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篆印吧 关注:125贴子:944
  • 4回复贴,共1

徐上达印法参同。撮要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撮要类
众妙玄玄,不会其要,或茫无措手,不辨其要,或误为着力,将指归是昧,而苦难乘之矣,可不察乎?
一要典
典者,有根据,非杜撰也。凡篆文,凡款识,俱要有所本,不然而妄作焉,则无征不信,不信不从矣。
二要正
典而不正,虽典奚为?顾正者,犹众人之有君子,多歧之有大道,惟始进者自择之尔。择之果正,自见冠冕威仪,不涉脂粉嬉戏;自见平易通达,不入险怪旁蹊。然而却有一种未易及处,乃为秦、汉正印。如诗有唐,书有晋,他皆不得与颉颃已。
三要雅
正而不雅,则矜持板执,未离俗气。故知雅者,原非整饬,别是幽闲。即如美女,无意修容,而风度自然悦目,静有可观也,动亦有可观也,盖淡而不厌矣。
四要变
雅而不变,则但知其一,莫知其他,亦终拘泥,而不足以语通方。故一印之内,有字与画相重相肖,须设法更易,使相衬贴,使不雷同,推之印印区别,各具一种可观,斯愈出愈奇。两字重叠,上已写有一字,其第二字只须附二小画于下代之,盖古法也。《学古编》云:《滕公墓铭》内"郁郁"两字,全书非是,只当作二小画附其下,秦"大夫"犹只以"夫"字作二小画于下,况此叠文。尝考《石鼓文》"旭日杲=",但于"旭"下作二小画,借"旭"之"日"为下字也。又见"努力加餐饭"印,"加"字从力,上已有"力"字,下但著二小画于左代"力",右系以"口"作"加","饭"字从食,上已有"餐"下"食"字,下但著二小画于左代"食",右系以"反"作"饭",是皆有所本也。今于重字,有用阴阳文别之者,或变易笔法者,但不可用两样篆体尔。
李阳冰云: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凡言篆,欲变也。
或有问于予曰:印篆几何,而容变也。曰:太极无极,又为几何,而阴,而阳,而阖,而辟,而消,而长,而盈,而虚,无穷穷矣,穷无穷矣。伏羲创画,仓颉构书,亦既悟矣,亦既备矣,予何容心哉。
五要纯
变而不纯,如八音迭起而无调,五色错布而无章,未足快耳,已厌听矣,未足愉目,已厌观矣。然则为印者,宗秦即秦,宗汉即汉,其篆刻体制,融成一家,不可谓楂、梨、桔、柚,皆可于口, 乃杂然前陈,有乱家数。《妙明子》有言:狐裘补以狐,不可续以羔;缁衣补以缁,不可续以缟。言不相宜也,相宜则无不纯矣。
六要动
纯而不动,则枯木死灰,有形无神矣。故刻画虽定,而运笔挥刀,流利活泼,俨有生气,若能与人相笑傲,而人不倦于应接,乃见精神。
七要健
动而不健,则软弱之体,舞蹈未胜,须以遒劲运蹁跹,得大娘之武力而后可,毋曰健也,特求其绳直而已。
八要古
健而不古,则方正整齐,圭角毕露。又须敛锷藏锋,俾苍然得古人致。
九要化
古而不化或属矫揉。须是浑浑融融,泯夫笔迹,并泯夫刀迹。若鲜肤至润,秀色可餐,昭然于心目,而相卒不可睹,斯为化也。
十要神
化而未神,犹可仿佛摹拟,必其玄妙莫测,幻如云龙,捉摸不定,恍如水月,斯进于技而神与俱也。岂直一印信之为物哉?将宝玩不与易矣。
三儿曰:有十要,便有十害;无十害,则无十要矣。或曰,何谓也?曰,参苓非补药乎?惟无待于补尔。


