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送时代的竞赛
2013届以后,除了各科竞赛的全国一等奖(约前50名),其他的应届高考中毕业生将不再因竞赛获奖而被保送上大学,或拿到政策性加分。作为赶上了末班车的2013届学生,我们无比幸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个时代。然而处在后保送时代的你们,将面对政策改变带来的升学方式的巨大变化,我想在这里提一些建议。
首先我试着分析一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我记得我在高一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数学竞赛的学习上,晚自习四个小时,加上白天腾出两节自习课,我每天学习竞赛六个小时,课内作业可以不写,因为有班主任帮我们扛着。暑假完全趴在竞赛上,三个月的集训之后我信心满满地踏进考场,并一举拿下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现在看来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只是对我那段时间拼搏的肯定,但是功利地看,提前一年获得政策性加分和保送资格的确让我高二高三的路走得很轻松。
显然你们不可能再像我一样不顾一切地学习竞赛了,而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内学习上。学习课内知识,我不建议你们擅做主张,不跟老师走,到外面请“神仙”教,或者自己去刷一些市面上来路不明的题。十一的老师在高考教学上是很有经验的,应该相信他们,自己如果有不同的学习计划,也应该事先跟他们商量好。总之今后拿到加分的人会变少,保送生寥寥无几,有很多大神也参与到了高考的竞争中,所以凭高考上大学将变得更难,尤其是上清华北大将变得更难,这样一来保证课内成绩就成了第一要务。
今后学竞赛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其实也不是。试想如果你是大学招办,你就忍心错过那些聪明的头脑吗?肯定不是,聪明的理科生绝对仍将是最热的“抢手货”。虽然政策调整了,但是越好的大学它的自主权就越大,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招到它想要的学生。北大办了“数学之星”夏令营,清华有“金秋”数学营,它们可以给学生降30分,甚至降60分录取。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方式每年都在变,特别是随着2014年政策调整将变化更大,因此需要等到2014届招生结束后才能更靠谱地推测出之后几年的趋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竞赛优秀生和北大清华是两厢情愿,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对方,所以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们,我还是强烈建议你们去学竞赛。
然而学习竞赛的方式不宜与我们相同。我们当时基本都是专攻一科,但现在我建议把火力分散,学两门:数学、物理(或化学)。主要是为了参加高考前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主招生将成为大部分同学获取加分的唯一方式。今后的自主招生明确规定只考两门,数学必考,剩下一科很可能是物理,也可能是物理、化学二选一。拿不拿得到加分的差距不仅仅是20分、30分那么简单,它直接影响到你怎样报志愿。告诉大家一个可怕的事实:到高三报志愿的时候,敢拿裸分冲清北的同学年级里不会超过十个,不能稳定进入年级前十的裸分党如果报了清华北大,落榜的概率会在五成以上。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招能不能拿到加分,直接关系到报志愿的时候敢不敢报清北。
作为十一的学生,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是上清华北大,我们还要上自己理想的专业,而自主招生一旦考好,会助你轻松进入自己想去的专业。综上,自主招生考试应当被大家看作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它的重要性可能还要胜于高考。
如果想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拿到理想的成绩(如果想拿到专业降分,最好能考进全市前十),只有一门优势学科是不够的,必须要两门都非常优秀,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两门竞赛,一般以主学数学,副学物理为宜,反过来也可以接受,但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你副学的那一科,否则到自招跟前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
我强烈反对通过做往年自招考题来准备你当年的自招考试。高校自主招生才诞生没几年,每年就那几道小题,大学教授不会再重复出考过类型的题,所以那些历年考题基本就成了绝对不会考的点,你练了也白费功夫。我建议大家练一练近十年全国数学联赛预赛题和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这些题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很适合自招前巩固知识,找到做题手感。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不同。清华的降分名额更多,因为北大有半壁江山被瓜分给了文科。清华招办原则性较强,一般都严格按事先公布的程序执行,而北大招办坑爹无极限,推迟公布成绩,私自加考笔试等等。
如果你想在清华自招中获得专业降分,首先你需要在自招报名时把自己最理想的专业写在第一个,笔试成绩优异者(大概全市前30名)可以获得专业面试资格,面试表现中上等就可以拿到专业降分(清华很多专业都可以给专业降分,具体当年问招办)。专业降分比综合降分要值钱很多,因为综合降分只能帮助你提档,如果你提档用了这个降分优惠,那么专业很可能被调剂;而专业降分可以在提档线下使用,比如A同学获得了国际金融专业30分降分,清华2013年提档线691,国际金融专业线710,A同学裸分680,他仍然可以如愿被国际金融专业录取。北大有一些不同,北大只有光华和经院有专业降分(今后可能还会有数院、物院等),如果你想获得其中一个专业的降分优惠,前提也是自招报名时把该专业写在第一个。北大的专业面试资格较容易获得,目测全市前50就可以。光华和经院每年在全国分别招揽约150人参加专业面试,最后获得专业降分的分别15人左右,所以面试较难通过。但是北大的专业降分更加值钱,它的专业降分是对提档线降,你无须理会当年的专业线,比如B同学获得了光华学院30分降分,北大2013年提档线691,光华专业线710,B同学裸分只要高于661就可以被光华学院录取。大家也不要觉得面试表现很重要,事实上起决定性作用的终归还是笔试,笔试擦边过,面试再天花烂坠,也证明不了你的任何实力;反之,如果笔试成绩很突出,面试只需表现给考官你不是另类,就基本可以通过。所以面试不要刻意准备,从容面对就好。
