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型诗吧 关注:29贴子:522

回复:新诗茶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孤雪寒鸦先生点评村氓的诗歌。
动态景色的诸多描写、揉和进淡淡的情感,动静结合、意象活灵生动、张力四射,宛若一幅“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让人在静谧中体验自然、体验生活的无限美妙和乐趣。


IP属地:山东43楼2013-08-27 06:58
回复
    凡夫也作了发言:
    首先感谢朋友们对几首诗作品的精彩点评!这几首诗,各有特色。《红蔷薇》亮点在于诗歌的形式和结构,师宇老师以极简朴通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变化,笔法纯熟,一气呵成,并且句式工整,行韵和谐流畅,不愧新诗的样板之作。《绘在墙上的鱼》重在诗的内涵厚重,不少诗友也明白创设意境的重要,但忽略了诗的灵魂,即其内涵意蕴。这首诗语言也好理解,关键在于要扩展开来去读,读出它的深邃。可惜结尾出现了败笔。《我要以这样的方式接近生活(组诗)》一组抒情诗,正如袁克先生点评的“总体上,语言含蓄诗化,意象独特鲜活,内涵丰富,意蕴深刻,运用精巧的构思和通感等艺术手法,增强了诗意的厚度和表现力,表达了对平实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但读来在语言上有些绕口,遣词造句挺另类的,不细品味的确不好理解。凡夫认为,新诗语言的含蓄不在于獒牙,应在于深入浅出,巧夺耳目,言欲尽而意不止。我们这些成天读诗探讨的人读来还全凭“大概”“可能”去猜测,老百姓读来更是入云雾山中了。当然,人们欣赏的品位不同,各有所好所得,兼蓄并容是我们一贯的原则。


    IP属地:山东44楼2013-08-27 07:00
    回复
      凡夫看好类似如下的诗歌
      梦外,响起了敲门声
      文/北城
      1
      消瘦的老哈河
      成全了一滩荒草
      一群瘦鱼,逆流而上
      沿着曾经的粼粼波光
      游成记忆
      去梦里
      移植一片烟雨江南
      留住故乡
      最初的模样
      2
      往事在眼角湿润
      顺着脸颊
      蜿蜒而下
      荷塘还是那片荷塘
      月光已布满忧伤
      当那些日子被悄然翻成记忆
      我的春天便没了绿色
      3
      忆你云淡风轻的笑意
      葱茏了一畦心事
      根,在家
      思绪漂泊在外
      胡杨林边
      牧归的羊群
      把一曲牧歌
      圈回夕阳
      4
      在风中
      潜进被岁月淹没的文字
      读一阕流泪的悲歌
      蛙鼓蝉琴里
      冲凉的弯月
      已不知去向
      只剩一尾鱼
      不敢触动
      早已写好的结局
      5
      梦,很浅
      掀开一份牵挂
      就能看见
      叠好的昨天里
      娘,始终坐在灯下
      读着城里的月光
      6
      屋檐下
      矜持的雨滴
      坠落
      溅起隔年的雨声
      淋湿的乡愁
      扉页上印着你的名字
      翻开,读浓满屋牵挂
      喝下最美的回忆之后
      梦外,响起了敲门声
      语言上有一定诗歌欣赏能力的人都能够读得懂,品得透,意境美,蕴含丰厚。


