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官广东提举时,曾督师至潮州,写下上面两首诗,这是较早写湘子桥,也是很为有名的诗篇。题中的“南州奇观”是一个楼阁式建筑,据《三阳志•桥道》载:淳熙六年(1179),知州朱江“建登瀛门。左掖三堂,右掖南州奇观。”可知南州奇观在广济桥西岸登瀛门之右,为登览胜地。诗前原有小序:“前临大江浮桥,江心起三石台,皆有亭。”为我们描绘了早期广济桥(当时叫康济桥)的样子。江心三石台上的亭,即东洲“冰壶”、西洲“玉鉴”和中洲“小蓬莱”。当时的桥只是在江中建了三个石洲,两边用船连起来。
第一首起句点明桥的地理位置,第二句点明当时的气候,云竹即雨,其时正是雨过天晴最宜赏景的时候。三四句是诗人游赏之后的赞美。有似后来所谓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类,做广告词挺不错的。
第二首起句以“玉壶”喻韩江,以“苍龙”喻桥。因江心洲上有三亭:冰壶、玉鉴、小蓬莱,故诗人在第二句中将其比为传说中的海外三仙山。三句是用了倒装的手法,“奇观揭名”即“揭名奇观”,“揭名”意为揭示名称。诗人认为命名为“南州奇观”还不够贴切,而应该叫它“小垂虹”才是。杨万里诗善于刻画山水,他的好友姜夔曾调侃他说:“处处山川怕见君。”钱锺书解释说:“怕落在他眼睛里,给他无微不至的刻画在诗里。”我们则应该感谢杨万里,他的诗刻画下了早期广济桥的美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