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1978 – 1983香港粤语歌坛:兴起
小荷才露尖尖角或许是对这段时期最好的注解。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期的几个关键词:
中国风小调 + 电视剧
粤语流行曲和粤剧息息相关,人们的欣赏趣味决定了粤语流行曲的走向。七十年代中后期是粤剧当道的时期,粤语流行曲自然和粤剧的风格相差不会太远。出于这种考量,当时的电视剧也多数以古装剧为主,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满屏的古装剧主题曲也不足为奇。
这群人唱粤语歌的咬字讲究字正腔圆,对后一个时期的流行乐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关正杰,叶振棠,郑少秋,汪明荃,关菊英,张德兰,罗文,甄妮
“英伦摇滚”
之所以加个双引号,是因为这是改良式的英伦摇滚。当时的香港仍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受到英国文化的影响,许多歌曲也注入了浓浓的英国风。
代表人物:温拿,泰迪罗宾,林子祥
港味歌
有这么一群歌手,他们的唱功不见得出众,但接了地气,是都市打工仔的心声代言人。
代表人物:许冠杰,李龙基,威镇
小清新
受到当年台湾民谣的影响,涌向出一批“木吉他”歌手。“木吉他”只是一个称呼,歌手本身不一定拿着吉他。听歌时你会觉得舒服,但若非死忠,你可能很少会循环他们的歌。
代表人物:区瑞强
Pop
其实怎么界定“流行”这个概念,我一直不是很懂。以下这批歌手,他们的歌曲是结合了以上种种的风格,慢慢地走出自己的风格,他们脱胎于中国风、港味歌、台湾民谣,渐渐地走出自己一条港式流行歌的路。这批歌手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我们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粤语流行歌基本是按照这种模式创作的。
代表人物:徐小凤,陈百强,谭咏麟,雷安娜
这段时期香港粤语歌坛的势力版图
许冠杰的巅峰期是73 – 76年,他最耳熟能详的《铁塔凌云》、《天才白痴往日情》、《半斤八两》均出自这个年份,到了78 – 83年,他已经不在巅峰时期,虽然仍在高峰期,但创作力已渐渐少了当年的那份灵气。而另外一个也即将走上神坛的是徐小凤。小凤姐的出道甚至比许歌神还早一年,早年以国语歌为主,渐渐地是国粤语歌兼备。第三个已升上神坛的是温拿。早期以英文翻唱为主,到了70年代末期已经逐渐单飞。
这段时期的最活跃的统治者应该是以下这几位:
罗文和甄妮。这对绝配的声线唱响了多少影视金曲。再罗嗦一句,射雕很经典有木有!
林子祥。大气的演唱方式极好地把东西方文化交汇,成为了当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陈百强。1979年出道的他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俊朗的外形加上不俗的唱功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偶像实力派。
关正杰。中国风小调最忠诚的捍卫者。稳健的台风,厚实的声线,成为很多晚会的压轴。
以着五位为代表,其他的歌手也纷纷有自己的代表作。从数量上看,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年代,虽然曲风较为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