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嘉荣吧 关注:13贴子:138
  • 8回复贴,共1

嗨,欢迎来到本吧,您可以在此畅所欲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亲爱的各位吧友:欢迎来到罗嘉荣吧!
您可以在本吧内发表留言,并与其它来到这里的朋友分享交流。祝您在贴吧玩得愉快~
贴吧楼委会


1楼2013-08-10 16:07回复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几乎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这种“魔术”别说常人认为荒谬,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想不通。
    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编出了这个佯谬,以引起注意。
    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为此,物理学家争论至今。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
    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
    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
    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
     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的活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07 00:35
    回复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几乎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这种“魔术”别说常人认为荒谬,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想不通。
      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编出了这个佯谬,以引起注意。
      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为此,物理学家争论至今。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
      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
      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
      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
       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的活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07 00:42
      回复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几乎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这种“魔术”别说常人认为荒谬,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想不通。
        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编出了这个佯谬,以引起注意。
        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为此,物理学家争论至今。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
        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
        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
        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
         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的活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07 00:42
        回复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几乎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这种“魔术”别说常人认为荒谬,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想不通。
          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编出了这个佯谬,以引起注意。
          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为此,物理学家争论至今。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
          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
          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
          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
           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的活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07 00:42
          回复
            薛定谔(E.Schrodinger ,1887—1961)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量子力学是描述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理论,它所揭示的微观规律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宏观规律很不一样。
            处于所谓“叠加态”的微观粒子之状态是不确定的
            例如:电子可以几乎同时位于几个不同的地点,直到被观察测量(观测)时,才在某处出现。
            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宏观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就好比:我在家中何处是不确定的,你看我一眼,我就突然现身于某处——客厅、餐厅、厨房、书房或卧室都有可能,而在你看我之前,我像云雾般隐身在家中,穿墙透壁到处游荡。
            这种“魔术”别说常人认为荒谬,物理学家如薛定谔也想不通。
            于是薛定谔就在1935年编出了这个佯谬,以引起注意。
            薛定谔想要借此阐述的物理问题是:宏观世界是否也遵从适用于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
            “薛定谔猫”佯谬巧妙地把微观放射源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旨在否定宏观世界存在量子叠加态。为此,物理学家争论至今。
            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
            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如果发生衰变,它将会发射出一个粒子,而发射出的这个粒子将会触发这个实验装置,打开装有毒气的容器,从而杀死这只猫。
            根据量子力学,未进行观察时,这个原子核处于已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但是,如果在一个小时后把盒子打开,实验者只能看到“衰变的原子核和死猫”或者“未衰变的原子核和活猫”两种情况。
            薛定谔在193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量子力学的现状》,在论文的第5节,薛定谔描述了那个常被视为恶梦的猫实验:哥本哈根派说,没有测量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模糊不清,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
            比如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
            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中,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会随机的选择一种状态而出现。
            那么让我们把这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
            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它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
            事情很明显:如果原子衰变了,那么毒气瓶就被打破,猫就被毒死。
             要是原子没有衰变,那么猫就好好的活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07 00:42
            回复
              校园骄子
