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反手起下旋,看到这篇文章写得挺好,分享一下。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起下旋, 就是在拍面保持前倾的情况下, 将一低于网顶的下旋来球弄过网, 拍面不前倾的话就不叫(拉)起下旋而应该叫托下旋.
要将一个低于网顶的乒乓球球弄过网, 至少要有一个向上又通过球心的力, 大家都知道, 当我们摩擦乒乓球的时候, 摩擦力的方向和乒乓球成正切, 这个正切方向的力没有通过球心, 充其量只能为乒乓球制造旋转, 另外一个力量是球拍打向乒乓球的力量, 这个力是垂直于拍面通过球心的, 如果拍面是前倾的话, 通过球心的力只有一个, 而且是向下的, 只会将乒乓球打下网.
事实上, 我们确实可以在拍面保持前倾的情状况下, 将一低于网顶的下旋来球弄过网, 原因是, 当乒乓球大力压向胶皮时, 胶皮凹了下去, 形成一个坑, 如果这时沿拍面的方向发力, 坑底的力是正切的, 但坑边的力却不是正切的, 坑边就能产生一个通过球心而又是向上的力, 于是乒乓球被坑边托向上过网, 原理跟藤原拓海利用沟渠边转急弯一样, 靠的是坑边的阻力, 坑越深, 横向的拉扯力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弧圈高手不用薄海棉, 因为薄海棉制造不了深坑.
拉下旋, 拉球高手一直很强调迎前, 除了因为下旋球不太往前走外, 也为了加强制造深坑, 菜鸟之所以起下旋困难, 就是因为不太了解坑边的作用, 摩得太薄, 用尽所有力量向上摩, 却不留下一些力去制造坑, 于是起下旋就很困难.
摩擦力的作用在那里? 坑边虽然可以将球向上托, 却不能制造弧线, 在乒乓球快要脱离胶皮前, 坑的作用渐渐减少, 胶面摩擦的作用渐渐增加, 旋转也就渐渐增强, 在球脱离胶皮前, 你得努力摩擦, 制造旋转, 制造弧线, 球才能过网后上台.
灌胶的作用, 就是加强坑边的强度, 就能加强坑托向上的力量, 你拉的时候就可以省力一些, 现在虽然已经进入无机时代, 但内能海棉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坑!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起下旋, 就是在拍面保持前倾的情况下, 将一低于网顶的下旋来球弄过网, 拍面不前倾的话就不叫(拉)起下旋而应该叫托下旋.
要将一个低于网顶的乒乓球球弄过网, 至少要有一个向上又通过球心的力, 大家都知道, 当我们摩擦乒乓球的时候, 摩擦力的方向和乒乓球成正切, 这个正切方向的力没有通过球心, 充其量只能为乒乓球制造旋转, 另外一个力量是球拍打向乒乓球的力量, 这个力是垂直于拍面通过球心的, 如果拍面是前倾的话, 通过球心的力只有一个, 而且是向下的, 只会将乒乓球打下网.
事实上, 我们确实可以在拍面保持前倾的情状况下, 将一低于网顶的下旋来球弄过网, 原因是, 当乒乓球大力压向胶皮时, 胶皮凹了下去, 形成一个坑, 如果这时沿拍面的方向发力, 坑底的力是正切的, 但坑边的力却不是正切的, 坑边就能产生一个通过球心而又是向上的力, 于是乒乓球被坑边托向上过网, 原理跟藤原拓海利用沟渠边转急弯一样, 靠的是坑边的阻力, 坑越深, 横向的拉扯力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弧圈高手不用薄海棉, 因为薄海棉制造不了深坑.
拉下旋, 拉球高手一直很强调迎前, 除了因为下旋球不太往前走外, 也为了加强制造深坑, 菜鸟之所以起下旋困难, 就是因为不太了解坑边的作用, 摩得太薄, 用尽所有力量向上摩, 却不留下一些力去制造坑, 于是起下旋就很困难.
摩擦力的作用在那里? 坑边虽然可以将球向上托, 却不能制造弧线, 在乒乓球快要脱离胶皮前, 坑的作用渐渐减少, 胶面摩擦的作用渐渐增加, 旋转也就渐渐增强, 在球脱离胶皮前, 你得努力摩擦, 制造旋转, 制造弧线, 球才能过网后上台.
灌胶的作用, 就是加强坑边的强度, 就能加强坑托向上的力量, 你拉的时候就可以省力一些, 现在虽然已经进入无机时代, 但内能海棉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