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绝古城答题吧 关注:1,166贴子:13,105
  • 2回复贴,共1

【精绝-收藏】关于青铜器的各类标准器器型常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饪食器:豆
古代食器,是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器浅如盘,下有把,圈足,大多数有盖。
铜豆在商代少见。西周的豆浅腹,束腰,多无盖,无耳。春秋以后,豆增多,侧有两环,下具高足。到战国时期,器腹变深,有的豆把特别细长,如铸客豆。有盖的豆,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西周 卫始豆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3-08-20 17:14回复


    【12】饮酒器:角
    角( jue 音决 )
    古代炊酒器。《礼记.礼器》篇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 ,卑者举角。”角形状似爵,而前后都是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已发现的角,大多是商代的。
    角,饮酒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是下级官吏及平民使用之物,出土数量很少。《礼记.礼器》说:"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考工记.梓人》引《韩诗》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器物造型与爵相似,不同之处是口沿无柱,流变形成与爵尾相同的尖形角状。多有盖,有的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非常美观。传世有一件角的杯体中有一管状流,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陶角相似,可以认为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角。商代和西周早期的角有盖。西周中期以后,角便不复存在。
    ————————————————————————————————————————
    夏爵

    【13】饮酒器:爵
    爵( jue 音决 )
    古代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上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少数爵也有单柱或无柱,还出土过罕见的方腹的爵。爵盛行于商和西周,尤以商代最多,春秋战国时已很少见。商前期的爵为平底,二柱很短,并紧靠流折(爵体与流衔接部)商后期和西周的爵多为凸底,柱离流折较远。
    在酒器当中,爵曾是官位、品级的代表,直到现在还有加官晋爵的词汇。
    ————————————————————————————————————————
    商 兽面夔龙纹觚

    商 天觚

    【14】饮酒器:觚
    觚( gu 音估 )
    古代饮酒器,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酒杯。长身,侈口,口和底部都呈喇叭状。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商代前期的觚较商代后期和西周的粗短一些。
    ————————————————————————————————————————
    春秋 罍

    【15】盛酒器:罍
    罍( lei 音垒)
    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诗经.卷耳》:“我姑酌彼金罍。”《仪礼. 少牢馈食礼》:“司空设罍水于洗东,有料。”说明了罍盛酒、盛水的两种用途。罍有文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两种形状的罍一般在一侧的下部都有一个穿系用的鼻。罍主要盛行于商和西周。方形罍一般为商代器,圆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
    西周 盠方彝

    【16】盛酒器:彝
    彝( yi 音宜)
    古代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定的,未见于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形似屋顶,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3-08-20 17:18
    回复
      关于“司母戊鼎”的名称变更为【后母戊鼎】的补充:
      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正式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移至该馆,亮相时鼎前的标牌已赫然显示“后母戊鼎”。央视播出后,随即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后”之争也由学界扩展到社会争论,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三个中国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在展示同一件青铜大鼎(殷墟、文字博物馆为复制品)时,出现了不同的称谓,位于首都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称“后母戊鼎”,而在其出土地——殷墟、国内唯一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的释名为“司母戊鼎”。


      IP属地:内蒙古15楼2013-08-21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