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评凡夫两首微型诗
微型诗二首
火罐
凭那一点火热
帮你找到了病灶
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
小贩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可贞评:小贩的定义你不能这么下!生活在低层的人,为了温饱,或者温饱之余再让家人活的舒服一点点,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您所鄙视的“小贩”。
贫穷的人,道德就一定是低下的吗?
那个林子里不生几棵歪脖树?你能因此就抹杀整个森林吗?
---就诗论事,冒犯之处。见谅!
凡夫回复:谢朋友,受教了!佩服你体恤民情,力张民意的真知灼见,凡夫立即修改!
走遍千山万水评:凡人不长后手,诗人后眼不多。
《火罐》最值得咀嚼:"凭那一点火热/帮你找到了病灶/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批评如不在当下就如没有,而在当下如不入凡也无力而难精彩绝伦。《小贩》一节,颇为纠结。修改为"苦笑趴在钱袋上/尴尬地克扣斤两"或可,一则张客观之冷眼,一则容主观之同情。
从可贞处学心灵诗学,从凡夫处学不凡诗艺。
凡夫回复:谢朋友指教鼓励!修改《小贩》:
小贩
苦水咽进肚里
笑脸摆在摊上
秤量着不平衡的岁月
再请斧正!
林下清风评:个见,先生写的小贩,并非给小贩下的定义。诗不是定义,只是一瞬间的感觉。或许,你今天碰到一个道德低下的小贩,然后你就这样写了。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或许你有一天悲悯情怀上来了,觉得他们都不容易,所有的过错都可以原谅,于是就改了。没有什么不可以。
不论是职业高低,职业道德要具备,不然,你无论生活在哪一个阶层,都免不了被人批评,小贩也一样,比小贩更贫穷的人也有,但不能被小贩任意宰割。
而况,就我所知的小贩,很多都比普通农民赚钱多,很多大商人都是从小贩过来的。如果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自然值得敬仰,但是如果赚泯良心的钱,那不值得同情。
正如你诗论《微型诗的立意》中所说
巫金余[香港]《墙头草》“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毅然/把春天扎在高墙上”苍山一画先生这样评说:墙头草,风吹两边倒。人们常引以喻指和嘲讽那些立场摇摆、随声附和的人。对某一事物的认知与评价往往与民族的心理积淀、文化背景有关。这首《墙头草》在立意上故意悖反人们的惯性思维,或者说思维定势,颠覆传统文本寓意,因而让人耳目一新。‘把春天扎在高墙上’,灵动之语也!它让人们对春天和青草产生美好的遐想!由此诗可知,对任何事物的评价都可以是多角度的,甚至可以是对立的。如对竹的评价,有人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有人说“未出土时犹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无所谓对与错,只是认知角度或价值取向不同而已。
凡夫回复:谢版主有理有据地辩证评读,凡夫学习了!
这就牵扯到文学作品的历史性问题。我们写诗歌要尽量注意其社会效应,避免以偏概全,攻击一点不及其余。多一点宽容,少一些歧义。
多梦的江南回复:
帮你找到了病灶
就是红得发紫的地方
这两句既形象又耐人寻味。很多人不就是红得发紫的时候就病得不轻吗?
小贩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这首小诗很形象地刻画出少数没有职业道德商贩的嘴脸。诗友们觉得涉及面太广,也有道理。题目换成《奸商》可否?
最后修改的《小贩》也不错,凝重厚实。
凡夫回复:将“小贩”换成“奸商”就不会产生歧义,指向更明确。好主意!谢谢!这样就成了两首
奸商
笑容趴在钱袋上
克扣着斤两
小贩
苦水咽进肚里
笑脸摆在摊上
秤量着不平衡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