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灵heart樱花泪吧 关注:9贴子:643
  • 16回复贴,共1

文心※校园小说写作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青春校园小说写作技巧指导一、要善于以人物为本位,精心组织故事情节
  任何小说,情节都是不可缺少的。
  为什么说情节不可缺少呢?情节在小说中,至少起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①小说的各种材料,往往要通过情节发展的线索来组织,“合适的
  情节能把那些杂乱无章的一大堆想法,观察到的东西以及获得的知识都编织来。”
  ②人物的性格,要通过情节来表现。只有随着
  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性格才能获得体现和发展。
  ③小说的情节,往往负载着一定社会历史的内容,小说的主题常常
  要通过情节来表现。
  ④小说情节能引起读者共鸣性情感和评价性情感,增强小说的近现代小说,较多地摒弃了由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往往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但各种技巧的运用,使作品依然保持了时序的连贯性和情节的完整性。即算是表现“意识流”为主的心理小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情节在变化中依然是完整一体的。


1楼2013-08-14 16:50回复
    作家们写小说,情节设置上一般呈两种倾向:“强化”或“淡化”。
      情节“强化”的小说,作者常常利用尖锐的、惊险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作者
      往往将人物放在尖锐、严酷的矛盾斗争中加以磨炼和考验,造成紧张、激烈、大起大
      落的气氛和戏剧性的高潮。这类小说,其好处是吸引人,扣人心弦。缺点是过分强调
      巧合,多少丧失了一些真实感,让人一看就是“戏”,太戏剧性了,往往丧失了生活
      的开阔感和高瞻远瞩的距离感。有时候,过分强调情节,也会使人物在情节的安排下
      无所作为,使人物性格难以表现。情节"淡化"的小说,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
      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
      义。
      情节“淡化”的小说,其好处是保持了生活的自然本色,但处理不好,极容易写得松
      散乏味。严格说来,所谓“强化”、“淡化”,只是作者不同的美学追求,并不决定
      作品本身的质量。好的情节,无论“淡化”或“强化”,都应作到真实、生动、写出
      人物性格,展示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
      虚假的、老掉牙的故事,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肤浅的,脱离人物实际、不能反映社
      会生活内容的情节,也是谁也不愿意看的。
      写作小说,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从特定的生活感受出发的。作者在现实生活中,被某
      些事件、某些人物打动了,觉得这些感触,能够写成一篇小说,于是在此基础上,提
      炼出比较完整的情节。


    2楼2013-08-14 16:52
    回复
      亲们不要觉得多啊,对亲们写小说有帮助的。。


      3楼2013-08-14 16:53
      回复
        无论用何种方法提炼、编织情节,都应该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通常的教科书,把情节定义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其实又对又不对。倘若"事缘人起","事以显人",情节自然也就成了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倘若编置情节时,见事不见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事件的趣味性、传奇性上,也就陷入了"为情节而情节"的恶障,很难成为"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很难登大雅之堂给人以深刻的美感。因此,好的情节,应该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5楼2013-08-14 16:57
        回复
          一,小说的艺术任务
            (一)小说的根本任务是人的建构和表现
            1.性格与心理作为人的建构
            性格和心理都是很宽泛的概念,固然有属于自己的本质规定,但是仍然可以作宽松理
            解,性格与心理作为人的建构的两个重要关切方面,就成为小说的根本创造目标.
            2.人物性格的解构
            新时期小说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吸收外国文艺理论,尤其是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
            过程中,小说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作一个高度的,艺术形式角度的简约,那么这
            种变化根本地说来只有一点:那就是人物性格的解构.当代小说不论是新写实主义的原生
            态的自然展露,还是先锋派的向壁虚构,抑或是性向小说的欲望展播,无不体现为一种趣
            向,那就是人类心理的无限延展和深度开掘.这里的哲学理路在于:人,正在由建构向解构
            颓堕.当然这种颓堕不仅是从道德旨趣上实行的,但道德解构是一个重要任务;更重要的
            人性目标则是重新建构人的存在.换言之,小说所承担的不再是社会生活情景的现实主义
            表现,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人性价值建构.卫慧和棉棉的小说至少把人的都市欲望和堕落体
            验呈现为一种属人的价值——即使那真是一种人的堕落,但它终究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一种灰色调的,色情迷乱的,甚至是丑陋的存在状态.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小说从情节和
            性格的虚构向着人的心理及其价值的真实迈进.先锋派以来小说逐渐从性格和心理移开,
            在走向更宽泛自然的人性议题上呈现了这样的旨趣:由虚构走向象征.
            3.人及其存在的历史关怀和现实批判
            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从哪个方面取消经典小说理论都是有困难的,或者说
            是不可能的.以鲁迅先生的创作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小说是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又充分吸
            收西方文艺思想和文学理论的精华而创造出来的自己的小说,根本理念正是人及其存在
            的历史关怀和现实批判,正是人物性格和心理的人道主义诠释,本质上是一种存在的描述
            和建构.所以它是富有生命力的.我们的小说理论不可能脱离这一传统而别求他途,尤其
            是作为小说写作的学习范式,我们必须有着基本的理论可行性和实践可塑性.与之相应,
            我们要对性格和心理这一小说的根本话题进行探讨,对人类意识心理及意识流小说作一
            点考究,这都是为学习作参究之用,重要的是读写过程中的自我摸索和研究,此不赘言.


