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和“说”的时候。小学写作文我 们都用“说”,所以长大了就爱用“道”,可 是“道”用多了又觉得烦。就有人在BS讽 刺“道道族”,就是通篇用“道”。 我 们之所以会如此讽刺,就是因为一个字 或词在短时间内重复出现就会让人生 厌。这当然是写作的大忌。但这两个词 最普通,用得最多,适用面最广,我们 不可避免要使用它们,所以我们要先在 其中挖掘一些东西。 1、 “道”和“说”交替使用。这不用解释了。 2、“道”和“说”虽然在绝大部分情况 下都可以相互替换,但即使能替换的时 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是阅读情绪 上的区别。“道”是去声,“说”是阴平,在 很多情况下,读“道”之后都会一个短暂 的停顿(因为是去声),所以用“笑 说”会比“笑道”来得轻浮或不重视一点, 有时候在略写或白描某些场景的时候, 我们就用“说”。比如—— 【玄澈 问:“你们识字吗?” 三人面面相 觑,严锦飞和戎席说:“小人不识。” 林默言却道:“在下曾在家中学过,基 本都认得。”】 这里玄澈问了一个 问题,三个人回答,但林默言的回答比 另外两个重要,所以前两人合着 用“说”,林默言单独用“道” 3、 “道”和“说”独立的时候最容易让人产生厌 烦情绪。比如—— 【林默言挣扎了 两下喊道:“严锦飞你说什么浑话!要你 跟太子走你赶快给我滚!”】 【严 戎二人欣喜地跪下,道:“多谢殿下。 ”】 明显后者的“道”更容易让读者注 意到,所以大家写的时候不妨 将“道”和“说”与动作连在一起以减少它们 的存在感。 4、两个字和动作连在 一起了,但写多了还是会烦,为什么? 因为你的动作往往缺乏变化,不是“淡 淡”就是“微笑”“邪笑”“冷酷”,连“哂笑”都 很少用,自然会烦。这时候我们要注意 动作的变化。这可能设计到写作水平的 问题。 (1)相同的神态、动作不 要反复出现。比如微笑。A一直是在微 笑,但你前面已经说了他在微笑了,那 么后面就不要再用“笑”字,直接写“某某 人说”效果更好了。 (2)注意微小 的神态变化。还是说“笑”,笑有很多 种,都是在笑,但这笑会根据场景的变 化而变化。比如A本是很自然地笑,你 写“A微微笑了”但因为B说了一句话让他 尴尬了,你这时不能写他“A尴尬地笑了 笑,说”,你要写“A的嘴角僵了僵,略有 尴尬地说”。这可能和每个人的表达水平 有关系,多磨练磨练就能想到更多表达 手法了。 呵呵,总的来 说“道”和“说”里可挖掘的东西不多,所以 我们要减少“说”“道”的使用量。如何减少 呢? 第一,用其他词替换。比 如“问”“应了一声”“出声”“吐出一个字/一 句话”“打断”“唤”“喝”“破口大骂”等等。这 样的替换能让你的文章更生动,也省去 了“道”“说”重复的麻烦。举例——【玄沐羽无奈地叹气,顿了顿,突然 问:“你最近经常往外跑?”】 【“免 礼。” 玄澈应了一声,……】 【……(玄泠)突然想起昏迷前听到的声 音,一时惊讶叫出声:“太子?”】 【玄泠怔怔地被青衣少年扶起来靠在床 头,犹豫着吐出一个字:“……澈……”】 【“你可以叫我哥。”玄澈打断他。 】 【玄泠心中更酸,咬着唇唤了一 声:“太子哥哥……”】 【“且慢!”玄 澈冷喝一声阻止了上前的人,“本王要看 看他。”】 第二,干脆不用。 这点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不需要,一个 是通过变化格式将动词省去。 所谓 不需要,就是即使这里单独出现说话内 容,也不会让人混淆说话者和听话者。 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基础就是你要让人 物的语言具有个性。比如我前段时间看 一部欧美连续剧,里面有一个智商180 的天才,平时说话有点自卑,总是唯唯 诺诺,但是遇到他擅长的学科,哗啦啦 一串下来十几个单词不用换气的,英文 单词啊,那得多少个音啊!而且那口气 特学术,让人一看字幕就知道是这个家 伙在说话了(我听原音的话无法从音色 上听出这是谁在讲话)。这就是语言个 性。这又涉及写作水平了,晕…… 对于新手而言,要让语言富有个性是比 较难的,这时候我们主要靠场景进行限 定了。比如两个人在谈话,说话的肯定 不是A就是B,或者几个人在场,但有对 话的就那么两个,这时候,如果对话比 较简短的话就不需要附加神态、动作、 语气等描写,如果有一定的情绪,也是 通过对话内容和标点符号来表现(比如 激动的情绪用感叹号之类的,此间按下 不表)。