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洋诗社吧 关注:8,790贴子:243,702
  • 7回复贴,共1

诗歌新闻(470):悬壶济世 诗心行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3年08月09日00:49 来源:郑州日报 作者:杨玉玺 刘春兰

本报记者 杨玉玺 刘春兰 汪 辉 文 杨 光 图
人物档案
张磊(1929—),主任医师、教授,河南固始县人。195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导处副处长、处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代表大会代表,曾任河南中医学会会长,中药学会会长,《河南中医》编委,《中医研究》顾问,河南省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部一局第二批师承制导师,系“十五”国家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名老中医。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荣获越人杯河南省优秀医师奖,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


1楼2013-08-09 11:55回复
    他医理纯熟、医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内科杂病治疗,并总结出临证八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动、和、平”学术思想,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注释《产鉴》一书,著《张磊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张磊临证心得集》、《张磊医馀诗声》等专著。
    7月初,大型文献纪录片《河南中医1958》在郑首映。这是全国中医药高校拍摄的首部电视文献纪录片,社会反响强烈。
    1958年,对于河南中医事业发展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年,河南中医学院迎来了建院第一批学生。这是我省首次通过高考录取的学生,在大学课堂接受中医药学教育。这一年,足以让河南中医学院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是,从这批58级首届毕业生中,走出了一大批享有崇高声誉的国家级名老中医。
    张磊,是镌刻在河南中医学院华表历史上“1958”名老中医群体当中的杰出代表。
    作为中医大家,他悬壶济世,救助了无数病人;作为杂家,他儒学深厚,集诗、书、琴于一身;作为医者,他用一颗充满仁爱的诗心行医,无论出诊,还是在家坐诊,从来分文不取;作为师者,他熟读四书五经,授课旁征博引,教导学子热爱中医,要做一辈子“铁杆中医”;为政,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集大医的责任担当与诗人的大爱情怀于一身,唯独没有半点“官”气。
    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磊,这位人称“老神仙”的老人,是如何成为一代中医大家的?
    日前,记者走进张磊家中,探寻这位年逾八旬老人的悬壶济世、诗心行医之路。


    2楼2013-08-09 11:55
    回复
      “在1959年参加开挖贾鲁河时,劳动量大,中午学院送饭免收粮票,我一顿能吃九个馍;在生活困难时期,饭票不够的时候我用豆腐乳冲水喝;有时候从泔水缸里捞些白菜疙瘩,洗干净了用脸盆煮着吃。在那艰苦环境里老师照样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刻苦,不浮躁。”
        张磊是58级同学当中公认的才子,毕业后留校任教,除授课外,一直坚持临床治疗。1977年,他光荣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优秀知识分子,他走上领导岗位,任省卫生厅副厅长。
        1988年,张磊从副厅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他写下一首自勉诗:“年将花甲意如何,忆昔思今感慨多;退政谁云无事事,重操医技镜新磨。”他怀着愉悦的心情重返医院,坐诊至今。
        在张磊讲述中,电话不断,门铃声不时响起,令人不堪其扰,但他却说:“你们别说我辛苦,到这个岁数了,被人需要,还能为人服务是件幸福快乐的事儿。”


      4楼2013-08-09 11:56
      回复
        矢志走正岐黄路
          矢志走正岐黄路,丹心护好杏林春。60多年来,张磊一直在岐黄路上不停跋涉求索。
          他从来都是连一分钟不愿意浪费,每天早晨起得很早锻炼,年轻的时候是跑,老了就变成走。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坚持学习。他常说:“干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医无止境,学无止境。”
          虽时隔60余年,张磊潜心岐黄背“汤头”之事,仍让58级同学津津乐道。
          那是1959年秋,一个星期天,张磊和同学吕靖中相约在宿舍背“汤头”,俩人整整背了一上午。最终,张磊背了近500个胜出,“汤头”里除了书上的,还有他自编的。
          张磊常说,治病救人要有真本领。这“真本领”被他总结为“六个实”:这背“汤头”就是其一,为基本功之实。他说,基本功是慢慢夯起来的,“打好基本功,才会有后劲”。
          “不能强调工作忙无暇读书,展展卷也可得益,这是读书之实。”张磊除精心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外,还博采百家之长,从中获益匪浅。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张磊则说:“熟读王叔和,还得临证多。此谓临床之实。临床要走长征路,一步一个脚印,不能"理论一大套,看病汗直冒",临床功夫是练出来的,要在"实"上下功夫。”
          “各个门类皆有其术,只有术精,才能兴业,医也不例外。”张磊说,为医讲究医术之实,是因为医的对象是人,对于医术要求更高。决不能不求进取,满足现状,更不能以术“杀人”。为医者要提高医术,精益求精,“我虽不敏不才,但始终是向这个方向往前走的,而且将一直走到终点”。
          中医之所以经久不衰,疗效是根本。张磊说,中医疗效之实是谁也不可否定的。医学科学讲究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而衡量医生医疗水准的高低就是疗效这把尺子,尤其对于疑难病症和大症。
          张磊认为,中医要有创新之实。中医发展史,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前进。创新是在传承基础上创新,包括理论、学术和经验上的创新,否则创新会离谱。
          张磊从医诊病,总能够透过云遮雾罩的表象,在山重水复中找到柳暗花明的路径。
          国医大师李振华这样评价他:“张磊在中医理论上提出的动、和、平思想和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临证八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张磊厚积薄发,把儒家思想引入中医理论,这是一个创新。”一代针灸大师邵经明生前也给予高度肯定。


