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歌词是粤语流行曲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文化思想的一种反映。这里分别扼要介绍50年代到80年代香港八位有代表性的填词人。
周聪——但开风气不为师
在70年代粤语流行曲大盛以前,有一个人曾努力做过拓垦的工作,在当时声名不俗,有人誉他为“粤语歌之父”。这个人就是周聪。
在50年代。周聪还是夜总会乐队领班,但已开始为唱片公司写歌词。1959年,商业电台开台,他便参加该台工作,直到退休为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在商业电台起播初期,他负责剧本长做及节目制作,而该台的广播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歌词,全出自他的手笔。
周聪有感于当时西方流行曲在香港太泛滥,而那些所谓粤语歌,在旋律调子方面多取材自粤曲,一旦套上新词,便变得艰涩乏味,遂试图以写国语歌的手法来创作粤语歌曲,曲子或是新写,或是套用西曲,歌词则尽量用语体文撰写。
周聪所写的粤语歌作品,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十分受欢迎的。有一本《周聪粤语时代曲》,共收入他的作品100余首
周聪的作品的却是摆脱了粤曲味,所用词藻有时很华丽,描写的大抵是悲欢离合,但内容略嫌偏狭。
从以下的歌词片段,我们不难推想周聪大部分作品的面貌“
一枝竹会轻易折弯,几枝竹会断折难,孤掌莫恃倚,团结方可免祸患……(《家和万事兴》)
我愿似花娇美,愿明月皎洁常圆,看芳草青青那堪娇花快谢,明月不常圆……(《劲草娇花》)
寻伴侣大众欢乐趣,求淑女爱她痴心最,日日快乐唱随,做一对好佳侣……(《快乐伴侣》)
苏翁——无名词客文言笔
苏翁活跃于填词界的日子,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原来是一位粤剧工作者,在60年代中后期写了大量粤语电影插曲,但由于当时的电影界并不重视填词人,所以作品都不标出填词人的姓名。70年代初期,有两首轰动一时的粤语歌曲:《相似泪》和《新禅院钟声》,人们从不知是谁填的词。原来,这正是苏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还有《分飞燕》、《天涯孤客》。假如当年有歌曲流行榜之设,这些作品都会成为榜首歌。甚或是该年度的中文金曲。
苏翁是以写粤曲歌词的手法来写粤语歌曲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他的知名作品里,对其水准可窥一二:
云寒雨冷寂寞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佛堂颂经……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一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新禅院钟声》)
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是的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匆匆怎诉情无限,又怕情心一朝淡……(《分飞燕》)
用的是颇古雅的语体文,而歌词内容,也不离“郎情妾意”,这正式哪个年代粤语歌曲创作的主导风格。
黄沾——雅俗俱能每率真
黄沾是70年代中期粤语歌曲大盛时期的重要填词人之一。他自1968年便开始撰写粤语流行曲歌词,但他的名作是在粤语歌盛行以后才出现的。
他写流行曲歌词,极向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只是,他太理解流行音乐本质,视写歌为照顾歌星、服侍老板、取悦歌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凝滞、词语翻来覆去的局限。其实,在黄沾的一些佳作中,是完全不见这些缺陷的。如他早年的名篇《问我》:
问我欢呼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
关于这首歌词,黄沾承认其中有最多他的“自我”成分。而这也是表现他率真而辛辣的风格的代表作品。
黄沾写粤语流行曲歌词,即能用语体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当他填写古装电视剧插曲,更是全用浅白的文言文。这在80年代才崛起的新派词人中,是少有的。事实上,在电视剧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些日子里,黄沾是写电视剧主题曲的高手。他善于驾驭题材,他为电视剧《苏乞儿》和《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的主题曲填写的歌词,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周聪——但开风气不为师
在70年代粤语流行曲大盛以前,有一个人曾努力做过拓垦的工作,在当时声名不俗,有人誉他为“粤语歌之父”。这个人就是周聪。
在50年代。周聪还是夜总会乐队领班,但已开始为唱片公司写歌词。1959年,商业电台开台,他便参加该台工作,直到退休为止,时间长达三十余年。在商业电台起播初期,他负责剧本长做及节目制作,而该台的广播剧的主题曲和插曲的歌词,全出自他的手笔。
周聪有感于当时西方流行曲在香港太泛滥,而那些所谓粤语歌,在旋律调子方面多取材自粤曲,一旦套上新词,便变得艰涩乏味,遂试图以写国语歌的手法来创作粤语歌曲,曲子或是新写,或是套用西曲,歌词则尽量用语体文撰写。
周聪所写的粤语歌作品,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十分受欢迎的。有一本《周聪粤语时代曲》,共收入他的作品100余首
周聪的作品的却是摆脱了粤曲味,所用词藻有时很华丽,描写的大抵是悲欢离合,但内容略嫌偏狭。
从以下的歌词片段,我们不难推想周聪大部分作品的面貌“
一枝竹会轻易折弯,几枝竹会断折难,孤掌莫恃倚,团结方可免祸患……(《家和万事兴》)
我愿似花娇美,愿明月皎洁常圆,看芳草青青那堪娇花快谢,明月不常圆……(《劲草娇花》)
寻伴侣大众欢乐趣,求淑女爱她痴心最,日日快乐唱随,做一对好佳侣……(《快乐伴侣》)
苏翁——无名词客文言笔
苏翁活跃于填词界的日子,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原来是一位粤剧工作者,在60年代中后期写了大量粤语电影插曲,但由于当时的电影界并不重视填词人,所以作品都不标出填词人的姓名。70年代初期,有两首轰动一时的粤语歌曲:《相似泪》和《新禅院钟声》,人们从不知是谁填的词。原来,这正是苏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还有《分飞燕》、《天涯孤客》。假如当年有歌曲流行榜之设,这些作品都会成为榜首歌。甚或是该年度的中文金曲。
苏翁是以写粤曲歌词的手法来写粤语歌曲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他的知名作品里,对其水准可窥一二:
云寒雨冷寂寞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佛堂颂经……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一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新禅院钟声》)
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是的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匆匆怎诉情无限,又怕情心一朝淡……(《分飞燕》)
用的是颇古雅的语体文,而歌词内容,也不离“郎情妾意”,这正式哪个年代粤语歌曲创作的主导风格。
黄沾——雅俗俱能每率真
黄沾是70年代中期粤语歌曲大盛时期的重要填词人之一。他自1968年便开始撰写粤语流行曲歌词,但他的名作是在粤语歌盛行以后才出现的。
他写流行曲歌词,极向往雅俗共赏的境界,只是,他太理解流行音乐本质,视写歌为照顾歌星、服侍老板、取悦歌迷。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凝滞、词语翻来覆去的局限。其实,在黄沾的一些佳作中,是完全不见这些缺陷的。如他早年的名篇《问我》:
问我欢呼有几多,问我悲哭声有几多,我如何能够一一去数清楚……愿我一生去到终结,无论历尽几许风波,我仍然能够,讲一声:“我系我!”
关于这首歌词,黄沾承认其中有最多他的“自我”成分。而这也是表现他率真而辛辣的风格的代表作品。
黄沾写粤语流行曲歌词,即能用语体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当他填写古装电视剧插曲,更是全用浅白的文言文。这在80年代才崛起的新派词人中,是少有的。事实上,在电视剧歌曲带领潮流的那些日子里,黄沾是写电视剧主题曲的高手。他善于驾驭题材,他为电视剧《苏乞儿》和《天龙八部之虚竹传奇》的主题曲填写的歌词,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