1楼2013-08-23 19:40回复
    一要典
    典者,有根据,非杜撰也。凡篆文,凡款识,俱要有所本,不然而妄作焉,则无征不信,不信不从矣。
    文中所说的款识,就是现在说的金文。之所以只提到小篆和金文,是因为——
    明代到清末,对于古玺的认识不足,还不太能制作出比较好的古玺风格的印作。
    一般来讲,我们刻白文,多尊守汉印的篆法,而不是说文的篆法,这个一定要分清。
    二要正
    典而不正,虽典奚为?顾正者,犹众人之有君子,多歧之有大道,惟始进者自择之尔。择之果正,自见冠冕威仪,不涉脂粉嬉戏;自见平易通达,不入险怪旁蹊。然而却有一种未易及处,乃为秦、汉正印。如诗有唐,书有晋,他皆不得与颉颃已。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子正不正。脂粉嬉戏、险怪旁蹊,显然是不成的。
    三要雅
    正而不雅,则矜持板执,未离俗气。故知雅者,原非整饬,别是幽闲。即如美女,无意修容,而风度自然悦目,静有可观也,动亦有可观也,盖淡而不厌矣。
    雅不是工整就叫雅。比如学陈巨来印风,不难于工,而难于雅。
    雅可以静,也可以动。淡而不厌,味道淡,却百看不厌,是为雅。
    一般人学陈巨来,但知其工,不知其雅,经常是刻的工而俗。
    四要变
    雅而不变,则但知其一,莫知其他,亦终拘泥,而不足以语通方。故一印之内,有字与画相重相肖,须设法更易,使相衬贴,使不雷同,推之印印区别,各具一种可观,斯愈出愈奇。
    这里只讲到一印内部之变,而未从篆印史整体上讲变。
    人是一种喜新厌旧的东西。古人的东西看多了,自然就会看腻了。所以,变化是必须的。
    变,并不只限于一印之内。
    我们可以去细心地看一看吴昌硕的印谱,
    除了我们常见的风格,其实他也刻一些我们不认为是吴氏风格的东西。
    这是一个人的变。
    变,可以是一方印之内的变,可以是一个人的变,可以是篆刻史的变。
    现在讲了四条了。典,正,雅,变。一步步来,不能着急。不能沓等。


    2楼2013-08-23 19:43
    回复
      五要纯
      变而不纯,如八音迭起而无调,五色错布而无章,未足快耳,已厌听矣,未足愉目,已厌观矣。然则为印者,宗秦即秦,宗汉即汉,其篆刻体制,融成一家,不可谓楂、梨、桔、柚,皆可于口, 乃杂然前陈,有乱家数。《妙明子》有言:狐裘补以狐,不可续以羔;缁衣补以缁,不可续以缟。言不相宜也,相宜则无不纯矣。
      无论学多少家,学多少东西,在一方印里面,一定要做到统一,就是纯。
      不能从字典里拿来字,拼在一起就出一方印,那样肯定就乱了。
      即使都是汉印字典里的,也会有风格之不同,比如铸印,凿印,玉印,肯定会大有不同。
      只看字典,不看印谱,肯定不行。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字,是和谁配在一起的。
      六要动
      纯而不动,则枯木死灰,有形无神矣。故刻画虽定,而运笔挥刀,流利活泼,俨有生气,若能与人相笑傲,而人不倦于应接,乃见精神。
      结字章法,要有动感。要有生气,不能如木偶一般,动作僵硬,面无表情,则生气何来?
      篆书非多写不能活,一定要把字写活,这样就要多写。
      想把字写活,刻活,除非你天份高得不得了,一定要多写多刻。
      七要健
      动而不健,则软弱之体,舞蹈未胜,须以遒劲运蹁跹,得大娘之武力而后可,毋曰健也,特求其绳直而已。
      健,就是力量,就是准确。
      就是挺,就是弹性。
      走大街上看看美女,年轻人和老年人,那个线条就是健与疲之间的区别。
      人老皮松,健,就是不下垂。不松。
      刻出来的印,要像年轻人,不要像老年人。
      暮气沉沉,就不是好印。
      八要古
      健而不古,则方正整齐,圭角毕露。又须敛锷藏锋,俾苍然得古人致。
      一味求健,容易过分,容易露得过分,而无藏的意味。太清楚,不浑成。
      所以,要求古气,求浑。苍然,藏锋,敛锷,就是浑。意到笔不到,就是浑。
      九要化
      古而不化或属矫揉。须是浑浑融融,泯夫笔迹,并泯夫刀迹。若鲜肤至润,秀色可餐,昭然于心目,而相卒不可睹,斯为化也。
      化,用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我们说消化,就是无论你吃了什么,最后都是长成了你的肉。
      吃猪尾巴,长猪尾巴,肯定是食而不化。
      十要神
      化而未神,犹可仿佛摹拟,必其玄妙莫测,幻如云龙,捉摸不定,恍如水月,斯进于技而神与俱也。岂直一印信之为物哉?将宝玩不与易矣。
      九、十两条,能做到的,就是大师级了。
      讲的比较飘渺,也没法说清。




      3楼2013-08-24 19:3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0-26 13:14
        回复
          学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1-03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