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状告交不起大学学费的父母让谁汗颜
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父母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这是近日发生在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一件事。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留下的思考似乎远没有结束。(北方新报8月28日)
时下正值全国高校集中开学的日子,当然也就绕不开那一笔笔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父母都能轻而易举的满足自己孩子的学费负担,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家庭等贫困人群,学费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痛且又绕不开的话题。而发生在连云港的这起因父母交不起学费而被大学生儿子一怒告上法庭的荒唐闹剧,则在凸显该大学生人伦错乱、法盲无知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了高昂大学学费给一些家庭及教育带来的困扰。
就拿连云港这起状告父母案件来看,不孝子小柱是南京某学院学生,暑假过后就要上大二了,今年暑假,小柱在和父母谈起学费时,他父亲郑重地对他说:“小柱,你看我病成这个样子,家里生活仅靠你妈打工维持,我每月要花几百元的治疗费,你在学校每个月要1000元生活费,我们坚持了一年,家里值钱东西都已经卖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现在实在无力供养你上大学了。要不你先找个勤工俭学的事做,自己赚钱交学费。”父亲的话并没有让小柱理解,反而让他感觉气愤,小柱对比自己身边的同学,恨自已生在这样的家庭,他越想越觉得委屈,凭什么别的同学父母给儿女交钱读书,自己的父母要求自己打工挣学费?法律上不是说要保障受教育权吗?小柱一气之下把父母诉至连云区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他请求法庭判令父母继续支付自己今后三年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
这里显然有几个值得人们思考的信息,首先就是家庭的贫穷,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大学教育费用支付能力,学费和生活费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是这个大学生儿子对父母的不孝,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却不但不能当家,还把含辛茹苦养育他上大学的父母告上了法庭,这真是岂有此理,作为其父母更是情何以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应该自立自强,想方设法减轻家庭的困难,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为自己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力,当然也包括其父母所期望的勤工俭学等。再者,就是该状告父母的大学生对法律的无知,我国法律规定,已经年满18周岁的就读大学的青少年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理所当然其状告父母本身就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如此常识性的法律问题,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竟然一无所知,其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倒真的值得怀疑了。也难怪他会为了获得学费而不惜抛弃人性亲情,将父母告上法庭。
我不知道这名大学生的父母在被儿子告上法庭后会有何种想法?不过同样作为在读大学生的父母,我猜测他们一定也会因为自己的贫穷、为自己不能提供孩子教育费用的能力而深感内疚或不安,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任何一个父母都会首先替自己的子女着想,这是一种本能。父母如果有能力供养孩子大学教育,相信绝不会亏待,即使是连云港的这个家庭,其父母说了,“我们坚持了一年,家里值钱东西都已经卖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现在实在无力供养你上大学了”,可谓尽其所能,提出让儿子勤工俭学解决学费,实在也是无奈的现实之举。反观其子,不仅不能从家庭的困难中体谅父母,发奋图强,却反而迁怒于他们,这种思维方式的大学生,想必即使读完了大学,于社会也不会是什么有用之才,试想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连自己父母都可以抛弃甚至出卖的人,能对企业、对社会有用吗?