              埃尔文·薛定谔于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发现X射线的伦琴一样,薛定谔也出生于一个手工业主的家庭。他的父亲鲁道夫 薛定谔继承了家族的油毡工厂,足以保证全家无经济窘迫,使薛定谔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薛定谔的早期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来自他
              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在生物上造诣颇深。他常常陪他玩耍嬉戏,注意保持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对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广泛兴趣。薛定谔回忆他的父亲时说:“对于他的成长中的儿子来说,他是一个朋友,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不知疲倦的谈话讨论的伙伴,他是一个陈列着所有吸引着我,令我着迷的事物的殿堂。”1898年他11岁时,进入了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所属预科学校。薛定谔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很快在学校中表现出来。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中学生活:“我是一个好学生,我并不注重主课,却喜欢数学和物理,但也同样喜欢古老语法的严谨的逻辑。我讨厌的只是死记硬背那些偶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中的年代等各种数据。”他说:“我喜欢德意志帝国的诗人和作家,尤其是剧作家,但是厌恶对他们的作品做学究式的繁琐分解和考证。”他的一位中学同学后来回忆他们的中学时代,说薛定谔当时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特别在数学和物理学中,薛定谔发展起一种理解才能,能够迅速,甚至是立即抓住老师讲解的关键,并马上做出布置的习题,不用等到回家去进一步求解,在最后三年级中,教我们这两门课的教授常常会在讲完当天的课程后把薛定谔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一些练习,而薛定谔解答这些问题就跟玩游戏似的轻松。确实,他总是把下午富裕的时间用来学习他喜欢的课程,而不必去刻苦地抠课程里所学的那些内容。他特别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而英语和法语在当时奥地利的预科学校里是不教的。此外,他还热衷于体育活动,花大量的时间参加许多运动,尤其热衷于徒步旅行和登山运动。他兴趣广泛,特别爱好文学,这使他对学校里连续开设的希腊语,拉丁语课也非常喜欢,由此得以接触灿烂的古希腊文学,文化特别是哲学。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强烈兴趣,最早至少有一本毕业班时期的题为“希腊研究备忘录”的笔记本中能反映出来,在上面,薛定谔简要记叙了希腊哲学从米利都的泰利斯到柏拉图的发展。这种兴趣在他一生中不时地回荡在心怀,他的哲人科学家的气质使他为古希腊哲学与欧洲科学的起源之间的内在关系所吸引。当1948年5月他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07 00:50
              回复
                校园骄子
                埃尔文·薛定谔于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发现X射线的伦琴一样,薛定谔也出生于一个手工业主的家庭。他的父亲鲁道夫 薛定谔继承了家族的油毡工厂,足以保证全家无经济窘迫,使薛定谔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薛定谔的早期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来自他
                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在生物上造诣颇深。他常常陪他玩耍嬉戏,注意保持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对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广泛兴趣。薛定谔回忆他的父亲时说:“对于他的成长中的儿子来说,他是一个朋友,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不知疲倦的谈话讨论的伙伴,他是一个陈列着所有吸引着我,令我着迷的事物的殿堂。”1898年他11岁时,进入了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所属预科学校。薛定谔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很快在学校中表现出来。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中学生活:“我是一个好学生,我并不注重主课,却喜欢数学和物理,但也同样喜欢古老语法的严谨的逻辑。我讨厌的只是死记硬背那些偶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中的年代等各种数据。”他说:“我喜欢德意志帝国的诗人和作家,尤其是剧作家,但是厌恶对他们的作品做学究式的繁琐分解和考证。”他的一位中学同学后来回忆他们的中学时代,说薛定谔当时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特别在数学和物理学中,薛定谔发展起一种理解才能,能够迅速,甚至是立即抓住老师讲解的关键,并马上做出布置的习题,不用等到回家去进一步求解,在最后三年级中,教我们这两门课的教授常常会在讲完当天的课程后把薛定谔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一些练习,而薛定谔解答这些问题就跟玩游戏似的轻松。确实,他总是把下午富裕的时间用来学习他喜欢的课程,而不必去刻苦地抠课程里所学的那些内容。他特别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而英语和法语在当时奥地利的预科学校里是不教的。此外,他还热衷于体育活动,花大量的时间参加许多运动,尤其热衷于徒步旅行和登山运动。他兴趣广泛,特别爱好文学,这使他对学校里连续开设的希腊语,拉丁语课也非常喜欢,由此得以接触灿烂的古希腊文学,文化特别是哲学。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强烈兴趣,最早至少有一本毕业班时期的题为“希腊研究备忘录”的笔记本中能反映出来,在上面,薛定谔简要记叙了希腊哲学从米利都的泰利斯到柏拉图的发展。这种兴趣在他一生中不时地回荡在心怀,他的哲人科学家的气质使他为古希腊哲学与欧洲科学的起源之间的内在关系所吸引。当1948年5月他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07 00:50
                回复
                  校园骄子
                  埃尔文·薛定谔于1887年8月12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发现X射线的伦琴一样,薛定谔也出生于一个手工业主的家庭。他的父亲鲁道夫 薛定谔继承了家族的油毡工厂,足以保证全家无经济窘迫,使薛定谔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裕的家庭环境中。薛定谔的早期教育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来自他
                  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一位有教养的绅士,在生物上造诣颇深。他常常陪他玩耍嬉戏,注意保持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对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广泛兴趣。薛定谔回忆他的父亲时说:“对于他的成长中的儿子来说,他是一个朋友,是一位老师,也是一名不知疲倦的谈话讨论的伙伴,他是一个陈列着所有吸引着我,令我着迷的事物的殿堂。”1898年他11岁时,进入了维也纳高等专科学校所属预科学校。薛定谔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很快在学校中表现出来。他曾这样总结自己的中学生活:“我是一个好学生,我并不注重主课,却喜欢数学和物理,但也同样喜欢古老语法的严谨的逻辑。我讨厌的只是死记硬背那些偶然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中的年代等各种数据。”他说:“我喜欢德意志帝国的诗人和作家,尤其是剧作家,但是厌恶对他们的作品做学究式的繁琐分解和考证。”他的一位中学同学后来回忆他们的中学时代,说薛定谔当时在学校里总是名列前茅,特别在数学和物理学中,薛定谔发展起一种理解才能,能够迅速,甚至是立即抓住老师讲解的关键,并马上做出布置的习题,不用等到回家去进一步求解,在最后三年级中,教我们这两门课的教授常常会在讲完当天的课程后把薛定谔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一些练习,而薛定谔解答这些问题就跟玩游戏似的轻松。确实,他总是把下午富裕的时间用来学习他喜欢的课程,而不必去刻苦地抠课程里所学的那些内容。他特别花了大量时间去学习英语,而英语和法语在当时奥地利的预科学校里是不教的。此外,他还热衷于体育活动,花大量的时间参加许多运动,尤其热衷于徒步旅行和登山运动。他兴趣广泛,特别爱好文学,这使他对学校里连续开设的希腊语,拉丁语课也非常喜欢,由此得以接触灿烂的古希腊文学,文化特别是哲学。对于古希腊哲学的强烈兴趣,最早至少有一本毕业班时期的题为“希腊研究备忘录”的笔记本中能反映出来,在上面,薛定谔简要记叙了希腊哲学从米利都的泰利斯到柏拉图的发展。这种兴趣在他一生中不时地回荡在心怀,他的哲人科学家的气质使他为古希腊哲学与欧洲科学的起源之间的内在关系所吸引。当1948年5月他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07 0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