      IP属地:山东45楼2013-08-27 07:01
      回复
        三、微型诗的语言技巧
          微型诗篇幅精短,文字了了,却能瞬间激发读者的情感振奋,甚至大彻大悟。原因不仅仅在于微型诗字字矶珠,更赖于其长情短发,一语中的,耐人回味。动之情,晓之理,过目不忘。一首好的微型诗,往往是通过为数不多的意象创设感人的意境,我们简直可以把微型诗比作美术作品中的人体艺术,乍看赤裸裸的司空见惯,细琢磨竟是美术作品的极致。微型诗集中了诗之所长,高度凝炼、精粹的反映社会生活。自由体的微型诗,可以说就是剔除了其他要素的单纯意境的标准化造型。“凝炼、精粹”不仅指立意,更是对语言技巧的要求。
          语言技巧是指诗歌创作中语言表达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一般如:象征,对比,比兴,衬托,悬念;拟人,夸张,比喻,排比,对偶,反语,双关,反诘,通感等,以及行文的排列和句读的定夺。
          微型诗要求语言一定精炼准确,创设意境要形象灵动,情境要极度到位,达到投一石而激千层浪的艺术效果。这就需要作者字斟句酌,潜心推敲,借助语言技巧获得新意和深意,进而感动读者。微型诗并不是意境欲朦胧,用词愈偏僻愈艰涩愈好,也不是把长句割裂回车凑三行即妥。我们坚持朴实中蕴含深意,灵动中妙趣横生,精短中余味悠长,闪烁中撼动人心的创作和评鉴底线。
          语言技巧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故弄玄虚,夺人耳目,而是要匠心独到,别具一格的创设意境和情境,使其水到渠成,锦上添花。即使同一题材,同一位作者,由于作品的立意不同,写作的定位不同,把握事物的闪光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不同,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就不尽相同。语言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将会使意境清晰明朗,熠熠生辉;情景动人心弦,一鸣惊人。如写故乡之类的诗很多,凡夫的几首这样写:《过故乡》“匆匆折叠故乡的山水/装上西行的列车/情思洒了一路”;《老家》“砍下一截城里的繁华/植入老家的土地/一定会长得山明水亮”;《乡情》“装满锅子旱烟/猛抽一口/还是家乡那个味”。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创设意境与情境,运用比喻,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注意了语言技巧的运用。怎样使语言技巧运用得恰如其分呢?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文无定法”便指如此。
          首先应把握所写内容的内涵,由表及里,深入浅出,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将抽象具体形象化,将哲理情感化。如凡夫的《儿子》“挑着太阳/担着月亮//晚霞铺满老娘的呼唤”.意在写年轻人生活的艰辛和母子间的相互牵念,就用夸张和视角转移的方法来处理。《残年》“将落日塞进灶膛/熬尽苦难的岁月”则用夸张和拟物描绘风烛残年的苦痛。其次,让诗活起来,有生命力。这就要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功夫。如《诗人》“拔下自己的羽毛/做一个简陋的小窝/孵出些唧唧喳喳的文字”运用了拟物,还注意了动词、形容词和象声词的使用,才达到了醒人耳目的效果。再次,微型诗篇幅精短,行数字数都有相对的要求,这就给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提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文字提炼一定要“稳、准、狠”,即稳妥,准确,不惜修改舍弃。
          微型诗创作中,由于作者的立意角度和语言技巧各异,便会出现作品的情理侧重差别。有的重于抒情,有的重于说理。微型诗的抒情的确是不易把握的,难得洋洋洒洒、痛快淋漓。想用有限的文字激发出暴风骤雨般的感情,产生雷霆万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它只能引发读者瞬间情感的火花,并在火花闪现的顷刻,触发心灵的颤动,以至余波经久不息。不要小瞧这瞬间的火花,同样光辉灿烂,动人心弦。抒情诗大都借景或托物,并不直抒胸臆。通过对原型景物的描绘和渲染,寄情于景,托情于物。其中滋味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获得美的愉悦。如:老李飞雪的《客在异乡》:“夜半几声犬吠咬破梦境/乡愁喷涌而出/溅湿趴在窗口的那弯瘦月'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成功。全诗要写客在异乡的游子那种思乡之苦,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特定的景物:夜半犬吠,乡愁喷涌,溅湿瘦月。虚实相映成趣,明知言过其实,却又不觉荒唐,反而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诗中的动词用得尤为巧妙:“咬破','喷涌”,“溅湿”,“趴”,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激发了感情的升华。
