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该怎么说呢?每一个评论者在评论之前都会假定自己所认为的世界是正确的,并根据这一假定来推出其他。但是毫无疑问即使每个人对自己的世界想的都很清楚,这个世界也总有它的局限。为了帮助吧主更容易地划分我评论的价值,我想首先阐述一下我个人可能存在的局限。1.本人二十刚过,对于爱情的经历刚刚开始,并不具备看透文中爱情与友情真正规律的能力,所具有的也只有此阶段普通人当局者的感受2.本人对于小说的研究很浅,未曾读过很多小说,也从未系统地研究过小说的写作,所以关于小说方面的东西说出来可能贻笑大方。3.小说的这部分鄙人只看了两遍,关于克沙曼更多的经历此前没有更多阅读。对于其中细节没有进行更多的揣摩。4本人尽可能地清晰阐释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真实理解。
以下的议论的展开范围是小说的第一部分“中学时代”。期望通过探讨可以为作者在此小说逻辑合理性上提供参考。
在此小说中,我认为作者主要在探求爱情的规律。其中牵涉到对于友情、责任的理解。
“中学时代”的贝阿德被好兄弟“瑄哥”抢去了心爱的女友,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是爱情更加属于哪些为爱而奋不顾身,甚至将爱情放在所有事物之上的人。这样的理解为“想要的是可以生死相许的刻骨铭心的爱情”的人指明了方向。本人尝试在此方面探求此观点的合理性。
贝阿德确实是失败了,他输给了“瑄哥”,一个在爱情方面付出更大代价的人。我们依从这个逻辑,我们设想,如果贝阿德能够做得比“瑄哥”更付出,比如说连拥有魔法的能力都永久地丧失掉了(当然这个假设是不顾情节发展的假设),他能否虏获莫西莉娅的芳心并维持长远的爱情?
这时候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方面贝阿德其实是可能获得这段浪漫感情的,另一方面如果贝阿德要付出比李瑄更大的代价,情节可能会笼罩在极为悲情的色彩中。
我试图在爱情的层次上做一个线性的分析,即低等层次的爱情是如何,中等是如何,高等又是如何。
从我自认为发现的两个问题说起。
贝阿德其实是可能获得这段浪漫爱情的,错过的原因主要是爱情的缘分,而不是理性或者是责任。我们可以预想,如果李瑄不去阻拦贝阿德与莫西莉娅的交往,那么李瑄也极有可能输掉排位赛,为爱情做出巨大牺牲。一切李瑄可以做到的事情贝阿德同样可以做到,条件只有一个,让他们继续交往下去。李瑄的阻止与更大的牺牲中断了贝阿德的罗曼蒂克。如果情节安排合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缘分在这段爱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贝阿德选择付出比李瑄还要大的代价来获得莫西里娅,那么情节可能会笼罩在几位悲惨的氛围中,而让小说无法发展。而不能发展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涉及到了现实太多的痛处,但是这仍然是有价值的。当然,我在提出这个命题的时候,我首先需要证明我这个命题提出的是否合理:贝阿德可能为了莫西里娅而选择复出更大的代价吗?应该说贝阿德与莫西里娅是有感情的,否则他不会“沉溺”也不会选择参与竞争。但是这样的基础是否会导致贝阿德更大的付出?可能。作者本来可以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选择成全贝阿德的爱情,另一个是选择成全李瑄的爱情。二者都有可能源于主人公贝阿德自身的“不成熟”。在被李瑄阻止之后的贝阿德想了一个问题“我,成功地超越了儿女情长吗”,然后又很快投入到了比赛中。现在我们假设作者情节设计是合理的。那么在贝阿德如此少的思考下,而投入一场比赛,我们可以看出贝阿德太容易被眼前急迫要做的事情牵引,然后未进行整体权衡。他确实不够成熟,只要我们将爱情这个事情往他眼前放的近一点,他便会选择爱情;如果我们将比赛放的近一点,他便会选择比赛。贝阿德的不成熟正是给了缘分(当然也看作者情节的安排)很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的第二个问题的假设前提其实本身就有随机性的存在。为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我们选择相信贝阿德是会为莫西里娅付出更大代价的,并且这个更大的代价甚至严重威胁到了贝阿德的前途,我们取一个极端的例子。他在前途与爱情之间选择了爱情而丧失了前途,他完全没有拥有李瑄式的“软着陆”(还能参加护卫军)。那么茉莉西亚与贝阿德的爱情世界就会变得完全不同,至少我是如此感觉的。此处本人就想要议论至此。想要得到的结论是贝阿德的经历并不涉及责任与爱情,如果说涉及了的话也只能说二者不能两全而绝无对错之分。
总结上文本人探讨的结论就是不成熟的贝阿德由于缘分的差异而没有获得与莫西里娅的 爱情。这里面无关责任、前途与爱情之争。
当然,以上一段分析只是在假设作者想要将贝阿德的感情经历阐释为“为了爱情应当奋不顾身”而进行的讨论。如果作者所想与本人一致的话,即缘分决定了这段感情。那么我想,我与作者可能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感情是一个人生阶段的偶然,感情的得与失取决于爱情一方或者多方的相对胜利与妥协。在很多情况下,感情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根本没有唯一的或者最大的决定因素一说(当然本人并不清楚)。
关于文章结构、语言方面,本人感觉比较自然,但是“李瑄”“瑄哥”的设置打破了我在阅读之初对此小说名称设置的整体印象,我感觉统一的非中文名字可能会更和谐;文章前后确实有叙述方式不统一的地方(难道是贝阿德长大了?),对于口语表达上应该有更好的完善。
哈哈,这个小说写得总体是蛮不错的,毕竟本人是切切实实的在写读后感似的发表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