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学识吧 关注:64贴子:266
  • 0回复贴,共1

基础修炼法--周天功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收心求静可以说是每一部静功必须的基础。
  未经过入静训练的人,心是很乱的。心烦意燥,思绪乱飞。虽然平时我们没什么发觉,而一旦闭目打坐,反观自心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心思天马行空,什么都想,甚至心烦意乱,坐上几分钟就急急下坐,无法再坐下去,后面的功法当然就没法谈了。所以,练功的第一步,得把这颗心安静下来。
  内丹功与禅定,对静的标准要求比较高。对于普通周天功的训练,当然不需要这么高的要求,但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静的基础。否则心不静,气不凝,也就难以达到练功的目的。
  收心入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观想,如观想莲花;也可以守窍,如意守下丹田;也可以听音入静,如听一些优雅的古典乐,佛乐等;也可以守虚空;也可以通过诵念禅诗、佛号或经文等;也可以数息守息。方法众多,不一而论。但心未静时,我们一般不主张以守窍来入静。因为心不静时,窍穴守不住。若是强守,则会造成意重上火的情况。通过观想,心意过乱,也想不出东西来。观想不细微,也达不到效果。可以建议通过一些音乐或诵念禅诗或圣号做到初静,也可以通过数息守息入静。
  打坐最好面东而坐。刚坐下来时,因为人刚静止下来,心比较兴奋,呼吸比较粗重这时候不要急于入静。先微微注意一下自己的鼻息。如果粗重,就安静的坐上一回,哪也不守,杂念也不要控制。过一会再微微注意一下鼻息。发现呼息平缓不粗了,心情比较平静了。然后开始按打坐要求调整好练功姿势。然后再观注一下呼吸。不喘不粗,平缓柔和之时,心也相对比较安静了。这时开始吐浊纳清以净化身体,方法是:
  先行“赤龙搅海”用舌搅舌下华池(下颚,下牙以内的空腔处),来回数遍,然后吐浊纳清,先转头向非东方的地方(南方或北方),微微张口,以口呼气,想着将身中的混浊之气全呼出去,呼到天的尽头,呼气要缓和,以耳中听不到呼吸声为度。然后以鼻柔匀细长的吸气,将东方清气吸入体内,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共做三息或九息以排除身中浊气。
  再接下来,再微微观注自己的呼吸,如果呼吸还比较重,杂念还比较多,你就数息。数自己呼吸的次数。数到杂念少了,呼吸平缓了,放弃数息的意念,只注意呼吸在鼻间一来一往的感觉。开始耳中会听到呼吸声,不要控制,继续只注意这呼吸一来一往。慢慢的呼吸就微弱下去了,听不到声音了,只有微弱的呼吸一来一往。心也比较安静了。坐在那里,不烦不累,很轻快舒服,心里杂念不起,一念微微,有一点喜悦感觉,清清静静的。就守着这个清静一段时间。细心享这个身心宁静的感觉。顺其自然勿忘勿助的深入下去。
  初期的训练达到了这个要求。在以后每次收心入静时,都能较快的进入这个状态。则可以开始下一步炼养丹田的训练了。
炼养丹田,即意守丹田法。可以在采气聚气之后,也可以在静坐后单独进行丹田温养。但前提要求是,温养丹田一定要求静心。在收心入静达到要求的入静状态时,再开始意守丹田进行温养。心不静不要守丹田。否则杂念纷飞,守不住丹田。强行意守则会引起丹田火燥,头晕脑胀的偏差。
  炼养丹田的原则是,勿忘勿助,似守非守。在心静下来以后,微微着意于丹田。两手交叠捂着下丹田。心意微微的体会丹田的温热舒服的感觉。若丹田不热,可以轻轻意想下丹田有一个火球或太阳,丹田迅速温热起来。然后似守非守,勿忘勿助的守着。渐渐的丹田开始如温泉浸泡一般,暖融如春,异常舒服,接着暖融感慢慢向全身扩散,直至全身都处在元气温蒸之中。这里有个过程,刚开始,只有丹田暖热。练功一段时间后,元气更为充足,则会向全身温延。就细心体会,温养。不即不离。始终体会在丹田温蒸的快感之中。
  要收功之时,微微着意,全身的真气往下丹田处汇聚,然后温养几分钟后,加意真气凝聚成团。然后收功下坐。要慢慢的活动身体,不能突然动作。然后做收功辅助动作以强身健体。
  有些人适合练观想法的,也可以在静心以后,用观想的方法炼养丹田元气。我们采取观白莲炼养元气的方法,方法如下:
