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无畏吧 关注:27贴子:1,206
  • 5回复贴,共1

双调《望江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澹韩水,
烟雨古桥浮,
紫玉萧声余韵绕,
木棉堤岸缀红珠,
霞客忘归途。
苍龙卧,
千帆渡玉壶,
韩公正气存橡木,
古今佳景有奇殊,
试问仙踪无?


1楼2013-09-13 09:13回复

    《登南州奇观》
    南宋•杨万里
    海边楼阁海边山,云竹初收霁日寒。
    看着南州奇观了,人间山水不须看。
    玉壶冰底卧苍龙,海外三山堕眼中。
    奇观揭名浑未是,只消题作小垂虹。


    2楼2013-09-13 09:1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官广东提举时,曾督师至潮州,写下上面两首诗,这是较早写湘子桥,也是很为有名的诗篇。题中的“南州奇观”是一个楼阁式建筑,据《三阳志•桥道》载:淳熙六年(1179),知州朱江“建登瀛门。左掖三堂,右掖南州奇观。”可知南州奇观在广济桥西岸登瀛门之右,为登览胜地。诗前原有小序:“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皆有亭。”为我们描绘了早期广济桥(当时叫康济桥)的样子。江心三石台上的亭,即东洲“冰壶”、西洲“玉鉴”和中洲“小蓬莱”。当时的桥只是在江中建了三个石洲,两边用船连起来。
        第一首起句点明桥的地理位置,第二句点明当时的气候,云竹即雨,其时正是雨过天晴最宜赏景的时候。三四句是诗人游赏之后的赞美。有似后来所谓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类,做广告词挺不错的。
        第二首起句以“玉壶”喻韩江,以“苍龙”喻桥。因江心洲上有三亭:冰壶、玉鉴、小蓬莱,故诗人在第二句中将其比为传说中的海外三仙山。三句是用了倒装的手法,“奇观揭名”即“揭名奇观”,“揭名”意为揭示名称。诗人认为命名为“南州奇观”还不够贴切,而应该叫它“小垂虹”才是。杨万里诗善于刻画山水,他的好友姜夔曾调侃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钱锺书解释说:“怕落在他眼睛里,给他无微不至的刻画在诗里。”我们则应该感谢杨万里,他的诗刻画下了早期广济桥的美好形象。


      3楼2013-09-13 09:15
      回复

        清•丘逢甲《广济桥》
        垒洲廿四水西东,十八梭船铁索中。世变屡新潮汐改,驿程依旧粤闽通。
        五州鱼菜行官帖,两岸莺花集妓篷。莫怪桥名工附会,江山原已属韩公。  丘逢甲(1864—1912),台湾漳化人,原籍广东镇平。字仙根,号沧海。晚清著名爱国诗人。他曾参与领导台湾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晚年长期寓居潮州,对地方教育事业多有贡献。这首诗为我们留下了广济桥在晚清时的图景。前二句先勾勒出桥的大印象。三句由潮汐更改而联想起世变纷纭。四句言广济桥依旧是粤闽两省重要的交通要道。五六句描写了当年广济桥的繁华热闹的场面:因这里是两省之间的重要关口,货物流通皆须凭官帖通过。而韩江两岸聚集着许多住着妓女的六蓬船,这是当日潮州一景,极为有名,有人比之为十里秦淮。最后,诗人由桥名湘子桥而想到韩湘子,虽然也知道这是后人的附会,但也是因为潮人对韩文公的崇拜,连江山也为之改姓韩,所以才有这样的附会。


        5楼2013-09-13 09:15
        回复
          澹韩水,烟雨古桥浮.
          紫玉萧声余韵绕,木棉堤岸缀红珠.
          霞客忘归途。
          苍龙卧,千帆渡玉壶.
          韩公正气存橡木,古今佳景有奇殊.
          试问仙踪无?


          6楼2013-09-13 22:36
          回复
            湘子桥: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也是潮汕古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作。
            紫玉萧:韩湘子的执持。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韩湘子在八仙中是个风流俊俏的书生,他手中的神篇名为紫玉萧,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据说,韩湘子这支神萧还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送他的。
            玉壶:江心三个石台中之一个的名称。
            韩祠橡木, 相传当年韩愈曾在祠前亲手种植橡木。历代多有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的记载。可惜现在橡木不复存在,人们在江的两岸种上木棉树,以纪念韩公。I


            7楼2013-09-16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