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吧 关注:111贴子:369

【爵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词他是什么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爵位,又称封爵、世爵,原本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因此爵位本来是与封建制度密切相关的。但某些国家(例如不列颠)在封建制度没落后,仍保留以往的爵位制度,把爵位封赐予臣下或地位显赫的国民。在此情况下,拥有爵位的人并不等同於封建诸侯。他们即使拥有类似封地的采邑,也只是形式上的,并不拥有对采邑的管治权。当然,历史上有一些爵位是介乎封建诸侯称号和有名无实的名衔之间,或者正处于由一种地位演变至另一种地位的过渡阶段。


1楼2013-08-28 11:41回复
    曹魏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5楼2013-08-28 11:44
    回复
      两晋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伯、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余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世袭。


      6楼2013-08-28 11:44
      回复
        南朝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


        7楼2013-08-28 11:44
        回复
          隋朝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均废止。


          9楼2013-08-28 11:45
          回复
            唐朝唐朝,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国公以下,均加开国字样,如××郡开国侯、××县开国子。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10楼2013-08-28 11:45
            回复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魏晋至宋,爵位分为世袭和不世袭两种。宋代及以前的世袭爵位具有以下特点:可以世代相传;子孙承袭爵位时一般不降等;当承袭爵位的子孙死后无嗣或是获罪时,爵位通常会被削除,但有时候皇帝会找(受封者的)旁支子孙继续承袭爵位,称为“绍绝继封”。不世袭的爵位及受封者本身而止,身死则爵除。宋朝世袭的爵位很少,大多数爵位都只是不世袭的终身爵。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11楼2013-08-28 11:46
              回复
                元朝,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于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12楼2013-08-28 11:46
                回复
                  明代封爵虽仍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但具体爵称有较大变动。


                  13楼2013-08-28 11:46
                  回复
                    女性爵位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册,禄二千石,婿曰驸马都尉。亲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婿皆仪宾。郡主禄八百石,余递减有差。


                    15楼2013-08-28 11:47
                    回复
                      异姓爵位明初一循元代旧制。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伯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受封而领铁券者,为世袭封爵,否则为流爵。袭封则还其诰券,核定世流降除之等。爵位世袭,或降等以袭,如封侯而世袭伯。公、侯、伯封号分四等:佐太祖定天下者,曰开国辅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和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岁禄以功为差。洪武初规定:公 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侯 千五百石至千石,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伯 千石至七百石。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但有的伯仅当侯爵俸禄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洪武十年后,伯之禄与侯等;至永乐初,规定伯之禄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皆与侯等,而伯爵益重。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九卿事。


                      16楼2013-08-28 11:48
                      回复
                        番外明朝初年功臣有死后被追封为郡王,如魏国公徐达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南明时也有功臣因勤王有功被封郡王,如延平王郑成功。对于朝贡国,一律封为郡王,如朝鲜王,越南王,日本王等。


                        17楼2013-08-28 11:48
                        回复
                          功臣世爵乾隆十六年定制,功臣世爵为以下二十七等:公,分一至三等,超品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云骑尉,正五品;恩骑尉,正七品。功臣世爵俸禄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一等子又一云骑尉435两一等子410两二等子385两三等子360两一等男又一云骑尉335两一等男310两二等男285两三等男260两一等轻车都尉又一云骑尉235两一等轻车都尉210两二等轻车都尉185两三等轻车都尉160两骑都尉又一云骑尉135两骑都尉110两云骑尉85两恩骑尉45两不列等的闲散公255两闲散侯230两伯品级世职205两子品级世职180两男品级世职155两轻车都尉品级世职130两骑都尉品级世职105两云骑尉品级世职80两凡在京八旗世爵,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清朝的封爵,与前代不同的是,所有的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邑号,如睿亲王、勇毅侯之类。


                          19楼2013-08-28 11:49
                          回复
                            法国Empereur 皇帝Roi 国王Dauphin 太子Prince 亲王Duc 公爵Marquis 侯爵Comte伯爵Vicomte 子爵Baron 男爵Chevalier 骑士


                            26楼2013-08-28 11:53
                            回复
                              神圣罗马帝国Kaiser 皇帝König 国王Kurfürst选帝侯Fürst 亲王,或译侯爵Prinz 亲王、王子Erzherzog 大公Herzog 公爵Pfaltzgraf 宫廷伯爵Markgraf 边疆伯爵或边境总督Landgraf伯爵Graf伯爵Baron 男爵Freiherr 男爵Freier 男爵Ritter 骑士Junker 容克或乡绅


                              27楼2013-08-28 1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