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能源强国吧 关注:29,414贴子:284,010
  • 6回复贴,共1

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我就想问一下:497章跑哪去了?


1楼2013-08-13 14:29回复
    木有见到。。。有更的,搜下就行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里


    2楼2013-08-13 14:36
    回复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一日千里
      大华研究室由一组小型楼宇构成,它与总部相连的马路绿树成荫,被研究员们戏称为胡志明小道。
      每天,小道上都有研究员兴冲冲的抱着文件资料,到总部那边申请项目和经费,然后再抱着文件资料,或者垂头丧气,或者兴高采烈的回来。
      大华实验室的项目申请通过率大约在8%到12%之间浮动,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研究院里,都不能算是低的了。而大华实验室,也是依靠着这些项目经费维持发展,因此,胡志明小道就是大华实验室的后勤通道,来来往往的研究员,都有顺利申请经费和申请失败的经历,通过这条小道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会加快脚步。
      可是今天,胡志明小道是完全拥堵的。
      首当其冲的,就是一台硕大的高温裂解炉。
      年轻的助理们负责搬箱子、仪器,年纪大些的研究员大都是围着高温裂解炉啧啧赞叹。
      一个留着胡子的男人,忍不住敲敲合金外壁,说:“这不像是800合金吧。”
      王赟急吼吼的打掉他的手,傲然道:“你还以为是水平管式炉啊,这是hk40的特种合金,里面加了gr的。”
      “你个老小子,用我们实验室的离心机的时候怎么不这么独。苏董还没说把炉子给你们吧。”留胡子的男人不乐意了,围着高温裂解炉边绕圈边摸,醋味十足的道:“你们一个实验室才几个人,我看也不可能24小时工作吧,不如一家一天……”
      “想都甭想,这就是说好给碳纤维研究所的东西。以后,碳纤维测试。高温裂解炉是要全天运转的,一个工时都不会空出来的。人不够我招就行了。离心机我也不用你们的了,研究所配了。”王赟一副用不上你了的模样,看的周围人牙痒痒。
      三次采油研究所的姚泽凡却是瞪大了眼睛,问:“离心机也配了……没见到啊,什么型号的?”
      他当年就是设备组的组长,如今接任三次采油研究所,对设备可是熟悉的很。离心机在各种研究室里面,差不多都是标配。从机械到化学再到生物,离心机的用途是越来越多,姚泽凡想要一台新的离心机有段rì子了。三次采油所当年配的那台,在几年不间断的使用当中,不仅破旧了。而且也落后了。


      3楼2013-08-13 15:32
      回复
        研究员也许可以暂时忽视金钱的回报,将目标放在建功立业,或者探索未知的角度上,但不管怎么说,研究员终究是有追求的。而在现代科学面前,设备都是追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载具。
        大华实验室之所以能够汇聚大量的研究员,能够得到如王赟这样的强悍研究员,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大华实业的研究资金投入的够多,而这些资金中的大部分,是要体现在设备上的。
        90年代的研究设备的价格还不算太夸张,几百万一台的装备,就足够国家级实验室使用了。大华实业每年数亿元的经费,能够支持几百个项目,几十个研究实体,平均到每个研究实体,也就是百万的规模。
        尽管如此,这也是正在收缩状态下的中国研究集团不能比拟的。几百万的经费对大多数研究院来说,不光要维持项目运行,还要养活上百名无所事事的机构附属人员,许多以前的大单位,兴许发个工资就没钱了,更别说购买新设备了。
        王赟以前也是四处寻找设备的一员,此时阔气了,心态仍旧是以前的心态,只是甩手说:“别说没用的,少了哪个不见,碳纤维研究所都玩不转。没有不关键的部件。”
        说着话,姚泽凡已经把离心机翻了出来,瞅了两眼上面的符号,他就是一声嚎叫:怎么比我们的先进两代?
        “你们实验室的设备老化了吧。”边上一人说。
        “对啊,不能就不管我们了吧。”姚泽凡盯着地上的t160的编号,馋的双眼冒光:“我们三次采油所的离心机都是人家80年代初的产品了,其实也能用,还挺好用的,要不咱先换换?”
        “想都别想。”王赟斩钉截铁的说着话。不顾地上的箱子落灰,招呼一个助理过来,就用蛮力抱起它,放在大推车上,嘱咐道:“中间不要停。直接送到实验室,实验室里要留人,谁来都不好使,除了我之外,不许把仪器转交任何人。”
        “明白。”助理研究员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经验很少,也知道设备的重要。他用少年先锋队员似的jǐng惕的眼神看着周围。


