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落紫宸吧 关注:38贴子:1,399
正确的吐槽


IP属地:陕西1楼2013-08-11 21:49回复
    为了获取20%的有效知识,却要多为80%的无效内容花费时间;80%的有效知识是在20%的时间内获取的。


    IP属地:陕西3楼2013-08-11 21:50
    回复
      你的逻辑里是否只有对与错呢?
      中国的教育体制的大部分产品的逻辑,都是非此即彼——不是对就是错,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跳跃,而忽略掉了两极端之间大片的中间地带。
      互联网确实是引导了中国的启蒙运动。这几乎可以算是既定的事实了。那么就以它为例。有人因为历史课本上对启蒙运动的评价很正面,就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有人认为这太反常了,太开放了,太不保守了,太不和谐了,就极端反对和抵制网络的发展。这便是两个极端。
      另一方面,又会产生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如果回归到历史中去,所谓的启蒙运动,当时的社会环境,也许和今天真的很像。这应该是一种新的思潮冲击旧东西的情况,那么必然会出现类似情况所应该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是很复杂的。很多人总喜欢把事情简化。诚然,能够把复杂事情简化的人,应该被称为天才。但,所谓的简化,应该是在领会了复杂之后,抓住了主要脉络,而牵引出的关键所在,并不是我将它看的简单了,他就能真的变得简单了。前者经历了简——繁——简的发展过程,而后者只是站在开始的简,望向之后的繁,停滞不前。


      IP属地:陕西4楼2013-08-11 21:50
      回复
        记住自己的话
        以前总喜欢谈论别人,总觉得自己是在一种第三方的角度去剖析人性和人心之类的。现在总喜欢谈论自己。一方面是过去感觉自己挺毒舌的,剖析的太狠了别人不愿意听,另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时候总是看不清自己。不是看不清自己要什么,而是看不清自己是什么。有时候思路很乱,往往说出来了,思路就开阔了。
        其实心里不需要记得别人的话,记住自己的话,就够了。
        ps:这是当年的理论,现在未必如此看。暂且记之。


        IP属地:陕西5楼2013-08-11 21:53
        回复
          唯我
          仿佛整个世界以我为中心,不停的运动,唯有我自己是静止的。冷眼观瞧,世人世态仿佛尽收眼底。我要看时,喜、怒、哀、笑;我不看时,连虚空都是没有的。
          ps:同是当年之间。


          IP属地:陕西6楼2013-08-11 21:59
          收起回复
            自我
            一个不够自我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好下场的。
            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好下场的。
            一个不明白自我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好下场的。
            一个不了解自我需求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好下场的。
            一个没理解自我内涵的人,是不会有所谓的好下场的。
            一个无视自我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ps:当年之见


            IP属地:陕西7楼2013-08-11 22:01
            回复
              道者浊,不道者清。
              ps:当年


              IP属地:陕西8楼2013-08-11 22:01
              回复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工业社会带给我们的习惯,是追求确定性。我们能知道什么是可以依靠和凭借的,慢慢的,也就是去了对生活的兴趣。而人类的乐趣和进步的源泉所在,是不确定性。二者相辅相成,联合组成生活的全部。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8-13 06:50
                回复
                  也许是希望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多点波折。也许是希望已经惊涛骇浪的日子能平静一些。这就是传说中的七夕给我的感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3-08-14 00:28
                  回复
                    也许是希望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多点波折。也许是希望已经惊涛骇浪的日子能平静一些。这就是传说中的七夕给我的感觉。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8-14 00:28
                    回复
                      今天陪父亲看了好多所谓“主旋律”的东西,包括一些学院派艺术家的表演,以及一集《舌尖上的中国》。我忽然发觉,过去我从来没有对所谓“主旋律”有反感之情,除了政治立场,而近些年对这些反倒有些反感了。应该说,抛开政治立场,从技术、艺术性以及整体质量上来看,体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要好很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文革时期的八部样板戏。
                      如果仅仅是因为“主旋律”这种不足为虑的原因而一叶障目而反感,我觉得只能说明人的肤浅。倘若如是,那么此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根本不平衡,如此怎能做出提出令人信服的意见、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我也需要去体会体会了。。。
                      说点题外话。在当年的科举年代,全国的知识分子精华绝大多数都被收入了体制内,使得整个国家的创造力都被收入了体质内。而网络时代,这个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了。


                      IP属地:陕西12楼2013-08-18 19:54
                      回复
                        插楼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3-08-22 15:59
                        回复
                          反复琢磨了下阳明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以当下的心态,又收获颇多。我一直强调主观能动性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它几乎可以算是一个人一切创造力的源泉。他会让你产生一种完全的自我信任感,使你莫名其妙的就会明白一切混沌中的明道。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8-29 10:34
                          回复
                            对于“相信自己是对的”,很多人会觉得,要是自己错了怎么办。在非线性体系中,你很难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句话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同理也可以有“自我验证的对错”。即便按照现实来说自己确实错了,那么,改了不就得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8-29 10:37
                            回复
                              刚刚在跟呆妞讨论所谓的圆滑得时候,我似乎再次触及了内心里的某个答案。曾经我还在怀疑,这是不是阳明先生所谓的“知行合一”。但现在,我觉得无所谓了。我认为它是,那它就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道,即便事实上不是,也不重要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9-16 0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