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非摇滚?随便想到——
在“概念”中纠缠,是我一直以来对内地很多流行音乐人与听众的印象。内地的流行音乐,不及香港和台湾活跃,应该是一个很多人都认同的事实——但同是中国人,内地同胞决不会就比港台同胞苯的,根本原因我想始终是一个“观念”问题而已,而影响“观念”的,则与思想人文环境的开放度和自由度有关。
内地听众很容易发生一些很无谓的对“概念”的争执,比如说都是听摇滚的,但有一部分人说:我们搞重金属的最牛,哥特算个X!另一部分又说:朋克还行,迷幻 TM也叫摇滚?!嘿嘿。。似乎只是在找位置,争座位,找对了就什么都好,内容是不重要的,概念“先进”了,东西必定好——所以一句话说尽,BEYOND之流既然不是摇滚,那就一文不值。《真的爱你》旋律这么流畅,用“虚伪的商业化垃圾”来定性是无疑的了。
汪峰“摇”不“摇”?许巍“伪”不“伪 ”?这似乎是一直是个问题。但在最开放的地区如香港,却最少这类争论,这类争论最淡。你张学友走面向大众的商业歌曲模式,没人说你是堕落;达明走风格化的另类路线,也没人说你故作清高,脱离群众;在多元化的时代大家各取所需才是最舒适的生活方式,纠缠概念是浪费时间,很苯的。摇滚本来是一种反叛,延伸自由精神的流行音乐,一些人以其才华发展出很多形式——但国内一些人才却怀着崇敬的心情(幽默的是这个“崇敬”是不带双引号的)将它分门别类地固定,装订成一本巨著,《摇。滚。圣经》——而书中最使人愉悦身心的益智问题是由聪明谢顶的别林科夫先生提出来的:约翰·列农这么伟大,为什么黄家驹要做BEYOND第一,而不做Beatles第二呢?我们假如有一百个约翰·列农,整整齐齐地排着队用美声花腔大合唱《嘿!猪》该是何其壮观啊!:)
在国内经常听到对汪峰许巍等很有才华的音乐人的声讨,动不动就“堕落”“庸俗了”云云,那些头脑简单的傻蛋自己整天自己也吃喝拉睡,却要求别人全身抽筋,天天愤怒,不能过得像一个正常人,不能写一些真正感人的社会人生。——宽容一点地对待这些音乐人吧。
我不明白《真的爱你》为什么被嘲笑是虚伪——我只记得这首歌刚出来红极一时,广东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的时候,包括我老妈和邻居的老妈妈们在内的,革命歌曲年代的忠实歌迷,都说这首歌中朴实的词写出母亲的心声,“春风化雨”,另她们感动——如果连歌中的主角都说自己被打动了,那么谁有资格说它虚伪?!
BEYOND乐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确写出了人生,写出了生命中真实的一部分,他们并不是紧靠着某种形式而作无病呻吟之辈——如果没有内容,所有形式都是臭狗屎,包括“高贵而充满栏栅气息的摇滚”在内——黄家驹是个朴质的天才,他的创作依赖的是自己对生命的感受——一流人物总是这样的:看轻形式,直达核心。只有三流人物才用各种眩目的噱头去唬人,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总有很多笨蛋存在,好骗。
欧美乐队,无论地上或地下,包括许多成名的在内,其中的平庸之辈也多如牛毛。艺术世界中,无论任何时代,真正独创性的天才总是很少。但真正的超级天才,放到那里都掩盖不了他们的光芒,把李白赶去法国,兰波放在中国,他们仍然会光芒万丈,伟丽无匹。在华语流行乐坛,我们有文人风流的罗大佑,有气质性感的齐秦,有质朴伟岸的黄家驹,有源自古典的顾家辉 ——刘以达倒是脱胎于欧美现代,但却更现出了天才的真金本色,他的音乐,放在欧美,虽然同出一源,但仍然高出万千庸人之上,卓然不凡。这些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结合本国的现实或文化,写出杰出的流行音乐,抛开名声和影响力不谈,他们丝毫不会比约翰·列农或者鲍勃·迪伦差。
国内一帮井底之蛙,一谈到欧美某某摇滚名人就觉得他们牛X得不得了,心中自然涌起一股“仰望”之情,而国内的称一句“垃圾”了事——这里不是以民族主义的态度去维护什么,而是说,无论的国内或国内的音乐创作,都有垃圾和珍宝存在,我们应该去多听,多看,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加深自己的眼光,尽量抛弃自我的偏见——对他人不是仰视或鄙视;不觉得自己低贱或最牛;最终建立起平视世界,不分国界的强大自信。
现在内地流行乐创作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中间阶层,“高层”的,主流的,是进入CCTV的那一群,那无耻的一群鸟蛋,对社会民生视而不见,永远地歌颂着“美好新时代”;而地下的,又拼命往另类上靠——但其中又藏着一大批玩噱头的假货和心胸狭窄,眼高手低之辈,握着“摇滚”的工器,整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但自己永远没有东西出来。而第三类,就是如庞龙,“那一夜,我伤害了你”之流,唱着一些最简单无脑的爱情的陈词滥调。——麻烦你也写得含蓄一点好不好,商业情歌也要讲点格调的!来点《爱在深秋》那种可以吗?
什么是中间阶层?我觉得就是最平常的人生与社会百态,也是真正动人和深刻的那部分——音乐人们,不要再做精神奴隶了。
转自vitex同学的个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