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吧 关注:8,561贴子:444,178

[转贴]两大豪华门阀的历史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美国1楼2013-08-24 19:39回复
    残蝉渐绝。 傍碧砌修梧,败叶微脱。 风露凄清,正是登高时节。 东篱霜乍结。 绽金蕊、嫩香堪折。 聚宴处,落帽风流,未饶前哲。 把酒与君说。 恁好景佳辰,怎忍虚设。 休效牛山,空对江天凝咽。 尘劳无暂歇。 遇良会、剩偷欢悦。 歌声阕。 杯兴方浓,莫便中辍。


    IP属地:广东2楼2013-08-24 19:40
    收起回复
      ....许多年前,我也遇到类似于楼主这样的帖子,当时觉得楼主很2,我不屑一笑就离开了。许多年后,当我发现那张非常2的帖子加精置顶后,我才追悔莫及.于是,每当我能遇到前排的时候.不管这帖子是多么的2.我都会复制黏贴这段话上去.告诫楼下的烧饼,你们不回贴,以后会后悔的。不为别的,只为了一句:万一火了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8-24 19:41
      回复
        贴在何方?
           --我是佚名,我喂自己袋盐!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8-24 19:43
        回复
          看到有人在讨论荀氏的问题,就想到以前看到的这个帖子,转过来给大家看看,出自三国在线的零度

          两大豪华门阀的历史研究
          1、两个研究主题:“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满门贵盛”的荀氏一族;
          2、六个对比要素:两个家族的三个相似点和三个区别之处;
          3、一个历史总结:荀兴袁亡之历史根源;

          一、“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
          说到三国时期的门阀,知道三国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当时的士族垄断掌握着仕途,但是没有哪一个士族在政治仕途上的影响力大得过“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在东汉的政治上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门阀们的“带头大哥”;而“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一直到袁绍一门被曹操消灭,“四世三公”的时代才算划上一个句号。
          “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是我这篇文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门阀,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门阀,是“满门贵盛”的荀氏一族,荀氏一族的发迹时间比起袁氏一族要来的晚一些,其在东汉政坛上的影响力自然不及袁氏一族,而在三国时期,荀氏一族投靠了当时最大的军阀曹操,曹操奉行的是打压士族的制度,所以荀氏一族在曹操时期没有得到实际有效的发展,虽然荀彧和荀攸是曹操军团里的两大红人,但是后来荀彧的死也证明了荀氏一族在曹操当政的时候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壮大,而到九品制的推行之后,士族阶层才算真正得到重生,而荀氏一族也由此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以致到后来的两晋时期,荀氏一族成为一个非常有政治影响力的大家族,荀氏后人将其家族形容为“满门贵盛”。
          我之所以将袁、荀两个家族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比较,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家族有着一些相同或者相似点:
          1、都是从东汉时期就开始发迹,他们的政治财富都是从东汉时代就开始积累下来的;
          2、历经时间长,袁氏一族从袁安开始算起到袁熙袁尚,六代人;荀氏一族从荀淑算起,到后来东晋的玄玄孙荀籍,将近十
          代;这段时期里,很少有第三个家族拥有这么辉煌而长久的政治史;[注:皇族除外]
          3、产出的重臣数量多,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是忠臣、能臣;不象某些士族,就是靠了制度出来当官的,纯粹吃制度饭,一点
          治世能力都没有,是庸臣;
          下面,我就围绕着这几个方面来分析袁、荀两个家族的兴亡史;然后,通过分析这两个家族的历史,从而比较出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最后,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再来分析这两个家族截然不同的结局。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3-08-24 19:45
          回复
            二、“满门贵盛”荀氏一族:
            “满门贵盛”荀氏一族的发迹史是从荀淑开始的:
            “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荀卿十一世孙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其知人。”
            ——这个就是荀淑,荀卿十一世孙,名臣后代,这是出身;博学,这是有才;不好章句,这是真君子之行;州里称其知人,名气大、才能高;
            荀淑的仕途也是比较简单的,“安帝时,征拜郎中,后再迁当涂长。去职还乡里。”官没当多大,就辞职了;但是,荀淑的才学却非常令人崇羡;“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李固、李膺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贤人,却都将荀淑当做一代宗师去崇拜,可见荀淑的确有其独特的魅力;[李固是司徒李郃的儿子,做过荆州刺史、大司农,后来当了太尉,与当时势力最大的大将军梁冀同参录尚书事,平起平坐;]“梁太后临朝,有日食地震之变,诏公卿举贤良方正,光禄勋杜乔、少府房植举淑对策,讥刺贵幸,为大将军梁冀所忌”,看来荀淑不但名望高、名声好,而且胆子够大,不惜得罪权贵;不过,正因为荀淑得罪了以大将军梁冀为首的一帮权贵,所以荀淑也都深知官场黑暗、甚至随时都有危险,所以,荀淑又辞官回乡,“出补朗陵侯相,顷之,弃官归”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出:荀淑当官的时间不长久,而且也没有做到什么大的官位,这比起同样是门阀之祖的袁安来,就差的远了;
            但是,荀淑毕竟也为后代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仕途根基,因为:第一,三公的李固、李膺都是荀淑的学生,这个是门徒关系网;第二,名声好,官场里有不少人都非常欣赏荀淑的作风,那些人都希望荀淑的后人也一样能够象荀淑一样敢叫板权贵、恶势力,这个是清流关系网,当然了,荀淑的后代假如做官,那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清流党的一员,也即是“士”;第三,家族势力大,“产业每增,辄以赡宗族知友”,这说明荀淑的这个家族还是比较富有的,而且荀淑也经常去帮助朋友,当然了,被帮助的人迟早是要报恩的,这个是宗亲关系网[即是宗族和亲友];第四,在荀淑的老家,很多老百姓都很崇敬荀淑,荀淑死的时候,“李膺时为尚书,自表师丧。二县皆为立祠”,两个县都为荀淑立祠,看起来荀淑是深得民心的,这个是民众关系网;
            有这么多的关系网,所以荀淑的后人普遍是比较吃香的,而且是受世人所尊重的;而且,荀淑的后人,一直是以维护正义为己任的,以下所列为荀淑后人的一些历史记录[注:实际上,荀氏一族的发展壮大除了有荀淑做基础之外,荀彧、荀攸所起的作用也是满大的]:


