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缘潭吧 关注:758贴子:100,221

致我们消逝了的正定师范 ——一个差生的回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渊源
  “枕恒山兮面滹沱,燕赵遗风慷慨多……”
  这是正定师范的校歌。
  正定师范,是我的母校。
  河北正定师范,始建于1924年,可谓历史悠久。
  我的舅舅、舅母,都毕业于正定师范。他们二人,乃是同班同学。一为班长,一为团书。彼此势不两立,却真成了一辈子的冤家。舅舅从三十来岁就是我们乡的总校长,一直到退休。舅母则是兢兢业业教了一辈子书,最高荣誉好像是“全国优秀教师”。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民办教师还很不少。不多的正式教师中,大多是正定师范毕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我父亲的学生。父亲当了二十年的民办,暗地里对于一毕业就是正式教师、非农业户口的弟子们没少羡慕,说他们是“科班出身”,不像自己是“土八路”。
  到了我要中考的时候,父亲决定让我报师范。那时有不少复读生,我的成绩并不拔尖。考中专估计没戏,上高中又怕我顶不下来,到时候考不上大学岂不麻烦?中师倒可以冲一冲。往常年应届生上了中师的,好像只有一个,比我高一届。
  都觉得我希望不大,我自己也不敢过于奢望。自以为初三一年还没有用功学习,暗地里想如果复读一定要用功。这一年我们学校三个应届生考上了中师,其中一个拿了5100块钱。我运气实在好,当时教师子女考师范加10分,我加上这10分,超过了不拿钱的分数线3分。就这样,我父亲一下挣了5100块钱,我进了正定师范。
  于是,我所有的不用功都没人再提,都是说我当年学习如何踏实,脑子如何好使,真真令我汗颜。而且,糟糕的是,我的几个堂弟堂妹,和两个姑姑家的弟弟妹妹,初中时代都生活在我或浓或淡的阴影里。


1楼2013-09-05 08:42回复
      初识
      第一次走进正定师范,并不是开学的那一天。
      那时,有“保送”上中师这一途径。前文提到的比我高一届,以应届生身份上了中师的,就是被保送的。她的父亲当年是乡教育组的教导主任,她的学习也一贯优秀。我也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
      “保送”,也是需要考试的。先在县里参加选拔考试,四十多人取前十四名,我考了第八名。这个成绩,总算对得起这个名额,没浪费掉。我的班主任,也以此来鼓励同学们。
      复试,就是在正定师范。那时小汽车十分稀有,父亲找了一辆小工厂拉货的大卡车,和司机一行三人奔赴正定。沿着石津运河,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桥。其中一座,很像我在语文课本上见到的赵州桥。我说:“这桥真雄伟呀!”见多识广的司机说:“这就叫‘雄伟’了?呵呵呵……”
      到了正定,住在师范西边不远的“服务楼”。这个地方,应该早就没有了。因为仅是考试,对正定师范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只是觉得校园非常宽阔,非常干净。我心向往之,希望自己将来可以是其中的一员。至于假如成真,对我的一生将会有何影响,实在为我当时的阅历所不能及,故而想象不出。只知道一旦考上,我就可以脱离农业社,一辈子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大家想必也看出来了,这次考试,我是落榜了。保送之路断掉,才有了前文所叙的中考成绩。
      我当时幼稚到--没觉得失望。因为,辛集选出来参加考试的人,一个都没考上。以辛集的教育质量,不该如此。这三十个保送指标,不知最终花落谁家了。