          微型诗创作中,大家一不小心就写成哲理诗,难怪不少人认为,微型诗不宜抒情,只适合写哲理诗。其实,让微型诗健康地向抒情方面发展,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抒情类的微型诗常用一些语言技巧,《客》诗中就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方法。哲理诗是大家熟知的一类微型诗,闪烁着智慧火花。作品往往由事物或事件的某方面的特征,特性或现象入手,或一针见血,或旁敲侧击,或热嘲冷讽,或请君入瓮等等手法以物寓理,以事寓理。这种哲理诗,常常选取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意象,结论虽说不上石破天惊,却也让人出乎意料,或别开生面,不得不心悦诚服。如余薇野的诗:《赤橙黄绿青蓝紫......》不是虹,是人脸!一针见血的道破世事的险恶。顾城的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表达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柳笛的诗:《枝头》繁华落尽/孤零零地/举着一串空荡荡的日子。指出过度奢侈的繁华将意味着冷落。凡夫的《手术刀>哪里有隐患/就在哪里下手.以物寓理,指出解决问题应抓住主要矛盾。
          无论抒情还是哲理,都必须在创设意境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技巧,才不至于苍白无味。
          另外,微型诗还常常扩大词语的外延,偷换概念等等。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多一些幽默,诙谐或讽喻,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IP属地:山东49楼2013-08-27 10:54
        回复
          六、微型诗与格言及其它
            请看下面几段文字:1、《陀螺》“生命在于运动/不倒才是硬道理”;2、《智斗》“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3、《考试》“分分/学生的命根”;4、《人前背后》“门缝里看人/高山上点灯/各有不同;5、《春》"雪化了/流出一个亮丽的春”。我们都不能说是好的微型诗。1是格言型,是由两条名言演化组成;2、3是熟语型,借大家耳熟能详的熟语说明道理;4是歇后语型,除歇后语的点子外没有什么新意;5倒是微型诗,不过多少人已经说腻了,拾人牙慧罢了。还可以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说明我们有些写手创作中忽略了微型诗与格言、警句、熟语、歇后语、谚语等的区别,有必要讨论一番。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都在格言里面。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宋史•吴玠传》:“玠善读史,凡往事可师者,录置座右,积久,墙牖皆格言也。”在内容上它是人生经验和规律的总结,具有教育意义;在语言形式上简洁而精练。因此,格言与谚语、名言、警句、箴言等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可以说,只要是有教育意义的精练语句,都可以称为格言。而名言则大多数出于名人之口。警句就是劝戒,警告别人的话.只是谚语来源于民间无名氏之口,或经众人加工而成,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规律和道理的句子。如“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谁养孩子谁当娘,谁种土地谁收粮”。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前一部分说完后,停顿后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无论格言、警句、熟语、歇后语、谚语等都能给人智慧,启人思考,但就诗歌的角度讲,却不是一回事,尤其是微型诗。
            微型诗是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具备一般诗歌的所有特性,另外加了篇幅和字数限制罢了。它注重意境和语言技巧,甚至还要有和谐的节奏及铿锵的音律韵律。而格言、警句、熟语、歇后语、谚语等就不能满足这么多语言效果,所以它们就都不属于微型诗。尽管它们与微型诗有许多相近之处,如语言都要简洁,语意都要深刻,富于一定的哲理性和趣味性,但是,它们区别于微型诗的根本在于抛却了意境。它们没有将哲理和智慧蕴含在意境中,将理念转化为情境,将直白的说教脱俗于形象的感悟。微型诗要求“朴实中蕴含深意;灵动中妙趣横生;精短中余味悠长;闪烁中撼动人心”。而对于格言、警句、熟语、歇后语、谚语等来说就相差甚远。有些人创作的微型诗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了格言熟语的形式,借以增强诗的感染力,岂知非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连微型诗最起码的要求都忽略了。还有人惯于抄袭或加工人们熟知的语句,如上文4的例子,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另外,也有人把微型诗写成对事物诠释性的语句,或公布谜面的游戏。凡此种种,都有悖于微型诗,是微型诗创作的误区,应规范到紧扣意境写诗的轨道上来。


