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佳文创业历程:
早在2007年,余佳文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天赋已经初露端倪。当时高一的他在自学了大学计算机课程之后,开始尝试编程,自己建设了一个高中生的社交网站,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后来他又开发了一款闹钟程序“power alarm”,受到普遍欢迎。
上大学后,凭借着前两款产品带来的资本与自信心,余佳文在还没明晰自己要做什么就开始寻觅和自己有共同兴趣和追求的人,那个时候他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成立公司,但前后一共将8个人招致麾下,组建了团队“xtuone”。不过这次创业就没有一帆风顺,团队精心打造的第一款产品——邮件客户端,一推向市场便遭遇“滑铁卢”,最后这款产品贱卖给了汕头一家网络公司。
失败后的余佳文很快振作起来,痛定思痛,悟出一个道理:“一定要做自己了解和有把握的产品。” 余佳文在大一时他便修完所有课程,之后,他就开始到处旁听其他专业的课程。“超级课程表”的创意正是由此而来,“各个专业课程表不一样,我老是忘记,所以就想着有这样的软件该多好!”于是他萌生了设计一款能自动读取课程表软件的想法。
2011年10月,抱着试一把的心态,余佳文和他的团队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把一个草创版的课程表做了出来。初生的课程表非常简陋,只能显示上课名称、地点和老师姓名。但让余佳文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那么一款“功能简单,界面粗糙”的应用,轻易就吸引了几千名在校学生使用,不少学生还成了他的粉丝。
小小的兴奋过后,余佳文赶紧开发第二版。在新的一版软件中,余佳文加入了很多新功能。比如,“传纸条”功能,用户能实时搜索,找到上同一堂课的同学,并且向对方发送私信。由此,“超级课程表”还获得了“课堂搭讪神器”的美称;课程评价功能,可以让老师们知道同学们对课程的评价;“树洞”功能,可以在软件里任意吐槽,说出自己的秘密。此外,学生们还可以查看全校课程,制订个人上课计划。
随着“超级课程表”产品的完善,原本8个人的团队现已发展到50多人,业务范围由广东扩展到全国。在天使投资的帮助下,余佳文的公司完成了两轮融资,以及千万元级别的A轮投资,怀揣千万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