    2楼2013-09-05 08:43
    收起回复
      2025-05-22 08:03:59
      广告
      学业
        我多年不愿意去正定师范,也不愿意提及这一段,就是因为我荒废了学业。
        考入中师,升学的压力一下子没有了,学习就有些松懈,有些随心所欲。我原本就有些偏爱文科,讨厌物理。这样一来,看了不少的闲书,理科算是全军覆没了。我原本数学和化学还是不错的,可是一旦卡了壳,算是一溃千里。物理就更别提了。
        于是我和奖学金算是绝了缘。我虽然爱看些文史之类,但是考试还是要背,也很使人头疼。我的一个同学,理科好得不得了,就是一本课外书也不看。但是人家的文科分数也不少。我都开始相信我是脑子笨了。
        我的班主任杨海军,是个很有管理艺术的人。他教过一年化学,另外一个化学老师是一个老头,大约姓崔。物理老师先后两个,其中一个女的,都说她讲得好,可我是一上课就能睡着,啥时候老师讲完了我就醒了。还有生物老师,是个很干净的女的。惭愧得要命,这些老师我连名字都没记住。
        政治老师先后两个,讲《马克思主义概论》的叫李映雪,记住了名字是因为她好像是辛集人。课是没听懂,我后来一直认为政治是最难教的一门课。后来的一个是辛梅英,很会讲,也很会和学生打交道。
        语文分文选和语基。语基老师叫吴江华,当年还是个细巧的小姑娘,很可爱。内容都是语法,没什么意思。文选就是讲作品了,按说我是很喜欢的,可是被这位老师坏了胃口。老师叫周云玲,她当年正在倒霉,整日里愁眉苦脸。她给我们串过一下中国文学史,我觉得很有用。至于讲课,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她的表达能力真是让人不敢恭维。我有了一定的经历后,稍微理解了一些她当年的处境。后来她休产假,一个叫韩同敏的老师代了一段时间的课,感觉比她讲得好多了。但是,语文老师这个活儿不太美妙的印象,却是改不了了。
        地理老师叫张索敏,鬈发,有点谢顶,讲得极好。在黑板上随手一画,就是一张活灵活现的地图。但是他有个毛病,就是讲课时不看学生,而是盯着后墙角。他在前边讲得带劲,讲台下卧倒一片,我是少有的几个抬着头的学生之一。这位老师想必也不记得我,但是我总算没让他认真讲课的力气白费。
        历史老师叫张扩军,俗话说“人矬声高”,那个嗓门儿,就跟平地上响了个炸雷似的。他讲课很认真,我听得也很认真,但是细节忘记了。记得每次展览作业,他都会用我的作业本。
        教心理课的也是先后两个,第一年是个女的,不好意思忘记了。后来是陈生会,那时我是课代表,所以记得清楚些。记忆中关于他的事迹,是热天扇扇子不如用手帕擦的理论。我干的一桩丢人的事,便是班里买了年画,让各科课代表给老师送去。而我不知道去哪里找这位陈老师,以至于打听到了元旦也过了,被朋友狠狠克了一顿。
        数学分代数和几何。代数老师叫魏喜凤,是个大美女,课如何记不得了。几何老师是陈占武,长得很幽默,极聪明,讲课极好,就是有点“缺心眼”。可惜我也没听进去。那时组织我们班练速算,就是陈占武老师主持。也是怪了,我那时数学糟糕,可是速算在班里数前几名。这大约也给了我一点后来学习数学的信心。
        其实老师都是好老师。他们基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这在当年是十分了不得的。就是以升学为任务的高中,包括辛中,那时都是专科生挑大梁,本科生都是凤毛麟角。可惜我们大都不好好学习,浪费了老师们的才华。
        这三年的荒废,让我后悔莫及,抱憾终身。临近毕业,终于觉醒。
        不能不提的是音体美。音体美在中师,是主课。音乐老师是强宗敏,体育是李彦,美术老师是一个年轻女子。实话实说,当年这三门课不但没有令我愉快,而且发了大愁了。我体育不行,而且没有艺术细胞,乐理勉强及格,每次琴法检查都担心不过,每次美术作业都画不成,甚至找人代画,每次考试都担心不及格,真真是噩梦一般。
        书法,也是师范的主课。老师是安金辉老先生,据说他老人家已经仙逝了。老先生是书法家,我后来才知道。后悔那时没有坚持练毛笔字,他没少鼓励我,在我七扭八歪的作业上画过不少红圈圈。可惜工作后我没有严格要求自己,硬笔字也退步了很多。近几年又常用电脑打字,更是生疏。一叹。
        但是日后想来,这却是正定师范给我的最好的馈赠。不然的话,农村出来的孩子,哪里有机会见识这些?我虽然还是不认得五线谱,可是我会一点简谱;我不会作画,可是我知道了素描、油画、山水花鸟、写意工笔;我体育自然还是不行,可是我能打两下乒乓球自娱,也算稍微知道了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等等是怎么回事。尤其是当我有了孩子,这些大都派上了用场。
        我总算有收获。
        上学,学知识是一方面。对于我们这些农村的孩子来说,还有“脱胎换骨”的意义。