          IP属地:山东52楼2013-08-27 10:56
          回复
            诗人
            拔下自己的羽毛
            做一个简陋的小窝
            孵出些唧唧喳喳的文字
            处世
            东风早让人借去
            多少人还打它的主意
            打工者
            攀上脚手架的当儿
            看到好大的世界
            竟没有找到自己
            口水诗
            诗行里流出些许口水
            咋让人品尝滋味
            权威

            哪块云彩下雨
            我说了算

            东风捎来的情书
            你肯定读过 不然怎么
            绿了柳丝 红了骨朵
            人生
            走在路上 身后许多眼睛
            躺进棺材 周围全是嘴巴
            生活
            活就活出花来
            哪怕结一粒成实的种子
            也无愧这个世界
            圆明园遗址
            支离破碎的天下
            写满
            落后就要挨打
            怀旧
            一剂老膏药总贴在心口
            至今未愈留连的伤痛


            IP属地:山东57楼2013-08-28 17:21
            回复
              三,凡夫评诗
              网上与诗友们交流,习惯了点评切磋,录入几篇,和朋友探讨。
              玲珑剔透的一首微型诗
              空枝
              文/也牛
              就剩下月亮那个巢
              在继续孵化
              毛绒绒的小寒
              正如水下石吧主点评:
              ——《空枝》好标题:守候中的等待。“月亮那个巢”、“孵化”、“小寒”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构成了连贯的意向。是枝头的等待吗?是心中的守候吗?作者把这种期待的心理寄情于秋冬季节,盼望生机盎然的春天。
              语言灵动,诗意蕴藉;诗在题外,题在诗中。
              “空枝”往往给人失落悲凉之感,似乎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繁华已经过去,寂寞迎面袭来,岂不让人感极而悲者矣?标题往往暗示着立意,读来难免让人黯然伤神。
              首句“就剩下月亮那个巢”,可不嘛,“空”还不是一无所有?萧条冷落,孑立无助。然而,仰望星空,月挂树梢,灵感怦然而动,接踵而至。那轮明月千百年来寄托着人们的希冀和期盼,承载了岁月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有关她的美丽传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质朴又聪慧心灵,带来多少春天的故事。她犹如人间温暖的鸟巢,是归宿,是驿站,是生命放飞的起点。比喻生动贴切,让人不禁心生感慨,冷漠中得到温暖,黯然里看到光明,为下文的发展做了铺垫。
              意境继续展开,“在继续孵化/毛绒绒的小寒"两节,实则一句话,既是对首句的解说和张扬,更是对主题的升华。“空枝”不空,它在紧张的忙碌着,默默的孕育生发着。“毛绒绒”极言稚嫩,可爱,生命力强;“小寒"当然指节气,意在深冬。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语言灵动形象,晶莹出彩。
              这首“空枝”,玲珑剔透,耐人寻味,逆向思维,一反常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改意见
              “就”换成“只”,去掉“在”。
              空枝
              文/也牛
              只剩下月亮那个巢
              继续孵化
              毛绒绒的小寒


              IP属地:山东58楼2013-08-28 17:23
              回复

                文/刘庆妍
                风雨兼程
                忽见梅花摇曳
                顿时,脚下生风
                赞同以上各位老师的点评,尤其陈旭庆老师的点评更为准确:
                诗作含蓄,优美,耐品读,朦胧诗的特点凸显!
                从梅花的身上,得到领悟、得到精神的提振,至于得到什么领悟,作者没直接说,但是我们想象“梅花摇曳”之情,隐约可窥几分。
                梅,一种生命价值、趋向的化身。
                这一首意在梅而言他,声东击西,歪打正着。
                全诗三句,省略了主语“我”或者“他”,一个历尽跋涉拼搏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这由第一句“风雨兼程”可以看到。前进途中的艰辛和挫折毕竟会给人带来某些短暂的心理迷茫,甚至有时对自己的执着产生怀疑或动摇,但“忽见梅花摇曳”给人柳暗花明之感,眼前豁然开朗。梅花盛开,摇曳多姿,让人振奋:1是受梅花傲雪的精神鼓励,2是梅花开放季节的昭示,严冬即将过去,美丽的春天已经不远了!由此信心倍增,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顿时,脚下生风”。一段描述作者对梅花的赞誉不言而喻,省略了大篇幅的形容词。
                单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但决不止此,可引申更多。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是一首不错的微型诗。至于“风雨”“风雪”之说,亦有道理,不过考虑与“兼程”的搭配,亦无不可,改为“风雪兼程”是否少些争议?
                另外,这首诗音韵铿锵响亮,与意境搭配十分完美,可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娴熟,是为一般初学者难以做到的。尤其当前的微型诗创作处于一种鱼目混杂,自作多情,各执一说的状态,许多微型诗作者首先强奸了其诗的本性,语意不明,表述不清,更莫说音韵节奏了。


