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字吧 关注:30贴子:174
  • 9回复贴,共1

【说明】什么叫弄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吧取名“弄字”,并非对汉字的不敬,意乃以字来反映我们内心的世界,不要将舞文弄墨看作是一件很累很有压力的事情,汉字在我们的手中,应该是具有灵性和生命的事物,就像杂艺人手中的丝竹空,就像魔术师手中的扑克牌,就像女儿手中的积木。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我们从弄字中获得快乐!
但在此,必须声明的是,任何转载本吧的行为均会认为是合法的,但前提是必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不得剽窃,不得做些侵权方向的事来。
引腰某原作“三话”于下:


IP属地:河南1楼2013-08-10 10:43回复
    《弄字坊诗话》
    凉无汗
    喜欢诗,就不由得想对诗说些什么。其实在一些博友的空间留言里,无汗也曾妄自菲薄,对诗歌大扯特扯了些,扯得几乎没有了边际,当真让人笑话了,但无汗不怕被笑话。
    诗是一种文化,这一点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定论的。文化是什么?依我看,文化是一种文明,更是一种习惯。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诗歌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唐诗也好,近现代诗也好,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史、文明史中的重要篇章,都是老古人们文明、习惯的珍贵记载,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无汗是爱财之人,所以会爱上诗,这似乎也是一种习惯。
    诗是一种生活。这里我想,大概包括了三层意思:其一,诗来源于生活,所以我有个观点就是:诗就是我们说的话,就算是“天啊,我想和你好,除非山倒了,天塌了,我才会离开你”这样指天发誓式的话,也是诗,而且是很经典的经久不衰的诗,这样的诗让人刻骨铭心,让人难以遗忘。其二,诗是生活的一部分。王蒙对散文、小说、诗歌三种文学体裁有一个调侃似的说法,他说:散文就是一个人在路边走呀走呀;小说就是一个人在路边走呀走忽然掉到沟里;诗歌就是一个人在路边走呀走被地面弹到了月球上。尽管之前对王老师的话持反对态度,但细细想来,不无道理。起码,王老师说出了诗歌的本质,那就是,诗歌是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弹到月球,还是弹到火星,都是在路边走呀走时发生的;同时,他也说出了诗歌的几个要素,比如联想或想像,比如惊人地夸张等。其三,诗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习惯。习惯于写诗的人,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将一件事横七竖八地思考,习惯于将一种心情上下左右地玩味,习惯将自己的思绪捣得支离破碎,然后再一点点缝起来。
    诗需要夸张。在几百年前,李白就很夸张地写道“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等。诗因为夸张而更具有生命力,因为夸张而更富灵性。而夸张是基于想像的基础之上的,没有想像,诗人夸张就会显得荒谬,近而让人觉得空虚(就像李白不去写燕山雪花大如牛)。尽管诗的内容可以是生命的、非生命的,物质的、非物质的,但这些东西到了诗里,都应该有实实在在的东西,都应该让人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诗是节约型的文字体裁,诗致力于用最少最精准的词来表达最多最富深度的含义。别看李季的《王贵和李香香》有7000多字,长,但如果改写成剧本或小说,像这样的故事,没有20万字是交待不清楚的;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短短22个七字句,介绍了8个好酒的名人雅士,清清楚楚,要是以传记体来写,8个人起码得要8000字吧。所以,无汗喜欢诗,喜欢这种简与不简,短与不短。
    诗需要品,就像酒,如果成碗成碗的喝,不是品诗之人,是梁山好汉。品诗之时,燃香、抚琴是一种境界,沐风、赏月,是另一种境界,现如今,这些条件可能都不能如愿,仍要品诗的话,就应在夜间,或在安静的所在,去认真地解读诗里行间的每一个字,让自己放在诗里浸泡,让诗钻入骨头里慢慢地自行游离,才能得到真味。我曾无数次痛恨纪伯伦和泰戈尔,他们的句子是外译来的,过于生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诗看法的不断变化,我有幸读懂了一部分,而另一部分,正在读懂中。呵,说来,这似乎也是一种乐趣了。
    无汗也写诗。但无汗的诗没有众多诗友们那般飘逸自然,那般浑然天成,无汗的诗有的只是生涩,有的只是沉重。但在多少年之后,无汗也成为一个名人的时候,或许也有个少年从痛恨我的生涩到读懂我,呵,想来,这似乎又是一种乐趣了。


    IP属地:河南2楼2013-08-10 10:47
    回复
      《弄字坊词话》
      凉无汗
      说过诗,很难不说到词。
      词是在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又随着新诗的发展而隐约消退的一种文化元素。喜欢词,主要是因为词比诗更贴近于人说话的口顺,在古人面前,格律诗就像仪仗队一样,那么齐整和威严,而词更像是日常生活的片段,有男人有女人有老人有小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有大树也有低矮的灌木丛,参差相对,方显得自然。
      基于这种想法,无汗对古体诗是一愁莫展,只敢去染指词牌了。 但词并不能脱开诗的韵味,词的骨子里还是诗。宋的词起初是用来唱的,就像今天的歌词,逐步独立,成为引领一时的文学形式。在这方面,博友中有很专业的词圣德罗,研究颇深,无汗有些搬门弄斧了。
      无汗填词,起源于朋友的一句话,他说:现如今唐诗宋词元曲那样的美丽篇章真的没有了。是呀,为什么在我们的文明进步了、社会繁荣了、经济发展了、人也富有了、天下太平的今天,偏偏写不出那些战争频发、人民深处水深火热的封建王朝时的美丽篇章呢?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是一个需要当代全体文人共同思考的话题。试想一下:再过500年,我们的“孙又生子、子又生孙”的后辈们,是否能够在教科书中读到我们的作品,晓之以史、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教之以法呢?
      不敢想像,需要多大努力。


      IP属地:河南3楼2013-08-10 10:49
      回复
        《弄字坊乐话》
        凉无汗
        写词话的时候想到了歌词,就不免再罗皂一篇。
        说实话,我对现在的乐坛是持相对失望的态度,尽管那些红得发紫的歌星们还在四处奔走,汗流浃背地努力着,但当前的音乐的确是一种需要反思的文化。
        说持相对失望而不至于是绝望的态度,是因为不能以偏概全地对当前的乐坛给予全面否定,但有一个事实却摆在了我们面前:乐不为乐,而成为商品了。在市场经济在大潮下,商品是需要竞争的,竞争是不择手段的。所以,音乐本身的功能被商品的价格功能或者说经济功能所取代。
        拿流行音乐来说(为什么拿流行音乐来说,是因为流行音乐占有着中国音乐超过50%的市场份额),旋律方面,无旋律或变态的旋律成为主流;歌词方面,我爱你你不爱我却爱着别人别人却又爱着另外的别人成为主流。据好事者称,写爱情内容或爱情相关内容的歌词占流行音乐97%以上,有一半以上的歌词里有爱这个字。这是个大问题,这是个非常恐怖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不能说明我们缺少爱,而恰恰说明了爱的泛滥,爱的天平在倾斜,爱,正在被颠覆……
        学着鲁迅的一句话说:救救文化。


        IP属地:河南4楼2013-08-10 10:52
        收起回复
          敬仰先生呼唤文化之音!顶先生骨子里的正能量!
          特此献上凝聚文化内涵的美玉支持!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5楼2013-08-10 18:03
          收起回复
            怎么那里都有腰大的影子?


            6楼2013-12-27 01:15
            收起回复
              好吧!借您地盘用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2-29 13: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