        5楼2013-08-13 15:33
        回复
          93年的大华实业,无论是研究素质,同事水平还是个人待遇,甚至是社会地位。都比穷飕飕的中科院等机构要强。大华实业的人事部门已经开始面向全国的研究机构做人事档案,通常被他们选中的研究员,鲜有不能挖角的。这种情况下,大华几乎能顺利的招募每一个他们需要的毕业生。而激烈的内部竞争,差不多从他们进入大华以后就开始了。每个人,无论是大牛小牛还是普通牛,都要竭尽全力的参与竞争,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到下属分公司,或者关联企业去。
          年轻人的眼中,往往闪烁着更多的竞争火花。
          姚泽凡望着装载着离心机的木箱消失,叹声道:“我们的设备申请就没有通过,人比人气死人啊。”
          王赟笑笑,道:“不错了,我印象里,三次采油所的编制都不是大华实验室里的吧,苏董愿意提供设备,不错了。”
          “怎么不是大华的,我的编制就转成大华的了,三次采油所里面,七成研究员是大华的编制。而且,三次采油所的全部专利和研究成果的所有权都是属于大华实业的,胜利油田只有免费的使用权,且不能转让,这和大华实验室的研究所有什么区别?”
          王赟的想法单纯,道:“不管怎么算,总有三成不是的,胜利油田现在几乎不提供经费了吧,你们还有三成落在胜利油田那里,总是要有点区别的吧。”
          王赟其实没怎么考虑这件事,随口就说了出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姚泽凡登时就琢磨起来了:大华和胜利油田现在的关系好,不分彼此也没事,以后林总要升总经理了,但总有退的时候。苏董才多大年纪,怕是还有几十年好活……呸呸……万一有点芥蒂,还真不奇怪。
          这么琢磨着,他的心思就动了起来:要不,真的结束合作关系,彻底转到大华这边来?
          现在不愿意到大华来的,多是50岁以上的临退休研究员。他们有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的考虑。大华实业的规模毕竟不能和国家相比,谁都担心有个万一……
          但是,如果以大华实验室的名义,把这些人转聘过来,倒不是不行。
          姚泽凡想的多了,却是对后面的设备不关心了。
          设备搬运只要大半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安装却是个慢功夫。许多设备为了追求jīng度和稳定xìng,都是要用钻头接地的。有过分的,要浇筑混凝土才行。测水平测垂直更是理所当然的,躲开阳光或者安装绒布等等要求,也是各有不同,施工的进度是想快都快不起来。
          因此,大部分的设备在确定了位置以后,再想迁移都非常困难,设计和安装的要求就高多了。
          为了避免失误,王赟吃住都在实验室里。其他的助理研究员,以及新招募的研究员也是一个模子,边盯着边帮忙,就想让施工进度快一点。


          6楼2013-08-13 15:34
          回复
            一个星期左右。两台纺丝机首先就位,接着是重中之重的高温裂解炉。
            王赟立刻开始准备实验设计,上厕所的时间都要用来思考,回家什么的更是抛掷脑后,逼的他老婆只能每天来送饭。
            在这样的氛围下,碳纤维所出人意料的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开始了工作。
            王赟心里憋着一股劲:他要在苏董下次询问以前,就做出各向异xìng的碳纤维。只要成本维持到目前的水平,以各向异xìng的沥青基碳纤维的质素,一定能成为大华实验室新一代的摇钱树吧,就像是资金充沛的海上石油研究所一样!
            到了那时候,谁敢说新成立的碳纤维研究所名不副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王赟根本没有吝啬研究经费的意思。在设备齐全的情况下,火力全开,这边还在用1100度的高温对石油直馏渣油进行高温裂解,那边就开始将1000度的裂解沥青调制成纺丝用的沥青。再一边,简单两段热处理的联炭法又开始试验,溶剂抽提法的埃克森法则开始准备资料……
            早在加入大华实业以前,王赟就开始研究碳纤维了。事实上,中国本身就是研究碳纤维很早的国家,50年代的时候,中国就有了专门有关碳纤维的项目组。那个时候是以追踪研究为主要目标,可惜的是,到了90年代,中国进行的仍然是追踪研究。
            碳纤维的研究太贵了,而国家需要研究的东西又太多了,哪一样都少不了。只有大华实业这样的私人公司,才可以不用考虑门类齐全,一门心思的搞自己的深入研究。
            王赟以前多是在纸面上研究碳纤维,实验多半是在脑袋里一遍又一边的做。加入大华实业以后,碳纤维的项目组也不是资金无限的,只能先做简单的同向异xìng的沥青基碳纤维。而他存在抽屉里的研究计划,已经不知修改了多少遍。
            有了研究所级别的经费注入,王赟哪里忍得住,如今外部条件齐全了,内部又拧成了一股绳,以前的种种设想,一一在试验中得到验证,实验进度一rì千里,进一步的刺激了他们。
            大华总部的财务部门不得不连续提醒王赟:注意开支!要不是只有身在阿拉木图的苏城才有取消研究所的研究计划的权限,总部说不定就会卡住王赟,即使如此,超常规的学术委员会也立刻成立,开始考察王赟的研究。
            苏城知道此事,但也保持着沉默。而在他明确表态以前,碳纤维研究所的确争分夺秒的想要拿出成绩来。
            早一天研究出各向异xìng的碳纤维,都可能带来数以百万计的收益。对一个新的研究所来说,这就是**的业绩。对新晋研究员们来说,这也是他们进入“特殊贡献”名单的最好的投名状。
            ……


            7楼2013-08-13 15:34
            回复
              看十连载也行
                 --来自oppo find7
                     带你发现动漫之旅。。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8-13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