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空医生吧 关注:21,570贴子:1,041,086
农历七月初一是一年一度「鬼门开」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鬼月」了。农历七月对于中国来说,是带点神秘与鬼神色彩的月份,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农历七月的传说故事吧!
◎鬼门开的传说
  根据中国传统民间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一日的凌晨,「地府」就会将鬼门打开,让在阴间受苦受难的鬼魂们,回到阳间探访自己的家人。而有些鬼魂则是因为无家可归,到处在阳间到处游荡。在阳间民众为了避免这些孤魂野鬼影响平静的生活,便会准备丰盛的牲礼祭品,让他们「饱餐」一顿。
◎中元节的由来
  在「鬼月」里,最盛大的祭祀活动就是十五日的中元节,家家户户都会在这一天摆上最丰富的祭品,在每一道祭品插上香,并且烧纸钱给这些「好兄弟」。古时候,农历七月时节是农民们庆祝丰收的日子,天子都会先以新收获的谷物来祭祀祖庙,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感谢祖先的庇佑让大家能年年丰收,这项仪式称为「荐新」,因为敬畏、缅怀祖先德泽,是中国人饮水思源的优良传统,所以古人们便在七月中举行扩大的祭祀活动。在一些古时候的文献里记载着:「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最初道教订七月十五为中元节,是为了诵经做法事以三牲五果普渡鬼魂;而佛教也会在这天举行「超渡法会」,由和尚诵经,并准备各式供品来供养僧众。古时候的人相信这样的传言:农历七月时,掌管阴间的阎罗王会释放阴间鬼魂,让它们来到阳间「透透气」,所以这个月也被称为「鬼月」。人们为了安抚飘泊的鬼魂,会准备丰盛祭品来祭拜,让鬼魂在这个月能和人民和平相处,于是就称呼他们为「好兄弟」。综合以上种种的典故,而有了「中元节」。



1楼2013-08-08 13:58回复
    昨天8月7日就进入农历7月了,学佛的人通常会在这个月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金刚经》等佛经用于超度历代宗亲和过世亲人。我从昨天开始会坚持每天读诵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超度历代宗亲过是亲人及一切有缘受苦受难众生。


    2楼2013-08-08 14:01
    收起回复
      吧里的朋友,家里如果有佛经的,可以在这个月勤勤读诵,功德回向给历代祖先宗亲及过世亲人,亡人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


      3楼2013-08-08 14:03
      收起回复
        美女也信佛啊,我也正在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8-08 14:04
        收起回复
          盂兰盆法会
            每年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寺里总会举办盂兰盆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日,佛光山宗长心定和尚值此节日来临前,特别针对盂兰盆法会的意义、缘起及殊胜功德,以及盂兰盆法会与中元普渡的异同做如下说明,期能在字里行间带给大众正确的观念引导。
          盂兰盆法会的意义与典故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   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5楼2013-08-08 14:11
          回复
            佛陀乃指示目犍连尊者于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结束日,以百味饮食、床敷卧具,放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能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的忧患,乃至七世父母得以脱离饿鬼道的苦趣,生人天中,享受福乐。   目犍连尊者依佛陀的慈示奉行,终于使他的母亲得以脱离饿鬼的苦趣。仁慈的目犍连尊者将此情形告诉佛陀,将来佛门弟子行孝顺的方式,也应该奉盂兰盆供养。由于这个因缘,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后世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斋僧供佛,沿习成例。
              这个节日起源于《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有‘盂兰盆节’的流传。 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
              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6楼2013-08-08 14:12
            回复
              我国最早行盂兰盆会,传说是在梁武帝时代,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载:‘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释氏六帖》也记载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亲设盂兰盆供,代宗还将过去施盆于寺的仪式改设于宫内道场,并设高祖以下七圣位,将帝名于巨幡上,从太庙迎入内道场中。此外,《法苑珠林》载: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举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不一;而信众献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间对于盂兰盆供是相当的重视。


              7楼2013-08-08 14:14
              回复

                提升信仰的层次
                  对于佛门与民间在中元观念上的差异,佛光山宗长心定和尚总结说明到,佛教为导正民间传统将农历七月视为‘鬼月’的不正确观念,为了提升信仰层次,佛门主张七月为‘孝道月’,着重在孝亲报恩、慎终追远的精神意涵,因此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甚至于也配合节俗举行‘瑜伽焰口’、‘三时系念’等法会,最主要目的是期望藉由供佛斋僧功德,回施一切有情众生,能超荐历代先远考妣宗亲,乃至十方一切法界众生,能蒙受法益,功德回向十方的佛事法会,并藉此素食代替荤食、慈悲普济、庄严隆重的气氛,接引更多人,获得更多社会人士的共识和参与,以达改善民间杀生、浪费的‘普度’风俗。


                10楼2013-08-08 14:20
                回复
                  美女大师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8-08 15:54
                  收起回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一定要虔诚的念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异 空。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异 色 。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识。
                    yì fù rú shì 。
                    亦复 如 是。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是 诸 法 空 相 。
                    bù shēng bù miè 。
                    不 生 不 灭。
                    bù gòu bù jìng 。
                    不 垢 不 净。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增 不 减 。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
                    是 故 空 中 无 色。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无 受 想 行 识 。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无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
                    wú yǎn jiè 。
                    无 眼 界。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
                    wú wú míng 。
                    无 无 明。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亦无 无 明 尽 。
                    nǎi zhì wú lǎo sǐ 。
                    乃 至 无 老 死。
                    yì wú lǎo sǐ jìn 。
                    亦 无 老 死 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无 苦 集灭 道 。
                    wú zhì yì wú dé 。
                    无 智 亦 无 得。
                    yǐ wú suǒ dé gù 。
                    以 无 所 得 故 。
                    pú tí sà duǒ 。
                    普 提萨 埵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8-08 15:58
                    收起回复
                      请给看看标注的拼音正确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8-08 16:00
                      收起回复
                        佛友间必顶


                        IP属地:上海15楼2013-08-08 16:56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8-08 17:52
                          回复
                            学习中


                            18楼2013-08-08 17:54
                            回复
                              哼哼,不开窍可能永远都停留在念的阶段。研究这个,我可以讲三天三夜,不过,你小气,不讲给你听


                              19楼2013-08-08 23: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