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观测时间、地点的选择,下面说说观测方法。
误区警示:
观测流星雨要用望远镜?
大错特错!观测流星雨用的是肉眼,望远镜的视场很小。如果哪天你用望远镜时视场中飞过一颗流星,那我只能说,你RP真好。
因为观测流星雨要往天上看,所以最佳的方式是睡下来看,有个睡袋什么的最好,躺椅也不错。还要注意保暖,虽然夏天白天很热,但凌晨还是比较冷的。
还要注意的是,观测前先到黑暗的地方让眼睛适应一下。观测时要有耐心,不要一边玩手机一边看什么的,这样会让你一颗流星也看不见!
转一下香港天文学会的观测指南和拍摄指南
注意个人安全,不要单独前往僻静无人地区。出发前请知会家人或亲友。
凌晨时份天气寒凉,必须穿著足够御寒衣服,保持身体温暖!
带备红光电筒,以免需要寻找物件时,灯光令瞳孔收缩,影响看见流星数量。
手提电话采用免提装置,减少观星时目视屏幕影响眼睛灵敏度。
找一个远离城市或街灯,光害较少的黑暗地方。
注意避开有蛇、虫、蚁出没位置。
避免在松软的泥土上,没有围栏的码头、堤坝、悬崖或屋顶边缘地方看星。
如观赏地点近河边,海边地方,注意潮水涨退的范围及速度。
躺在躺椅子或草坪上,最好有地席、毯子或睡袋保护。
直望天空,尽可能选择望见最大的天空范围。
观赏前先让你的眼睛适应黑暗的环境30分钟,这样可以见较多的流星。
用肉眼欣赏,无需使用望远镜,因为望远镜视场狭窄,反而减低见流星机会。
相机:有手动长开(Bulb)快门连快门线
镜头:全幅相机至少24mm,最好20mm或以下,鱼眼镜头也可以;
APS-C相机应选18mm或更短焦距的镜头
光圈:最好是定焦,至少f2.8,最好f2或更大,光圈选最大光圈缩小0.5至1级
速度:ISO 800、1600甚至更高,但过高杂讯亦多,勿高於6400。
脚架:稳固三脚架,无需用赤道仪亦无需追踪
对焦:无限远
方向:辐射点方位,取较高仰角。若低空有云,镜头指向天顶
方式:一张接一张拍,不要间断,以便捕捉流星出现时刻
曝光:每张曝光30秒至3分钟,视乎采用ISO速度及现场环境,先试拍观看效果
讯噪:如有选择开关减讯噪(NR=Noise Reduction)功能,要将此功能关闭
提防:寒凉天气令镜头有露水或结霜
留意:长时间拍摄及低温情况下,相机电池的续航力,须带备足够后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