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镇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17 发布时间:2011-08-24 09:57:04
黄岗镇位于单县城南15公里处,东邻龙王庙乡、杨楼镇,北接孙溜镇,西连浮岗镇、曹庄乡,南隔黄河故道与河南省虞城县相望,是单县农村第一大集镇。该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7000公顷,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人。
黄岗镇历史悠久。据《黄氏族谱》载,明景泰年间黄氏携五子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始称黄五庄。后因所居之地为一土岗,改称黄岗,后渐成集市,称黄岗集。
乾隆《单县志》载:清乾隆元年(1736年),该镇分属南方兰家堂保和黄岗保,1916年属南区兰家堂保和黄岗保,1937年称黄岗乡农学校,1944年称黄岗镇,先后隶属单西南办事处、临河县、单虞县、虞城县,1950年后划回单县,1953年称第三区,1959年1月改称黄岗公社。1984年改称黄岗镇。2001年2月合并乡镇,花园乡并入,称黄岗镇。
传黄岗镇是少康复国基地。夏初,启杀伯益而王,受到一些部落的反对,于是放弃了陶丘都城,在雷泽东南岸原尧都平阳立国。启死后,其子太康为王。太康不理朝政,常远离国都游猎,后羿乘机攻占了平阳。太康气愤而死,其弟仲康逃到同族斟寻氏处避难,后惊气身亡。其子相藏匿于斟寻氏中。后羿被大臣寒浞杀死,寒浞代而为王,乃全力攻帝丘,相死。相死后,其妻后缗逃亡到娘家有仍氏(今金乡县)匿居,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20岁,被寒浞父子探知,遣使索要,有仍氏不得已,让少康“逃奔有虞(今虞城),为之疱正”(《左传》)。有虞氏见少康忠厚、干练,便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并把今虞城北、单县南部方圆十里土地和民丁作为陪嫁。少康便在纶(即今虞城县利民镇东、单县黄岗一带)居住下来。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发展生产,不几年就强大起来。后在有鬲氏的支持下,夜袭平阳,杀寒浞父子。夏后氏在亡国40余年后,终于由少康复国。
黄岗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明代大书法家、礼部郎中雷鲤得罪权贵后,辗转避难来到单县城南黄岗,在此隐居。他初到黄岗,隐姓埋名,在茶馆里当伙计。一天,雷鲤干完活在关帝庙前小憩,信手用西瓜皮在庙前青石上写了“一部春秋”四个大字。时庙里和尚发现石板上的字骨力遒劲,法度严整,急忙以墨勾出轮廓,就石雕成匾额立于庙堂。适逢黄岗修建“大王庙”,东家有意让雷鲤题写碑文,探知他喜食鹅肉,就在大王庙内摆好文房四宝,炉子上煮上鹅肉。由茶馆主人带雷鲤参观“大王庙”。雷鲤来到大王庙,闻见鹅肉的香味,不禁驻足,茶馆主人故意激将:“肉是为书写碑文的人准备的,你一个茶馆伙计,千万不要乱动。”雷鲤天性不羁,扯过鹅脯,就酒而食,一会儿酒酣腹饱,展纸研墨,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刚将碑文写完,忽然回过神来,即欲将字毁掉,茶馆主人忙架住他的胳膊,执事者走出来向他解释:“听人说您在关帝庙所书‘一部春秋’骨力遒劲,今日煮鹅置酒,特为请您撰写碑文。”并再三恳求置款,雷鲤为情所动,就在碑文右下角落下“建安雷鲤”四字。后又为该庙题写了匾额,现流传下来的仅有“藏经阁”匾,珍藏于单县博物馆。
清乾隆朝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刘峨即单县黄岗刘老家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刘峨被授做直隶曲阳知县,后历任顺天府南路同知、永平知府、湖北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兵部尚书并赐紫禁城骑马。他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任曲阳知县时,平灭盗匪,清理冤狱,废除了旧时设置的里甲、润税和米折银等弊政。在永平任上,处理了旗民、汉民地界不清的问题及数百件积案。其墓在黄岗镇西北里许,墓前有石桌、石香炉、石花瓶、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石门。墓碑碑文由纪昀撰、铁保书,碑后有刘庸书墓表,现存于黄岗镇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617 发布时间:2011-08-24 09:57:04
