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莲湖吧 关注:59贴子:949
  • 5回复贴,共1

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简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莲湖乡是全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中一岛乡。地处东经116°32′-116°40′,北纬58°52′-58°59′之间,位于鄱阳县城西南隅,鄱阳湖东南岸边。总面积为251平方公里。地势中部较高,四周为平坦草洲。有耕地41427亩,其中旱地15381亩,水田26046亩(含南北两座圩围垦田),养殖水面2万亩,湖坪草洲146384亩。   莲湖乡面积:251k㎡ 人口:67946人 邮编:333124 代码:361128217。辖朱家居委会,山背、龙口、爱民、蒋坊、美林、毛家、裕丰、塔李、莲青、高桥、南培、莲华、瓦燮坽、大霞、孙坊、向阳、表恩、茭溪、年丰、莲池、联合、莲丰、慕礼、下岸、刘家、三汲坊等26个村委会。乡政府驻慕礼。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8-21 10:03回复
    莲湖乡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水产资源得天独厚,乡内大小湖库塘汊众多,水质优良,可养殖水面总计达20000亩,水产藏量极为丰富,既有鱼虾、又有龟甲,珍禽和丰厚的可食性水生植物等十百种,其中鳖鱼、银鱿尤为珍贵。   同时,一直以来莲湖乡的其它资源也在相继的开发当中,如龙口的风能发电已经启动。乡内筑有精养鱼池有3600余亩,每块15亩左右,并配有鱼种池80块,可供孵化、繁育。丰富水产资源可供螃蟹、珍珠等物种水产品养殖与开发。   公元834年,黄巢起义,兵戈扰攘,朱禹二公自金陵南下来到绕州莲湖定居,后传至五世,由于人烟繁盛,兴建一座祭祀祖先的宗祠,后称五湖祠。


    2楼2013-08-21 10:04
    回复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高宗赵构,南渡到莲湖时曾敕赐在材之东建一座雕梁画栋,壮丽堂皇,三丈多高的楼阁,以环护五湖祠,名为:“环楼”明洪武七年(公元1375年)朱元璋见此楼阁,赞曰:“青山影影,绿水凄凄,环楼耸翠,御笔亲题”。   朱居实(公元1107—1194年)字锦环,宋饶州(今鄱阳莲湖乡)人,在《环楼系宸翰》写道:王师一曰往前塘,悠驾长行偶过庄,树里层楼亲碧汉,树前古木观黄裳,瓴甋也荣龙址历,纶音兼酒毫香,四周光彩无间堵,胜迹犹遗万世芳,在《五湖祠》写道:祖庙檐薨寄考思,先人灵爽聚于斯。几筵灿烂榱明食荐时。尝奥齿元藏旧主,穆昭左右列层祠,忾闻爱见蒸尝远,庙貌巍峨百世支。   六百余年前,饶州三十万移民从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垻出发迁涉到湖北、安徽,莲湖乡瓦屑垻成为明初我国两大移民集散地之一。莲湖乡瓦屑垻记录着大移民的历史,


      3楼2013-08-21 10:04
      回复
        在瓦屑坝附近,还有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的莲华山万寿寺,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的古井,建于明永乐十八(1420)的忠臣庙,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的朝阳庵,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遏云楼,它们都保存完好。瓦屑坝与这些景点形成环状分布,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考察、观光。 但瓦屑坝之所以有名,还不在于它的地理特点,而在于它的历史内涵:它是明初大移民中江南最大的移民集散地,当时受到移民区和接受区官民的广泛关注,移民后代纷纷把它看成是自己的“根”。   朝阳庵坐落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雪岭村口头山。明末清初发生兵变.南天寺松影和尚,为避兵灾,携带文物隐居于莲湖乡瓦雪岭村口头山。因见此地风景幽雅,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即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山结庐奉地藏王菩萨于此。故名“朝阳庵”。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了。   “文革”时虽遭毁坏,但香火始终不断。1997年,在住持法师释慧慈的带领下,四众弟子踊跃发心,将朝阳庵修葺一新,成为具有古香古色的佛教活动场所。现今的朝阳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每年香客络绎不绝,被称为鄱阳最具规模的二堂寺院。


        5楼2013-08-21 10:05
        回复
          注;转至QQ空间 蓝色天空


          6楼2013-08-21 10:07
          回复
            希望大家能多多了解我们莲湖


            7楼2013-08-21 1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