            IP属地:美国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8-24 19:49
            回复
              好了 已经发完了。 不用担心插楼了。


              IP属地:美国11楼2013-08-24 19:52
              回复


                IP属地:广东12楼2013-08-24 19:54
                回复
                  路过,挽尊,加给十五字,然后十五字了
                      ------悄悄地飘过,不带走一滴酱油~


                  IP属地:澳大利亚13楼2013-08-24 19:54
                  回复
                    这么好一帖子没人看。


                    IP属地:美国14楼2013-08-24 21:32
                    收起回复
                      感觉荀氏家族篇,有点罗列的样子,可能作者自己也没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前面说荀家制度优秀,文中却没有举出实例。
                      总的来说,文章很不错,涨了很多知识


                      15楼2013-08-24 21:49
                      收起回复
                        路过,挽尊,加给十五字,然后十五字了
                            ------默默地抢走沙发,继续潜水大业~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8-24 22:02
                        回复
                          戏子兄发的真多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8-24 22:06
                          回复
                            荀家,感觉都是资料没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荀家在东汉时期只能算中等世家,和袁家可比性不如杨家


                            IP属地:福建18楼2013-08-24 22:23
                            回复
                              我们讨论的基础不同。
                              因为看的是这本书,讨论的情节都是基于当下荀贞所处的环境来分析。
                              现在书中是185年,所以荀爽之后连续三级跳为三公及史上二荀及后人在魏晋的表现都不在我之前所讨论的范围内。
                              在当下,荀氏就是个祖辈出了个千石县长或候国相,父辈出了两三个二千石的新兴家族。


                              IP属地:福建19楼2013-08-24 2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