      5楼2013-09-05 08:46
      收起回复
        余音袅袅
          在我上师范的时代,学历热已经悄然兴起。函授、自考、三沟通等成人学历教育如火如荼。中师的学历,有些太低了。
          石家庄第二教育学院来学校招生,我动心了。就这样结束学生生涯,我不甘心。毕业后,我回到家乡,进了一所高中。正赶上本科三沟通报名,我毫不犹豫地报了。虽然后来改成了自考,我还是顺利通过了。对于我的过去,我很少提及。
          直到我的一位同班同学调入了我所在的学校,知道的人才多了起来。毕竟像我们这些中师生,周围同学很少。既然在一个单位,就要互相帮衬。同事们奇怪:你俩同班,为啥他教语文,你教数学呢?
          那一段岁月已然远去,慢慢体会到,正定师范给予我的,不只是一个“铁饭碗”。在正定师范,我有收获,有教训。正定师范,留下了我的欢乐,我的忧伤。
          后来,有比我晚了几届的校友成了我的同事。他们说:教学楼已经拆了,大礼堂也拆了,盖起了很多新楼。再后来,听说正定师范变成了专科学校,好像是师专的分校。我们上学那会,学校领导就在憧憬中师变成专科的那一天。这一天到来了,我们的正定师范也寿终正寝了。而如今,师专也不存在了。正定师范的旧址,变成了一个什么高职学校。历经大约八十年风雨的正定师范,直隶八师,彻底地烟消云散了。
          2013-7-26


        7楼2013-09-05 08:47
        收起回复
          朴素实在


          8楼2013-09-05 15:23
          回复
            娓娓道来,不激不厉,像是在慢慢回忆……


            9楼2013-09-06 15:24
            回复
              看了文章,让我想到了我的高中时代。


              10楼2013-09-06 16:11
              回复
                平淡之中见奇绝,越是这样的文笔越觉得亲切自然……


                11楼2013-09-06 16:32
                回复
                  2025-05-22 07:57:59
                  广告
                  新吧主低调出山,我来加个精品鼓励一下下。


                  12楼2013-09-07 07:28
                  回复
                    需要细细品尝!


                    13楼2013-09-07 15:09
                    回复
                      读完好感慨。。。。那里有我的年少时光,每天从校门口经过都会朝里深望一眼,希望看到我的老师和同学,看到那些旧瓦房。。。。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9-07 17:06
                      回复
                        有谁知道,有谁记得,那个校园里的某一座院落里,还珍藏着某个人的一段青涩的流连……


                        15楼2013-09-08 08:12
                        回复
                          寒烟吧主呢?怎么没反应?


                          20楼2013-09-09 19:55
                          回复
                             于是,我所有的不用功都没人再提,都是说我当年学习如何踏实,脑子如何好使,真真令我汗颜。
                            嗯 嗯 。就是,就是这样子。


                            IP属地:河北21楼2013-09-10 11:04
                            回复
                              2025-05-22 07:51:59
                              广告
                              一些旧事历历在目,我的那些同学今何在。


                              IP属地:河北22楼2013-09-10 1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