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依轮大概在2000年左右迁往北京,与毛宁他们相比,他算是最迟离开广州的一拨歌手。回忆起当年的离别,林依轮感慨良多,他说:“广州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我至今对广州仍有感情。但我当年赴京跟其他人不一样,我不是去寻求发展,而是去工作。因为当时北京方面的工作远多过广东,我不可能长期飞来飞去。当时我还跟恩师张全复商量了好久,才决定去北京。”
当年―――出道之前,他曾是南美洲的中菜名厨
当年,林依轮与毛宁、高林生等同期出道,并迅速唱红广东乐坛,那时候看起来并不是典型帅哥的他,走的也是一条标新立异的成功路。在众多的男歌手都在深情款款唱着悲情慢歌的那个年代里,他却唱着一首动感十足又俏皮诙谐的《爱情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风靡大街小巷的一匹黑马。
对于林依轮,外界知道的更多是他后期的发展,但对于他出道前的经历,却甚少人了解。原来,他在20岁时还曾去过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闯荡,在快要身无分文的时候,林依轮去了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应聘,随手做了几个菜给老板吃,老板就决定把这些菜印上饭店的菜单。之后回到中国,林依轮才来到广州向歌手的领域发展:“当时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希望在演艺事业上有所发展,但是总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一辈子。所以如果不再做艺人,我肯定会当厨师。”
林依轮依然喜欢做菜,“以前经常在家做给老婆孩子还有朋友吃,现在太忙了,做得少了。”感叹间,林依轮还有些遗憾。不过,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习惯性地会四处寻找特别的餐馆觅食。
现在―――唱片、影视、舞台剧、出书,样样精
相对于其他北漂歌手而言,他的发展还是最顺利的一个,林依轮说,这几年虽然专辑出得少,但他一直没闲着,“例如三年前我就主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都市没有地平线》,这两年,我则主要向音乐剧方面发展,除了之前曾演过时尚喜剧《麻花》和多媒体音乐剧《周旋》外,今年更有幸主演了首部中文版的百老汇音乐剧《ILOVEYOU》。”
此外,最近林依轮还推出了一本美食书《林家食谱》,这也是他当年在国外当厨师时就萌发的一个心愿。谈到这本书,林依轮兴奋不已,他说,这本书介绍的菜式都与减肥有关,从番茄蛋汤,到炒青菜,再到特制咸菜,都是他的林氏独门秘笈。据说,当年俘虏爱妻的芳心,林依轮也是靠这份特长。
■旅途感受
在你的记忆中,当年广东乐坛最鼎盛时是怎么一个境况?能否用一些事例来描述当时繁盛的程度?
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广东乐坛有很多流行音乐排行榜,而且当时的排行榜都很公正公开,不但有媒体的支持,而且也有歌迷们的公投在里面,所以那时候的排行榜不像现在那样只是流于形式。
广东乐坛的低落,你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觉得就是因为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主要是大家心没有那么齐了。
广东乐坛低落后,对你个人的影响大不大?
影响是有的,但主要就是工作的重心转移,其他的感觉不太大。
你认为现今的广东乐坛最缺乏的是什么,是有素质的歌手、有能力的唱片公司,还是政府的支持?
我觉得主要是缺乏引进人才。
你觉得广东乐坛将来还会再次繁荣吗?
我相信将来广东乐坛会再次辉煌起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支持和一个歌唱工业机制的完善。
当年―――出道之前,他曾是南美洲的中菜名厨
当年,林依轮与毛宁、高林生等同期出道,并迅速唱红广东乐坛,那时候看起来并不是典型帅哥的他,走的也是一条标新立异的成功路。在众多的男歌手都在深情款款唱着悲情慢歌的那个年代里,他却唱着一首动感十足又俏皮诙谐的《爱情鸟》脱颖而出,成为当时风靡大街小巷的一匹黑马。
对于林依轮,外界知道的更多是他后期的发展,但对于他出道前的经历,却甚少人了解。原来,他在20岁时还曾去过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闯荡,在快要身无分文的时候,林依轮去了当地的一家中餐馆应聘,随手做了几个菜给老板吃,老板就决定把这些菜印上饭店的菜单。之后回到中国,林依轮才来到广州向歌手的领域发展:“当时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希望在演艺事业上有所发展,但是总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做一辈子。所以如果不再做艺人,我肯定会当厨师。”
林依轮依然喜欢做菜,“以前经常在家做给老婆孩子还有朋友吃,现在太忙了,做得少了。”感叹间,林依轮还有些遗憾。不过,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习惯性地会四处寻找特别的餐馆觅食。
现在―――唱片、影视、舞台剧、出书,样样精
相对于其他北漂歌手而言,他的发展还是最顺利的一个,林依轮说,这几年虽然专辑出得少,但他一直没闲着,“例如三年前我就主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都市没有地平线》,这两年,我则主要向音乐剧方面发展,除了之前曾演过时尚喜剧《麻花》和多媒体音乐剧《周旋》外,今年更有幸主演了首部中文版的百老汇音乐剧《ILOVEYOU》。”
此外,最近林依轮还推出了一本美食书《林家食谱》,这也是他当年在国外当厨师时就萌发的一个心愿。谈到这本书,林依轮兴奋不已,他说,这本书介绍的菜式都与减肥有关,从番茄蛋汤,到炒青菜,再到特制咸菜,都是他的林氏独门秘笈。据说,当年俘虏爱妻的芳心,林依轮也是靠这份特长。
■旅途感受
在你的记忆中,当年广东乐坛最鼎盛时是怎么一个境况?能否用一些事例来描述当时繁盛的程度?
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广东乐坛有很多流行音乐排行榜,而且当时的排行榜都很公正公开,不但有媒体的支持,而且也有歌迷们的公投在里面,所以那时候的排行榜不像现在那样只是流于形式。
广东乐坛的低落,你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我觉得就是因为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主要是大家心没有那么齐了。
广东乐坛低落后,对你个人的影响大不大?
影响是有的,但主要就是工作的重心转移,其他的感觉不太大。
你认为现今的广东乐坛最缺乏的是什么,是有素质的歌手、有能力的唱片公司,还是政府的支持?
我觉得主要是缺乏引进人才。
你觉得广东乐坛将来还会再次繁荣吗?
我相信将来广东乐坛会再次辉煌起来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支持和一个歌唱工业机制的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