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吧 关注:2,638贴子:28,290

回复:【毅重文则】《于将军》——乔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平。昌豨复叛,曹操遣于禁征之。昌豨这个人跟于禁曹操都有交情,做过徐州的太守。仗着交情和世家地位,曹操笼络人心还需要安抚这些人,避免屡次反叛和归顺。在于禁进攻下,昌豨认为自己于禁有旧就归降于禁了。诸将皆以为昌豨已降,当送还曹操。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围而后降者不赦。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于是就上演了一出挥泪斩昌豨的戏,于禁这时候治军严整的威名已经遍布曹营。曹操听了,都为昌豨叹息:“昌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意思是“你投降我都不会死,非投降那个铁面无私的于禁,这不你活该倒霉么!?”
不过话虽这么说,他却更加器重于禁。东海叛乱平息,曹操上表汉帝,称于禁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拜于禁“虎威将军”。


24楼2013-08-10 23:48
收起回复
    在当时各国能有这些尊崇的,比较有名气人都是。当然会有些遗漏
    魏国:
    夏侯惇——假节
    夏侯渊——假节
    曹仁——假节
    曹休——之前有过假节后来假黄钺
    曹真——假节钺
    曹爽和曹真——假节钺
    夏侯尚——假节后来假钺
    夏侯玄夏侯尚——假节
    于禁——假节钺
    张辽——假节
    乐进——假节
    张郃——假节
    徐晃——假节
    文聘——假节
    司马懿——假黄钺
    邓艾——假节
    锺会——假节
    司马昭——假节钺
    蜀国:
    前将军关羽假节钺
    左将军马超假节、
    右将军张飞假节
    后将军黄忠假节
    诸葛亮——假节
    魏延——假节
    吴国:
    陆逊——假黄钺


    28楼2013-08-10 23:59
    回复
      节将的开始时间可追溯曹魏时期,至于吴蜀则不一定照办,因为魏晋管辖跨州越郡,所以有假节,刺史或持节都督出现。而吴蜀所统寡州少郡,没有分区统治的需要,悉数皆为中央直辖。蜀将廖化、吴壹、张翼等人虽持节,但是真正军事用兵却得凭视大将军姜维所举止,吴将长江各督镇守各地也非人人持节——因此吴蜀节将的权力不如魏国节将来得大和具有实权。


      29楼2013-08-11 00:00
      回复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各国能够假节钺的,要么是国之柱石于禁、关羽、陆逊。要么就是权倾朝野,主弱臣强的的权臣,如司马家的和曹家的。而且在于禁早早假节钺时,甚至夏侯渊都没有假节,夏侯渊是平定关西之后才假节加以荣宠的,而且当时曹操手下假节钺只有于禁一人,之后曹休等人都是于禁挂了以后的事了。能与于禁一样具有如此权力,而不遭君主记恨的也只有镇守荆州的关羽了~。诸葛亮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刘家父子的信任,防着他呢。可见于禁的军功卓著,可见曹操对他的信任。当时闻名统军第一大将也是魏国唯一能跟曹仁、夏侯兄弟地位相当的外姓将领。只不过因为长期独自带兵作战,在小说中出场较少而已到后期长期统帅中央军节制四方诸将。


        30楼2013-08-11 00:02
        回复
          到最后,关羽挥兵中原,曹操也第一个想到的是于禁。
          于禁统帅精锐七军前往荆州。说起这七军还小有来头、这七军统帅。曾经于禁、乐进、张辽、徐晃等人都曾经做过其中一军的统帅。是曹操仰仗的绝对精锐,也是曹操打退关羽的信心来源。


          31楼2013-08-11 00:03
          回复
            可惜于将军时运不济,历史记载当时大雨遭遇洪水,败于天命。并不是没头脑的被关羽设计水淹。之后大家都知道他降于蜀军的事,从此之后身败名裂,前功尽弃,被小说家们不断诋毁。但是了解完这个人的生平,一个像他一样厮杀一生的大将,老来何惧一死!?但是这个统兵上颇有韩信、吴起风范的大将是不是因为大局而详呢?死易报主难,程婴在春秋时就得出的结论。于禁难道就不会先忍一时,而图日后再起么?这时孟明视、勾践的所为若我回到历史我也一定会投降关羽,等有机会要么返国报仇,要么做内应来谋大事。一死何益国家!?留的有用之身报效,这才是天下大勇,非殉死之小勇可比。


            32楼2013-08-11 00:05
            回复
              不过可叹的是,当年关羽降曹,人们能说他顾全大局,小说家也为了他的光辉形象给他杜撰那么多的理由,比如降汉不降曹,为了嫂子等等……关键在于他日后还有机会重报效于兄长,成就美名,孟明视投降晋国还能偷返秦国报仇,于禁将军没得到机会就身死名衰。可叹可惜李陵力战后投匈,尚有司马氏为之申舌。于禁将军为天雨所败竟招致非议,余虽不才,但定要为文则公正名 !
              汉末朝寰乱黄巾起锋兵。
              诸侯窥重鼎百姓磨难生。
              济北义旗起英雄会时兴。
              泰山有壮士慨然投义兵。
              弓马自娴熟胸中韬略明。
              果敢勇名扬整暇大将风。
              曹公定风乱收编青州兵。
              王朗异壮士丼荐大将营。
              首战拔广威人称陷阵名。
              东西百战捷治军冠曹营。
              督众退强虏独支兖州宁。
              淯水三军乱太祖遇危倾。
              文则节不动在乱治强兵。
              坚垒退仇酋讨暴安百姓。
              威重安虎帐独擎泰山崩。
              逐鹿随魏武数踏吕布营。
              大军在外讨独抗袁绍兵。
              焚粮会文谦掳将二十名。
              官渡督前阵毅重安军营。
              官拜右将军五子有威名。
              权重曹将首节钺督军兵。
              荆襄风云变君请定苍穹。
              无奈天为难七军堕水中。
              将军何惧死死易报国难。
              不学令明勇留命待复兴。
              勾践以国降终得逞霸雄。
              韩信不惧辱雄心赖以铭。
              可怜于将军一囚半世冥。
              未得重振作身死明主陵。
              忍辱真英雄世人却不明。
              关羽身降曹他日报长兄。
              苏武牧于北终能返汉庭。
              可叹于将军丹心照汗青。
              为报孟德恩可怜无人听。
              世人愚不明我自重英名。


              33楼2013-08-11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