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小镇名叫洛神镇,可是并不在洛水边上。镇上的人都不知道这名字的来历,也不知道洛神是谁,只当是哪一方的神仙。后来有一年来了一个走江湖的说书先生,听他讲三国曹操的故事,大家才知道洛神原来就是洛水边上的一个女子。曹操有个儿子叫曹植,有一天无意之中在洛水边上遇见了她,一见倾心,回去后一直念念不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她。能和曹操扯上关系,镇上的人都很高兴,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大家都这样认为,既然镇子的名字叫洛神。说明那女子就出自他们这里哩,也许刚巧那天到洛水边上去了。就有人出钱造了一座洛神庙,供了洛神娘娘。庙里香火一直很旺。
洛神镇四周都是水田,春天的时候,稻田里会开出一种叫紫云英的小花,紫阴阴的一片,像无数密匝匝的小荷花,风过处,齐齐压倒一片,别提有多美。这里的人以种植水稻为生,秋天收了稻米,晒过场,碾米厂成天轰隆隆地响着,一担担黄灿灿的稻谷挑进去,一箩箩颗粒饱满的稻米挑出来。秋天的洛神镇弥漫着稻米的清香。
洛神镇的人世代种植水稻,种的稻米自己吃不完,留足口粮,余下的都挑到米店里,再由米店运到外头去。米店就在洛神街上。洛神街是一条长街。青石板铺的地,被走得光滑滑的,像一条滑溜溜的水鳝(夏天的水田里有很多水鳝,狡猾得很,平常根本捉不住它,除非到了晚上,拿手电筒对准它猛地一照,水鳝大概被吓住了,呆若木鸡,一动也不会动了。这个时候只要用一种带铁牙齿的钳子轻轻一夹,它就难逃一劫了。清蒸水鳝,用生姜去腥,洒上一点葱末,滴上几滴酱油,就是一道绝好的美味)。
洛神街两边都是店铺子,像成片的紫云英,挤得熙熙攘攘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豆腐店,大饼店,麻油店,眼镜行一字溜儿地排开。铁匠铺紧挨着就是银匠铺,两家铺子一天到晚丁丁当当响个不停,倒也琴瑟和谐,从未红过脸。边上有一家宁波人开的裁缝铺,就在米店边上,两家铺子并排站在一起,是镇上的“衣食父母”。再过去就是王二的猪肉铺了。门口挂着一排铁钩子。猪肉铺每天都宰一只猪,大卸八块后被挂在铁钩子上。一只猪头搁在案板上闭目养神,嘴角微微上扬,像在微笑。卖猪肉的王二微腆着肚子。敞开的小白褂腻答答的,啪的把一块髈蹄肉摔在案板上,操起一把刀咄咄咄剁碎,用绿荷叶包起来。肉铺的生意很好,王二的胖肚子也像猪头似的,看上去笑眯眯的。
肉铺对面有一家药材铺,门口晒着一捆捆的鱼腥草(鱼腥草治肚痛)。药铺卸了门板,里面亮堂堂的,露出好几尺阔的酸梨木柜台。一走进去,迎面就是一个大柜子,比人还高,旁边靠着一架小梯子,大柜子带着一格格的小抽屉,每个抽屉上都拴着一把黄铜小锁。药材铺有一股药香,药香如蝶,满室翩跹。这家药铺的主人姓陈,镇上的人都叫他陈药师。陈药师今年五十多岁了,医德很高,不但给人抓药也会替人看病。谁请他他都欣然前往,对谁都一样。无论给多少出诊费他都不介意,有时遇到看不起病的,他甚至分文不取。镇上的人对他都很尊敬。陈药师性情不温不火,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着急,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一见到他就安定了心。陈药师的妻子陈师娘也是个善女人,对谁都和气。
陈药师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陈柏竹,小的叫陈松竹。大儿子像娘,脸圆圆的,性情也温和。陈师娘对两个儿子都一样,陈药师其实更喜欢小儿子。小儿子长得也像爹,脸瘦瘦长长的,性情比哥哥活泼。今年有十五岁啦,大家都叫他陈相公。此地兴早婚,哥哥已经娶了亲,倒插门做了上门女婿。他的小媳妇也很好,陈药师快要做爷爷了。陈相公还没有娶亲,可是已经定下来了,就是米店老板的女儿。
洛神街的街尾还有一家铺子,这家铺子与别家有些不一样,没有挂招牌。从外面看过去也是黑洞洞的,半开着门,像一个人吃了哑巴亏,不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