                IP属地:山东61楼2013-08-28 17:25
                回复
                  李一凡:刘庆妍,很熟悉的名字,还有一个很好听的网名,好像是《诗文》主编级的诗友,一时记不得了。
                  回 李一凡 的帖子老师,您辛苦了!谢谢!认真阅读您的点评是最好的学习!非常赞同您的修改建议!庆妍立即修改!
                  以后的习作若能得到老师的指点,庆妍会更有信心取得进步。再次感谢老师!庆妍敬茶!
                  老师,我没注册《诗文》,可能是同名。庆妍不敢与您为友,看了您所有关于微诗的文章,一直渴望得到您的指点,希望成为您的学生!


                  IP属地:山东62楼2013-08-28 17:25
                  回复
                    诗友评凡夫两首微型诗
                    微型诗二首
                    火罐
                    凭那一点火热
                    帮你找到了病灶
                    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
                    小贩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可贞评:小贩的定义你不能这么下!生活在低层的人,为了温饱,或者温饱之余再让家人活的舒服一点点,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您所鄙视的“小贩”。
                    贫穷的人,道德就一定是低下的吗?
                    那个林子里不生几棵歪脖树?你能因此就抹杀整个森林吗?
                    ---就诗论事,冒犯之处。见谅!
                    凡夫回复:谢朋友,受教了!佩服你体恤民情,力张民意的真知灼见,凡夫立即修改!
                    走遍千山万水评:凡人不长后手,诗人后眼不多。
                    《火罐》最值得咀嚼:"凭那一点火热/帮你找到了病灶/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批评如不在当下就如没有,而在当下如不入凡也无力而难精彩绝伦。《小贩》一节,颇为纠结。修改为"苦笑趴在钱袋上/尴尬地克扣斤两"或可,一则张客观之冷眼,一则容主观之同情。
                    从可贞处学心灵诗学,从凡夫处学不凡诗艺。
                    凡夫回复:谢朋友指教鼓励!修改《小贩》:
                    小贩
                    苦水咽进肚里
                    笑脸摆在摊上
                    秤量着不平衡的岁月
                    再请斧正!
                    林下清风评:个见,先生写的小贩,并非给小贩下的定义。诗不是定义,只是一瞬间的感觉。或许,你今天碰到一个道德低下的小贩,然后你就这样写了。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或许你有一天悲悯情怀上来了,觉得他们都不容易,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原谅,于是就改了。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论是职业高低,职业道德要具备,不然,你无论生活在哪一个阶层,都免不了被人批评,小贩也一样,比小贩更贫穷的人也有,但不能被小贩任意宰割。
                    而况,就我所知的小贩,很多都比普通农民赚钱多,很多大商人都是从小贩过来的。如果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自然值得敬仰,但是如果赚泯良心的钱,那不值得同情。
                    正如你诗论《微型诗的立意》中所说
                    巫金余[香港]《墙头草》“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毅然/把春天扎在高墙上”苍山一画先生这样评说: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人们常引以喻指和嘲讽那些立场摇摆、随声附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往往与民族的心理积淀、文化背景有关。这首《墙头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思维定势,颠覆传统文本寓意,因而让人耳目一新。‘把春天扎在高墙上’,灵动之语也!它让人们对春天和青草产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诗可知,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对立的。如对竹的评价,有人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有人说“未出土时犹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认知角度或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凡夫回复:谢版主有理有据地辩证评读,凡夫学习了!
                    这就牵扯到文学作品的历史性问题。我们写诗歌要尽量注意其社会效应,避免以偏概全,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歧义。
                    多梦的江南回复:
                    帮你找到了病灶
                    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
                    这两句既形象又耐人寻味。很多人不就是红得发紫的时候就病得不轻吗?
                    小贩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这首小诗很形象地刻画出少数没有职业道德商贩的嘴脸。诗友们觉得涉及面太广,也有道理。题目换成《奸商》可否?
                    最后修改的《小贩》也不错,凝重厚实。
                    凡夫回复:将“小贩”换成“奸商”就不会产生歧义,指向更明确。好主意!谢谢!这样就成了两首
                    奸商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小贩
                    苦水咽进肚里
                    笑脸摆在摊上
                    秤量着不平衡的岁月