        5楼2013-08-09 11:57
        回复
          焦作一锅炉工人,因用装过化学漆的铁桶贮存的水加温洗澡,继之右胫浮肿,数日整个右下肢肿胀欲裂,疼痛严重,中西医治疗辗转月余,不见减轻,西医说非截肢不可。
            “锯腿?我不锯,不锯。”直到有一天,患者慕名找到了张磊。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张磊摸清其本质下药治疗,数日后由重转轻,月余后行走自如,后回访病人,已健康如常人。
            上世纪90年代初,许昌一农村女孩骑车上坡,被四轮拖拉机挂倒,受到惊吓精神失常。到很多家医院看过,都没有明显效果。找到张磊,他开出了一个方子“血府逐瘀汤”,用药普通,病人吃了疗效很好。
            “张老有很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他开出的药方,如排兵布阵,常引经据典。厚德载物,博大精深,使得他能在浩瀚如海的中医方中信手拈来。”提起张磊,河南中医学院三附院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周友龙说:“张老经常用一些常用方治愈疑难杂症。就像一个武林泰斗,化解生死险境用的竟是平平常常的招式,这源自他深厚的功力。”
            熟识张磊的人,提起他来,钦佩之情皆溢于言表,不仅钦佩他精湛医术,更敬重他既重医术又重医德的高尚品质。
            “医生要敬业,要接近贫困大众,只要是病人,都要一样看待。”张磊说,70年代提倡“开门办学”,他和几名学生在驻马店泌阳赊湾公社卫生所实习。一次,接诊的一个病人是被家人用架子车拉着到卫生所就诊的,看到病人瘫痪行动不便,张磊就主动提出到家里去看病,找到患者家里时,他惊呆了,家里只有两间破房,患者母亲失明,父亲去世。
            认真检查后,张磊决定用针灸治疗,就把学生分成两组,每隔两天步行到他家针刺一次,风雨无阻,坚持数月。张磊每次必去,每次去还帮病人挑水、打扫卫生。回郑不久,张磊收到来信,原来瘫痪在床的病人经过他们的悉心治疗后能下床走路了。张磊闻讯异常高兴。这封信件老人珍藏至今。
            一位郑州东三十里铺的病人是肺癌晚期,用架子车拉来也比较困难,张磊却马上说:“不用拉了,我去家里看。”此后,他每隔六天就骑着自行车去病人家诊疗一次,三伏天也未间断,直到病人离世。


          7楼2013-08-09 11:58
          回复
            诗心行医 无方而方
              凡病必平其心。张磊说,中医治病还应考虑到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既要开好有药处方,也要开好无药处方,特别是对于因郁致病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病人心得其平,情志以开,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位女患者,心情烦躁,寐少梦多。这是因为夫病早逝,伤痛久不能平所致。张磊在治病之余,赠病人诗一首:“陈罢病情述病因,病因不幸久伤神。应将往事全抛却,面对青山总是春。”以一首小诗,抚平了患者内心久治不愈的伤痛。
              “雪里梅花雪后松,冷香高洁耐寒冬。一支画笔随挥洒,何计歪斜与淡浓。”这是张磊在为一位女画家问诊后,赠诗一首,以鼓其斗志。
              一个医者,只有入木三分地入乎其内明察秋毫,才能超然豁然地出乎其外洞悉其妙。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界到无疆,这是何等的大智慧(601519,股吧)!
              张磊说:“我主业是医,但对旧体诗非常喜爱,对所遇之事,往往凑上几句,抒发自己的情感。”
              翻阅《张磊医馀诗声》,其摘录诗歌不下400首,给人以朴实感、清新感和美感。尤难能可贵的是,为起到见诗如见人、见字如见人之目的,老人常用毛笔写成,更觉别致,耐人寻味。故有不少病人感叹说:“未吃药,病已好了几分。”
              医者,仁术也。张磊常说,医生对待病人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平静之心,不要被势位富贫美丑所影响,更不能以术谋私。他常告诫学生,书要多读,理要精通,自知不足,勤学莫止。病人为本,热情清廉。


            8楼2013-08-09 11:59
            回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医要传承,张磊告诫同学们,注重医德的培养,做一名好医生,要尽自己的力量宣传中医,传播中医,做“铁杆中医”。如今,有关中西医的争论甚嚣尘上。不少人认为中医只能治慢性病,不能治急性病,很多人看来,中医只擅长日常进补或者慢性病的调养,有大病还得去找西医看。甚至很多搞中医的不热爱中医,不相信中医,自己瞧不起自己,这是非常不好的。
                “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要熟读经典。医生肚子,杂货铺子。医生不仅要向老师学习,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病人学习,广收博取。”张磊淡淡一笑说,中医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数千年来,中国人依靠中医保持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昌盛,中医是被世人公认的“国粹”、“瑰宝”,拥有一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理论。如今,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人们“求快”的心理可以理解,但中医的优势显而易见。
                张磊说,简、便、验、廉,这就是中医的优势,诊治几乎不受任何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能够诊病,看病,没有药,可以用针灸,没有针灸,可以点穴治疗。张磊认为,中医不但治小病,而且能治大病,很多疑难杂症,中医确有独特疗效,这是事实。
                张磊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尊重。他坚持“择善而从,以彼之长,补我之不足”,在自己的治疗中参考现代检验指标,取长补短、兼收并取,灵活运用,决不生搬硬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处事断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临别,老人挥毫题字。张磊服务他人,快乐自己,这六个“然”,是他的积极人生观,也是这位“老神仙”集毕生的临症经验,给世人开出的良药妙方。


              9楼2013-08-09 11:59
              回复
                可别炒作了 医术不知道反正医德不行 挂不到号千里迢迢去想问他能不能加号 人家直接就走了 谱子蛮大。 他要真正体恤患者,哪怕听我把话说完再说不加号啊 不知道这种人咋评上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3-07-07 18: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