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畲自藏本,交由其次子李逊之珍藏。李逊之(1882-1944),名宝让,字逊之。一生工书爱读,性情和蔼,拳技如神。1964年姚继祖以订证顾留馨所著《太极拳研究》对四字秘诀作者的错误推断,从李逊之之子李泽堂家中借取书拳谱。顾留馨《太极拳术》郝和藏本影印件后的四字秘诀影印件,就是姚继祖从李亦畲自藏本中拍取的照片。据吴文翰说,姚继祖后来将该本子,还给了李泽堂。
李亦畲 《太极拳谱题记》
此卷予手订三本,启轩第(弟)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予自藏。前数条诸公讲论精细,殆无余蕴,后又参以鄙见,反复说来,惟恐讲之不明,言之不尽。然非口授入门,虽终日诵之,不能有裨益也。
光绪辛巳年 亦畲手订
李亦畲《太极拳谱跋》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有者,亦非全本,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 亦畲氏书
李亦畲曾撰《探太极拳之源》一则,全文于下:
“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涣详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转引姚继祖先生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先生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曾亲见李亦畲《太极拳谱》自藏本)。
李亦畲太极拳拳谱之太极拳小序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尽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二十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
李亦畲 《太极拳谱题记》
此卷予手订三本,启轩第(弟)一本,给友人郝和一本,此本系予自藏。前数条诸公讲论精细,殆无余蕴,后又参以鄙见,反复说来,惟恐讲之不明,言之不尽。然非口授入门,虽终日诵之,不能有裨益也。
光绪辛巳年 亦畲手订
李亦畲《太极拳谱跋》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有者,亦非全本,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 亦畲氏书
李亦畲曾撰《探太极拳之源》一则,全文于下:
“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涣详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鄞人也。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转引姚继祖先生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先生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曾亲见李亦畲《太极拳谱》自藏本)。
李亦畲太极拳拳谱之太极拳小序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某,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伊不肯轻以授人。尽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二十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于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