                    IP属地:山东63楼2013-08-28 17:26
                    回复
                      凡夫改诗
                      话说已入初冬,农忙一过,诗谜茶客们常常整晌成天的在草堂品茶论诗。就有人提出,在草堂增设电脑数台,把新诗茶座搬到网络上去。凡夫接受大家意见,自筹资金办起了网络新诗茶座,并在诗中国诗人论坛安了个新家。网友更是人人振奋,讲诗论道,热闹非凡!这正是:诗牵四海情,文悦百姓家。


                      IP属地:山东64楼2013-08-28 17:27
                      回复
                        凡夫新作微型诗《鼓》

                        三通重锤
                        挽不住战马
                        火爆了人心
                        贴出后,紫塞长风版主点评“尾句弱了”。凡夫细品,版主言之有理。
                        原文“火爆了人心”是弱了:“了”,时态助词,表事态过去;“人心”,语意宽泛,具象不够,不容易形成生动的立体画面
                        后改为“火爆起热血”,“起”,动词,增强了动感;“热血”,较形象具体,并可不单指某个人,泛指整体场面气氛。但与“火爆”搭配不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似乎勉强
                        最后改为“沸腾起热血”,同样有兼指个人和整体场面气氛的功效。
                        实在感谢紫色长风版主的指点,堪称一字之师!谢谢!谢谢!是否还要修改,还请朋友们指教

                        三通重锤
                        挽不住战马
                        沸腾起热血
                        标题是《鼓》,行文中尽量避开这个字眼,免得俗气。虽然是咏物诗,全诗最好不要局限于其形象的描摹,作用的说明,因为这些大家都知道。若借题发挥,写成哲理诗,当然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品好点子。凡夫这里从“鼓”联想到金戈铁马的战场,联想到声势浩大的集会,联想到事业的启动,人生的跨越,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呢?于是写成如上的文字。
                        文艺的发展和振兴在于文艺批评。有批评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一个自己都有其长处和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利于我们的事业。


                        IP属地:山东65楼2013-08-28 17:27
                        回复
                          如果这样——

                          三通重锤
                          热血沸腾
                          再也挽不住战马
                          表振奋,急切,难耐 ?
                          晨抒wang 老师提议为
                          不的,第二句还是“挽不住战马”好,由马过度到人~~~如果先“热血沸腾 ”,就平淡啦~~~

                          重抽三鞭
                          挽不住战马
                          热血沸腾
                          凡夫探讨
                          谢谢晨站!
                          “重抽三鞭”的“鞭”字因下文有“马”,是否容易让人产生给马加鞭的误解,偏离了“鼓”?
                          若“重锤三通”如何?极言声势气氛。

                          重锤三通
                          腾飞战马
                          滚翻热血
                          如何?
                          晨抒wang 老师认为
                          用“锤”是实写,第二句就转为虚;而用“鞭”第一句就转为虚啦,两种都可以,各有各的好处。但中间还是“挽不住战马”好。而且,也需要考虑外型 454的格局更美一些~~~
                          凡夫探讨

                          重锤三通
                          挽不住战马
                          沸腾热血
                          如何?凡夫觉得首句是因,后两句是果。热血的沸腾应由重锤致使。所以“沸腾”作动词谓语,“热血”作名词宾语读来顺畅些。


                          IP属地:山东66楼2013-08-28 17:28
                          回复
                            有人提出,鼓有多种,这首诗仅指战鼓而已!
                            好!再改!
                            战鼓
                            重锤三抽
                            挽不住战马
                            沸腾热血


                            IP属地:山东67楼2013-08-28 17:28
                            回复
                              又有人说,既然已击鼓,何必再挽战马?
                              更有人指出:《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明指三鼓后士气低落,此诗怕不合情理!
                              怎么办?再改!
                              战鼓
                              咚——


                              问题又来了,是否微型诗语言,结构越简单越好?
                              朋友,你觉得这首诗该怎么改?


                              IP属地:山东68楼2013-08-28 17: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