以上就是我对2013届往后竞赛优秀生的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3届以后,除了各科竞赛的全国一等奖(约前50名),其他的应届高考中毕业生将不再因竞赛获奖而被保送上大学,或拿到政策性加分。作为赶上了末班车的2013届学生,我们无比幸运,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个时代。然而处在后保送时代的你们,将面对政策改变带来的升学方式的巨大变化,我想在这里提一些建议。
首先我试着分析一下可能发生的变化。我记得我在高一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数学竞赛的学习上,晚自习四个小时,加上白天腾出两节自习课,我每天学习竞赛六个小时,课内作业可以不写,因为有班主任帮我们扛着。暑假完全趴在竞赛上,三个月的集训之后我信心满满地踏进考场,并一举拿下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现在看来这真的算不了什么,只是对我那段时间拼搏的肯定,但是功利地看,提前一年获得政策性加分和保送资格的确让我高二高三的路走得很轻松。
显然你们不可能再像我一样不顾一切地学习竞赛了,而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内学习上。学习课内知识,我不建议你们擅做主张,不跟老师走,到外面请“神仙”教,或者自己去刷一些市面上来路不明的题。十一的老师在高考教学上是很有经验的,应该相信他们,自己如果有不同的学习计划,也应该事先跟他们商量好。总之今后拿到加分的人会变少,保送生寥寥无几,有很多大神也参与到了高考的竞争中,所以凭高考上大学将变得更难,尤其是上清华北大将变得更难,这样一来保证课内成绩就成了第一要务。
今后学竞赛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其实也不是。试想如果你是大学招办,你就忍心错过那些聪明的头脑吗?肯定不是,聪明的理科生绝对仍将是最热的“抢手货”。虽然政策调整了,但是越好的大学它的自主权就越大,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招到它想要的学生。北大办了“数学之星”夏令营,清华有“金秋”数学营,它们可以给学生降30分,甚至降60分录取。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方式每年都在变,特别是随着2014年政策调整将变化更大,因此需要等到2014届招生结束后才能更靠谱地推测出之后几年的趋势。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竞赛优秀生和北大清华是两厢情愿,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对方,所以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们,我还是强烈建议你们去学竞赛。
然而学习竞赛的方式不宜与我们相同。我们当时基本都是专攻一科,但现在我建议把火力分散,学两门:数学、物理(或化学)。主要是为了参加高考前北约、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主招生将成为大部分同学获取加分的唯一方式。今后的自主招生明确规定只考两门,数学必考,剩下一科很可能是物理,也可能是物理、化学二选一。拿不拿得到加分的差距不仅仅是20分、30分那么简单,它直接影响到你怎样报志愿。告诉大家一个可怕的事实:到高三报志愿的时候,敢拿裸分冲清北的同学年级里不会超过十个,不能稳定进入年级前十的裸分党如果报了清华北大,落榜的概率会在五成以上。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自招能不能拿到加分,直接关系到报志愿的时候敢不敢报清北。
作为十一的学生,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是上清华北大,我们还要上自己理想的专业,而自主招生一旦考好,会助你轻松进入自己想去的专业。综上,自主招生考试应当被大家看作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考试,在某种意义上它的重要性可能还要胜于高考。
如果想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拿到理想的成绩(如果想拿到专业降分,最好能考进全市前十),只有一门优势学科是不够的,必须要两门都非常优秀,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两门竞赛,一般以主学数学,副学物理为宜,反过来也可以接受,但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你副学的那一科,否则到自招跟前的时候你一定会后悔。
我强烈反对通过做往年自招考题来准备你当年的自招考试。高校自主招生才诞生没几年,每年就那几道小题,大学教授不会再重复出考过类型的题,所以那些历年考题基本就成了绝对不会考的点,你练了也白费功夫。我建议大家练一练近十年全国数学联赛预赛题和全国物理竞赛预赛题,这些题涉及面广,难度适中,很适合自招前巩固知识,找到做题手感。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华北大自主招生的不同。清华的降分名额更多,因为北大有半壁江山被瓜分给了文科。清华招办原则性较强,一般都严格按事先公布的程序执行,而北大招办坑爹无极限,推迟公布成绩,私自加考笔试等等。
如果你想在清华自招中获得专业降分,首先你需要在自招报名时把自己最理想的专业写在第一个,笔试成绩优异者(大概全市前30名)可以获得专业面试资格,面试表现中上等就可以拿到专业降分(清华很多专业都可以给专业降分,具体当年问招办)。专业降分比综合降分要值钱很多,因为综合降分只能帮助你提档,如果你提档用了这个降分优惠,那么专业很可能被调剂;而专业降分可以在提档线下使用,比如A同学获得了国际金融专业30分降分,清华2013年提档线691,国际金融专业线710,A同学裸分680,他仍然可以如愿被国际金融专业录取。北大有一些不同,北大只有光华和经院有专业降分(今后可能还会有数院、物院等),如果你想获得其中一个专业的降分优惠,前提也是自招报名时把该专业写在第一个。北大的专业面试资格较容易获得,目测全市前50就可以。光华和经院每年在全国分别招揽约150人参加专业面试,最后获得专业降分的分别15人左右,所以面试较难通过。但是北大的专业降分更加值钱,它的专业降分是对提档线降,你无须理会当年的专业线,比如B同学获得了光华学院30分降分,北大2013年提档线691,光华专业线710,B同学裸分只要高于661就可以被光华学院录取。大家也不要觉得面试表现很重要,事实上起决定性作用的终归还是笔试,笔试擦边过,面试再天花烂坠,也证明不了你的任何实力;反之,如果笔试成绩很突出,面试只需表现给考官你不是另类,就基本可以通过。所以面试不要刻意准备,从容面对就好。
以上就是我对2013届往后竞赛优秀生的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