黄岗镇位于单县城南15公里处,东邻龙王庙乡、杨楼镇,北接孙溜镇,西连浮岗镇、曹庄乡,南隔黄河故道与河南省虞城县相望,是单县农村第一大集镇。该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7000公顷,辖39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人。
黄岗镇历史悠久。据《黄氏族谱》载,明景泰年间黄氏携五子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始称黄五庄。后因所居之地为一土岗,改称黄岗,后渐成集市,称黄岗集。
乾隆《单县志》载:清乾隆元年(1736年),该镇分属南方兰家堂保和黄岗保,1916年属南区兰家堂保和黄岗保,1937年称黄岗乡农学校,1944年称黄岗镇,先后隶属单西南办事处、临河县、单虞县、虞城县,1950年后划回单县,1953年称第三区,1959年1月改称黄岗公社。1984年改称黄岗镇。2001年2月合并乡镇,花园乡并入,称黄岗镇。
传黄岗镇是少康复国基地。夏初,启杀伯益而王,受到一些部落的反对,于是放弃了陶丘都城,在雷泽东南岸原尧都平阳立国。启死后,其子太康为王。太康不理朝政,常远离国都游猎,后羿乘机攻占了平阳。太康气愤而死,其弟仲康逃到同族斟寻氏处避难,后惊气身亡。其子相藏匿于斟寻氏中。后羿被大臣寒浞杀死,寒浞代而为王,乃全力攻帝丘,相死。相死后,其妻后缗逃亡到娘家有仍氏(今金乡县)匿居,生遗腹子少康。少康长20岁,被寒浞父子探知,遣使索要,有仍氏不得已,让少康“逃奔有虞(今虞城),为之疱正”(《左传》)。有虞氏见少康忠厚、干练,便将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并把今虞城北、单县南部方圆十里土地和民丁作为陪嫁。少康便在纶(即今虞城县利民镇东、单县黄岗一带)居住下来。励精图治,招贤纳士,发展生产,不几年就强大起来。后在有鬲氏的支持下,夜袭平阳,杀寒浞父子。夏后氏在亡国40余年后,终于由少康复国。
黄岗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明代大书法家、礼部郎中雷鲤得罪权贵后,辗转避难来到单县城南黄岗,在此隐居。他初到黄岗,隐姓埋名,在茶馆里当伙计。一天,雷鲤干完活在关帝庙前小憩,信手用西瓜皮在庙前青石上写了“一部春秋”四个大字。时庙里和尚发现石板上的字骨力遒劲,法度严整,急忙以墨勾出轮廓,就石雕成匾额立于庙堂。适逢黄岗修建“大王庙”,东家有意让雷鲤题写碑文,探知他喜食鹅肉,就在大王庙内摆好文房四宝,炉子上煮上鹅肉。由茶馆主人带雷鲤参观“大王庙”。雷鲤来到大王庙,闻见鹅肉的香味,不禁驻足,茶馆主人故意激将:“肉是为书写碑文的人准备的,你一个茶馆伙计,千万不要乱动。”雷鲤天性不羁,扯过鹅脯,就酒而食,一会儿酒酣腹饱,展纸研墨,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刚将碑文写完,忽然回过神来,即欲将字毁掉,茶馆主人忙架住他的胳膊,执事者走出来向他解释:“听人说您在关帝庙所书‘一部春秋’骨力遒劲,今日煮鹅置酒,特为请您撰写碑文。”并再三恳求置款,雷鲤为情所动,就在碑文右下角落下“建安雷鲤”四字。后又为该庙题写了匾额,现流传下来的仅有“藏经阁”匾,珍藏于单县博物馆。
清乾隆朝直隶总督、兵部尚书刘峨即单县黄岗刘老家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刘峨被授做直隶曲阳知县,后历任顺天府南路同知、永平知府、湖北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任兵部尚书并赐紫禁城骑马。他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任曲阳知县时,平灭盗匪,清理冤狱,废除了旧时设置的里甲、润税和米折银等弊政。在永平任上,处理了旗民、汉民地界不清的问题及数百件积案。其墓在黄岗镇西北里许,墓前有石桌、石香炉、石花瓶、石马、石羊、石虎、石人、石门。墓碑碑文由纪昀撰、铁保书,碑后有刘庸书墓表,现存于黄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