比如—— 【“他怎么了?” 玄澈以目光示意,妇女忙 说:“泠……六殿下他前日受了凉,高烧 不止。”玄澈一时没作声,那妇女双唇一 咬,扑通一声跪在玄澈面前,哭喊 道:“求太子殿下救救殿下吧!殿下快不 行,他已经烧了一日了!” “怎么不 叫太医。”① “那些人……”妇女咬着 唇不说,年锦却附上耳朵轻声说:“主子 忘了,六殿下的母妃只是美人……” “所以连太医也不愿意来?”② 年 锦低头默认。】 上面这段里的①和 ②都没有附加说话者的身份和情态,但 读者一看就能知道这是玄澈说的话,因 为这个场景里能开口说这些话的只有他 (太子身份),而且可以很容易联想到 这时候玄澈的表情和情绪——面无表 情,不悦。如果把文段改成——【“他怎么了?” 玄澈以目光示意, 妇女忙说:“泠……六殿下他前日受了 凉,高烧不止。”玄澈一时没作声,那妇 女双唇一咬,扑通一声跪在玄澈面前, 哭喊道:“求太子殿下救救殿下吧!殿下 快不行,他已经烧了一日了!” “怎 么不叫太医。”玄澈面无表情地问。 “那些人……”妇女咬着唇不说,年锦却 附上耳朵轻声说:“主子忘了,六殿下的 母妃只是美人……” “所以连太医也 不愿意来?”玄澈的声音隐含着一丝怒 气。 年锦低头默认。】 这就显 得啰嗦,而且让文段原本蕴含的静谧压 抑的气氛淡化了。如果改成——【“他怎么了?” 玄澈以目光示意, 妇女忙说:“泠……六殿下他前日受了 凉,高烧不止。”玄澈一时没作声,那妇 女双唇一咬,扑通一声跪在玄澈面前, 哭喊道:“求太子殿下救救殿下吧!殿下 快不行,他已经烧了一日了!” 玄 澈面无表情地问:“怎么不叫太医。” “那些人……”妇女咬着唇不说,年锦却 附上耳朵轻声说:“主子忘了,六殿下的 母妃只是美人……” 玄澈不悦 道:“所以连太医也不愿意来?” 年 锦低头默认。】 那就更糟糕,原本 文段里就有一定数量的“道”“说”了,现在 再来两个,实在厌烦。 看了上面这 个例子,我们就要说第二种通过变化格 式将动词省去的方法。 对比一下 —— 【“所以连太医也不愿意 来?”玄澈的声音隐含着一丝怒气。】和 【玄澈不悦道:“所以连太医也不愿意 来?”】 前者就没有“道”,后者却多 了一个出来。这就是格式变化的省略 法。 我们都知道,要写一个人说话 有三种格式—— 1、放前面,A 说:“……” 2、放中间,“……”A 说,“……”(顺便说一下,“不说也罢”大 人写的那个例子,动作描写在中间的时 候,后面要用逗号而不是冒号) 3、放后面,“……”A说。 还有一种 额外的,将说话内容单独成段——“……” A说,B如何,C怎样。 第一种前置式的就一定需要一个动 词,要么“道”“说”,要么前面说的用其他 词替换,而后面两种基本上都可以 将“道”“说”省略。比如——【“你!”雅娟哑口无言,……】 (这个例子可能比较偏向于用其他动词 替换的那个方法,没关系,我们再举) 【“不,没什么。”玄澈恢复了淡淡 的神情,“这棋局儿臣不懂,要怎么 说?”】(第二种,人物放中间。) 【“噢?”玄澈挑挑眉。】(第三种, 人物放后面) 【雅娟叹道:“最多 三年,三年之后你要怎么办?还是不告 诉他?” “三年?不,如果顺利,起 码十年之内他都不会知道。” 颜御 一如既往地露出温和笑容,雅娟却觉得 她一点也不了解眼前的人】(第四种, 说话内容单独成段。) 对比一下, 如果要将那个放中间的例子改称第一 种,就会变成—— 【玄澈恢复了淡 淡的神情,道:“不,没什么。这棋局儿 臣不懂,要怎么说?”】 这就没有 原来的好,一方面,这两句话本来就是 断开比较合适(话题跳跃);二来玄澈 的神情是一边说一边变换的,放中间就 比较形象;三就是“道”和“说”的问题,无 缘无故多出一个“道”。 即使是放后 面的例子改称第一种也不合适——【玄澈挑挑眉,道:“噢?”】或者【玄 澈挑眉道:“噢?”】 前者没有原版 的流畅,后者让人觉得玄澈一直挑着眉 头——别扭! 所以,这里提一个问 题,就是人物描是写放前放后还是放中 间或者另起一段,还要是结合场景表达 的,不要一味地为了避让“道”和“说”就把 所有的描写都往中间和后面丢。 最 后一种减少“道”和“说”使用量的方式就 是“不说也罢”大人说的用动作提携对 话。这很简单,大家都懂了,其中的注 意点就是相同的动作、神态不要重复出 现。 末尾总结强调一下,过多 的“道”和“说”固然不好,但一味避让也是 不对的。“道”和“说”要根据场景交替使 用,三种减少方□流使用,对话格式也 要富有变化。总是“道”,总是动作,或 总是把人物放对话后面,都会让人产生 另一种厌烦,那就得不偿失了。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