退一万步说,高等教育已经属于学历教育阶段,并非国家规定的强制义务教育,逼迫生活困难的父母为自己的大学教育买单,作为子女,又将自己的父母置于何等境地呢?尴尬?难堪?内疚?还是惴惴不安?家庭贫困让大学生面临更多困难是不争的事实,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自身的原因,当然也不否认可能存在高等教育政府援助体制的缺陷;但我始终认为,能将自己父母告上法庭来争取自己受大学教育的权力,说再多理由都是谬论,作为人,首先要懂得尊重基本的社会和家庭伦理,否则岂不连动物都不如了。
这种极端自私、毫不体谅和尊重父母的学生,其所在大学都得考虑其道德品质问题了,甚至其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都值得怀疑,比如大家都知道,同样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通过课余做家教、打临时工、获取学校奖学金、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养活自己,曾经有报导大学生在学校收矿泉水瓶、收破烂都能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申请助学贷款也总比到处找亲戚借钱要直接得多了,总之为了满足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而将贫困的父母告上法庭,本身就是这名大学生的耻辱,也让社会蒙羞、令教育汗颜。转
含辛茹苦将孩子供到大学,结果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学费,父母竟然被孩子告上法庭索要学费和生活费,这是近日发生在连云港市连云区的一件事。经法院调解,案件以孩子撤诉告终,但是留下的思考似乎远没有结束。(北方新报8月28日)
时下正值全国高校集中开学的日子,当然也就绕不开那一笔笔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大学生父母都能轻而易举的满足自己孩子的学费负担,尤其是一些来自农村或城市下岗家庭等贫困人群,学费绝对是一个令人头痛且又绕不开的话题。而发生在连云港的这起因父母交不起学费而被大学生儿子一怒告上法庭的荒唐闹剧,则在凸显该大学生人伦错乱、法盲无知的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了高昂大学学费给一些家庭及教育带来的困扰。
就拿连云港这起状告父母案件来看,不孝子小柱是南京某学院学生,暑假过后就要上大二了,今年暑假,小柱在和父母谈起学费时,他父亲郑重地对他说:“小柱,你看我病成这个样子,家里生活仅靠你妈打工维持,我每月要花几百元的治疗费,你在学校每个月要1000元生活费,我们坚持了一年,家里值钱东西都已经卖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现在实在无力供养你上大学了。要不你先找个勤工俭学的事做,自己赚钱交学费。”父亲的话并没有让小柱理解,反而让他感觉气愤,小柱对比自己身边的同学,恨自已生在这样的家庭,他越想越觉得委屈,凭什么别的同学父母给儿女交钱读书,自己的父母要求自己打工挣学费?法律上不是说要保障受教育权吗?小柱一气之下把父母诉至连云区人民法院。在法庭上,他请求法庭判令父母继续支付自己今后三年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
这里显然有几个值得人们思考的信息,首先就是家庭的贫穷,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大学教育费用支付能力,学费和生活费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其次是这个大学生儿子对父母的不孝,人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却不但不能当家,还把含辛茹苦养育他上大学的父母告上了法庭,这真是岂有此理,作为其父母更是情何以堪?贫困家庭的孩子,更应该自立自强,想方设法减轻家庭的困难,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为自己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力,当然也包括其父母所期望的勤工俭学等。再者,就是该状告父母的大学生对法律的无知,我国法律规定,已经年满18周岁的就读大学的青少年子女,父母没有承担学费、生活费的义务;理所当然其状告父母本身就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如此常识性的法律问题,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竟然一无所知,其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倒真的值得怀疑了。也难怪他会为了获得学费而不惜抛弃人性亲情,将父母告上法庭。
我不知道这名大学生的父母在被儿子告上法庭后会有何种想法?不过同样作为在读大学生的父母,我猜测他们一定也会因为自己的贫穷、为自己不能提供孩子教育费用的能力而深感内疚或不安,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任何一个父母都会首先替自己的子女着想,这是一种本能。父母如果有能力供养孩子大学教育,相信绝不会亏待,即使是连云港的这个家庭,其父母说了,“我们坚持了一年,家里值钱东西都已经卖了,亲朋好友能借的都已经借遍了,现在实在无力供养你上大学了”,可谓尽其所能,提出让儿子勤工俭学解决学费,实在也是无奈的现实之举。反观其子,不仅不能从家庭的困难中体谅父母,发奋图强,却反而迁怒于他们,这种思维方式的大学生,想必即使读完了大学,于社会也不会是什么有用之才,试想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连自己父母都可以抛弃甚至出卖的人,能对企业、对社会有用吗?
退一万步说,高等教育已经属于学历教育阶段,并非国家规定的强制义务教育,逼迫生活困难的父母为自己的大学教育买单,作为子女,又将自己的父母置于何等境地呢?尴尬?难堪?内疚?还是惴惴不安?家庭贫困让大学生面临更多困难是不争的事实,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家庭自身的原因,当然也不否认可能存在高等教育政府援助体制的缺陷;但我始终认为,能将自己父母告上法庭来争取自己受大学教育的权力,说再多理由都是谬论,作为人,首先要懂得尊重基本的社会和家庭伦理,否则岂不连动物都不如了。
这种极端自私、毫不体谅和尊重父母的学生,其所在大学都得考虑其道德品质问题了,甚至其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都值得怀疑,比如大家都知道,同样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通过课余做家教、打临时工、获取学校奖学金、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养活自己,曾经有报导大学生在学校收矿泉水瓶、收破烂都能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申请助学贷款也总比到处找亲戚借钱要直接得多了,总之为了满足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而将贫困的父母告上法庭,本身就是这名大学生的耻辱,也让社会蒙羞、令教育汗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