  静下心后,观想下丹田处盛着一泓明净的清水,清水中皎洁的长出一朵白莲。白莲灵灵欲动,洁净不染,在阳光的照耀下,盛开的白莲中泛出清洁的清气。慢慢的向小腹弥散开来。小腹清气越来越浓,渐渐的向全身漫延开来。最后身全都处在白莲皎洁的清气温蒸之中。欲收功时。想着全身的清气都往下丹田白莲处凝聚,最后在白莲处凝聚成团,形成一个光亮的小球。然后慢慢起身活动身体。
  平时常进行这样的丹田温养,直至真气充足时,再去引气冲关。气不足时不要强行冲关,以免后患无穷。
  这里还要提醒的是,对于女性练功者而言。在月经其间不要温养下丹田。在经其可以哪也不守或是意守中丹田。因为经期意守下丹田会给下丹田造成过大的压力,气血会往此处汇聚,就容易造成血崩,有生命危险。
关主要指小周天行气的过程中,任督二脉上不容易打通并通过的位置。这里有三关之说:即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关在尾闾穴处。夹脊关在命门至大椎这一段。玉枕关在大椎往上至玉枕穴处(主要为玉枕这一处)。根据大多数练功者的经验。在周天行气的过程中,这些是最难打能的关卡。特别是玉枕关,又称为铁壁关。是难中之难。能在一次顺利打通玉枕关的并不多见。在通夹脊关时还容易出大偏。从尾闾上夹脊关时,气容易走岔道。这样就会容易出现凶怒的性格,甚至自高自大,以为自己天下本领最大。古人称之为“十字街头”所以通关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气聚足,身体要调整好,形正气顺,成功才有保证。
  那么怎么样才叫气足呢?
  在我们温养丹田以后,到了一定阶段,在功中或在平时,微微着意下丹田,都能感觉下丹田暖融如春,似有温泉荡漾一般,好象温暖的池水向上漫延将溢未溢,最后溢出向尾闾处流动之时。就表明转周天的能量已足,火候已到。
  这时候要凝神静气,不起杂念,微微着意(意不可重),以意引气沿周天路线运行。注意这里是引气,而不是着力去拉。你意在前面引导,让真气自然流过去冲关。这里有个小窍门,就是意在气前一点。意到哪里,气自然跟到哪里。沿着小周天的路线,温暖的气流从下丹田流出来,流向会阴,这时会阴稍稍内提,将气引向尾闾处,再上命门,上夹脊关,上玉枕最后至百会。气过百会,体会气自然下降下沉。象一注温水自然往下流动一样,经过上丹田,中丹田,最后返归下丹田。这需要注意的事,第一次通关,在每一处关键穴位上,都不要急于通过。在每一个穴窍前,先停下来,微微意守这里,让气往这里汇聚(积气),等这里气充足了以后,再一举冲开,然后再到下一个穴窍前汇聚,足了再冲。在夹脊关时,一定要注意气的准确路径,不要让气走上岔道。意要轻,心要细。气冲玉枕时,会比较不容易通过,这里要多意守一会,气足了再加一下重意,一冲而过。这时脑中会有一晕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能听到头骨的碎裂声,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是偏差。气上百会,后转向任督。注意利用气机下降的自然力,注意体会气自然从任脉下行至下丹田。
  待第一次冲关结束以后,再引一次周天,都能感觉气在每一处都能畅行无阻,并且每一处气流感觉都比较明显真实之后,表明小周天已经打通。可以再引气多转几次周天以巩固效果。之后再引气归下丹田。温养下丹田一段时间以后再收功。
  小周天打通以后,下一步功法,就是与炼养丹田结合,边炼边养,以养为主,以炼为辅。保证真气始终处于充盈状态。到一定阶段,不用意引,自然会出现经络周天的现象。从而为下一步大周天打下基础。
在真气充足,周天已通的情况下。接下来主要的功法就是炼养周天了。这里的原则是以内养元气为主,转周天为辅。养占七分,炼占三分。
  在收心入静以后,先按第二步功法的温养丹田部分,温养丹田元气。待元气充分活跃以后。在引气行于任督二脉转小周天。一般一次以三十六转为宜。然后收功继续温养丹田。任由丹田元气弥散全身,让全身处于温养温蒸的快感之中。当元气似乎即将由盛返衰之时,则引气归元,收功,慢慢下坐。做一些辅助动作以巩固效果。这样炼养一段时间以后,元气充沛之后,就会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不要意引,也会自然流转周天,这样,经络周天就形成了。再继续下去,无论在功中或平时,气可能已经超出了任督二脉的范围,在后背成片状的,大面积的往上跑。从前胸往下降,身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身体建康就有了根本的保证。


IP属地:四川1楼2013-08-07 13: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