这一明确信号,或可增强社会对推进养老改革的热情。养老“并轨”如何走,不仅要明确方向,还要有明确的时间表和反馈机制,这样才能早些走出设计阶段,走向试点实施的现实。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试点5年追访——
多数省市纹丝未动唯广东开始“破冰”
据新华社电 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5年过去了,这些养老“并轨”试点的改革推进情况如何?记者日前进行了追访。记者采访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难办”“没进展”,多数纹丝未动,相形之下,只有广东开始“破冰”。
●浙江 官方回应,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没开始做,还处于思考当中。
●上海 上海人社部门没有就此事接受采访。经记者多方了解,养老试点的推进中,目前尚无实质性突破。
●山西 山西省人社厅表示,就这一问题一概不接受记者采访。其官方网站上也查询不到任何与养老“并轨”有关的信息。
●重庆 官方回应,改革试点启动以来,虽然开展了统计事业单位员工总人数、了解工资水平等“摸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但严格来讲,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广东 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标准执行。因此,这些退休人员每月的退休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社保基金支付,与普通企业参保人待遇一样。另一部分是社保养老金与原干部退休金标准之间的差额,按原有资金渠道解决,即财政拨款的,依旧由财政解决,单位自收自支的,依旧由单位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