          7楼2013-08-14 16:59
          回复
            (二)传统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如前所说,小说是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为目的的叙述艺术.要达到这一目的,有
              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情节叙述,一是通过心理描写.大多传统小说都是走前一条路;而新时
              期以来的小说探索多有出此窠臼者,或者使小说心理化,走意识流的路子——这已经出离
              传统,走向现代.然而即使是象征式小说,也还保留着其象征体系内的现实情节的血肉部
              分,在叙述时还没有出离情节小说的某些规定,因此还不能说是完全脱离了传统小说理
              论.我们这里正是依据这样的认识把传统小说分为三个类型:故事式,意识流和象征式.
              1.故事式
              故事式小说是典型的传统小说,它的根本规定是有一个能够展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
              格成长历程的故事情节.什么是情节呢?情节的本质是矛盾.这种矛盾可以从两个角度
              来把握:一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异己势力以及抽象力量之间的矛盾,谓之命运矛盾;一是人
              与自己的情感,欲望以及常常将自我异化为非我的观念体系之间的矛盾,谓之性格矛盾.
              而这两种矛盾常常是互相转化的.
              故事式小说的情节和人物都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述出来.叙述者即是作者本人或者相当于
              此种角度的局外人.一般地讲,这种模式注重情节的曲折波澜,注重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变
              化,注重环境与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制约作用,立体全方位地,超越时空地把握人物和
              故事,一般称为"三要素".其叙述模式是非常典型的传统故事模式。
              有的小说为了突现人物而淡化了情节,或者将矛盾弱化,乃至仅仅留下一堆细节.
              2.场景式
              场景式也可称为片断式,亦即不把情节处理成故事而处理成一个一个的场景,一个一个
              的片断.转言之,就是把故事式中全知全能的叙述角度改变为单一的,局内人的视角;情节
              和人物也不是由叙述者叙述,而是自己现身说法地表现出来;而且不是故事式中一脉相
              承,波澜起伏的故事,而是延展着某种内部逻辑关系——常常是人物心理和情感的发展过
              程——的作为场景的片断.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说书人角色为演员所替代;二是情节和
              人物均由线性结构形态转化为片断式结构形态,随之结构方式也由编织转化为剪辑.
              场景式小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场景,形成富有表现力的片断式表现语汇,尤其注意场景和断
              之间的内部联系,那就是情节矛盾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和环境及场景的转换——这一
              切虽然都处理在了显隐之间,但肯定是不能忽略的.在这一点上,场景式小说具有戏剧化
              的倾向.
              3.意识流
              (1)意识流小说的艺术任务
              意识流小说在表现人物这一原始命题上走得更远一些:那就是从塑造人物性格深入到人
              的内心世界;不是这样,它是以人物复杂疏放的心理现实和独默茫远的现代情怀为表现对
              象,使之外化为整个生命的恣肆汪洋,外化为现代人与整个工业文明对峙的,某种不堪而
              又无奈的生存处境和心理状态.意识流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一种纯然的创作方法,而是
              一个现代哲学文化思潮和文学创作流派,虽然它没有一定的组织纲领和行动原则.它是西
              方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灵魂无处安顿,生命深刻异化时节的一种内心独白.但是,它与
              传统小说的血肉联系在于:它依然保持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的真实和自然,它折射着
              人物所处环境的全部关系和现实需求,映现着人物的生命自然本能以及世界人生感受,其
              本质是矛盾性和处境性的.捕捉矛盾,还原情节,把握人物心理及性格,关怀人的存在状态,
              关切存在的历史社会现实,尤其是将意识本身流程化,形式化,从而达到对于整体人生世
              界的体悟,依旧是意识流小说的艺术任务.所以,意识流小说的发生实际上反映了人类对
              自己处境和状态的认识更加清醒,也更加无可奈何.
              这种对于意识流小说的文化背景和艺术本质的确认,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作为一种技巧
              或模式为我们所借鉴;相反,我们完全可以也已经有人在尝试着运用并取得某种成果。
              (2)意识流的特点
              意识流就是意识之流,就是一个一个的意念组成自然流程.它有三个特点:一,它超越现
              实时空,以意识的自然活动为线索形成心理时空;从这个意义讲,意识流属于心理范畴,当
              然要遵循心理规律,呈现心理的自然状况和复杂情形.二,人物的心理作为载体,它仍旧可
              以表现或反映一定的客观内容;而且由于它充分地遵循意识流动的心理法则,因而毋宁说
              它更真实,更充分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灵世界;这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是
              同一于意识本身的.三,意识流中,不存在意识主体之外的第二个叙述主体,叙述和描写,抒
              情乃至议论同一为意识心理的自然呈现,因而作者和读者都必须在意识这一点上形成交
              流和沟通,互相进入.唯其如此,读者才能介入创造,读懂其间的意蕴.
              (3)作为叙述模式的意识流
              作为一种叙述模式,意识流超越情节,人物,环境等题材范畴的分别,使之同一为心理;整
              个文本的建构正是意识流动的过程.第一,它有一个心理的过程,大致可以看出意识流动
              的走向和趋势;第二,它有主要的内容,但它远不像心理描写那样单一清晰,一般是多层次
              多角度的自然芜杂状态;第三,它充分遵循心理法则,并以流动不居的心理形式将客观事
              物同一,形成一种新的形式.


            8楼2013-08-14 17:00
            回复
              亲们慢慢看哈!


              9楼2013-08-14 17:01
              回复
                (三)西方现代小说的根本特征:象征和心理
                  现代小说更是一个宽泛得无法界定的概念.任何哲学文化思潮意义上的,涉及人类社会
                  历史和文化演变的界定,在这里都没有意义.我们只是探讨一种形式,探讨一种艺术体裁
                  其内部机制和外部特征,其艺术构成意义上的构成形态和思维方式.我们抓住两个东西:
                  一是象征;一是心理.这是现代小说的两个根本要素.
                  1.象征和心理
                  同样,一般意义上的象征的概念与现代小说中的象征关联不大.就现代小说言,象征是
                  指一种结构着,完成着小说体裁的形式构件.即整个情节和人物,内在于情节和人物的矛
                  盾及其发展变化,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都作为一个充分象征化的完整结构实现着小说话
                  语的陈述.简单地讲,现代小说是一个象征体,一个寓言,在抽象理式的意义上与现实主义
                  小说所执持的现实生活题材根本脱节.它根本地形式化了.
                  心理也是这样.现代小说基本是一种心理表述,一种心理对于现实社会历史形态的超越,
                  一种对于人的存在状态和生存方式的抽象概括,一种个我终极绝对意义上的价值解读和
                  人性解读.这种解读是扭曲变态的,是荒诞离奇的,是魔幻惊惧的.换言之,现代小说本身就
                  是现代社会下人性扭曲变态,存在荒幻离奇,心理恐怖莫明的展布.这与现实主义意义上
                  基于更高意义的批判性表现是毫无关系的.
                  2.符号化及模具化
                  就形式建构言,现代小说是一种抽象,其表现就是寓言化,符号化,模具化;就其思维方式
                  言它又是一种意象,其表现就是梦幻化,荒诞化,丑陋化.传统审美体系对于现代小说的概
                  括已经苍白无力.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现实主义(包括浪漫主义以及古典主义之前的神
                  话,史诗等)关切的社会历史内容其作为题材,已经失去小说艺术主体的地位;它们只是作
                  为象征或心理的素材,作为一种边角边料在听命于象征体式或心理构式的需要,成为形式
                  和符号的物质材料,其自身的客观性和现实性已经死亡.
                  但是,作为人类艺术的现代形态之一,在人及其存在这个"灵魂"上并未走远;它只是为此
                  换了一副病体,一副倒错的肢体而已.这种灵魂——对于人及其存在的关切——的依旧执
                  持,使得现代小说在其艺术建构的形式因素中不免残留某些断筋朽骨,残留一点余温剩
                  热,那具已经死亡的传统躯体在寓言或象征的意义上鬼气游尸.
                  我们无法将现代小说的理念讲得通俗易懂.我们只能在具体例证的描述中作一点浅
                  近的分析.而且只能推出两个初步体式稍示印证:这就是象征式小说和心理化小说.
                  3.象征式
                  象征式小说已经完全与现实情景的逻辑规定脱离,变成某种理式或意义的形式抽象.它
                  是要概括某种现实或某种意义,但本质地讲它又只是一个形式,一种建构:情节本身是喻
                  体,人物只是整个象征体系中的一个象征符号.当然,人物及其关系也就可以超越现实时
                  空,在象征或影射的意义上重新结构,成为一种象征性的意义结构.
                  4.心理式
                  心理小说亦复如此.要而言之,心理小说不是人物心理的现实性描述,而是作者心理和
                  梦幻的符号性表述.情节也好人物也罢,包括环境,都充分心理化和梦幻化了.显然,这里的
                  心理化不是生物意义的心理科学分析,而是寓意和感觉的符号系谱.变形,意象,图式,幻觉,
                  梦呓成为常用的符号,整体看来又是一个心理实体,是意象和图式的体系化和系谱化.大
                  致的情节或隐约的人物,或者逼真的故事和环境,都是这一系谱的构件和谱文.


                10楼2013-08-14 17:02
                回复
                  天哪好长啊。。都说了我没耐心看下去。。


                  12楼2013-08-15 12:49
                  回复
                    额,好叭,可是对写文很有帮助的。。。好叭,我承认我也看不下去。。


                    13楼2013-08-15 16:44
                    回复
                      好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8-15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