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胜堡是众多堡城的一个名称 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叶(1448年至1566年),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作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辽东镇等长城多个重镇。其中,辽东镇边墙,便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境内。辽东镇长城分为辽西边墙、辽东边墙、辽河套边墙。 明代在关外设“辽东镇” ,沈阳为“沈阳中卫”。明代长城按照等级分作镇城、路城、卫城、关城和堡城。而堡城就有100多座,东路辽阳西计有11座堡城,其中有长胜堡(茨榆坨)、长勇堡(彰驿站)、长营堡(沙岭堡)、长安堡、长定堡等。 堡是屯兵系统最小的单位,属第五级屯兵城。其屯兵数目,最少的有一百七八十名,最多的有四百余名。镇守堡的首长是“镇抚”和“百户”。是保卫长城防线的主要军事机构。每座堡城负责一段长城及其临近的烽火台防务事宜。堡城下设有总旗、小旗及台丁。堡城设在长城内侧,选择既能够设伏兵,又能够攻击敌人的有利地形修筑。 长胜堡城为方形,座北朝南,每面长约300米,原为砖造,堡城设有西、南两门,城堡四角建有角楼。城墙高为7米顶宽4米,城墙门洞宽有3米,为砖砌圆拱式。修建堡城基本是就地取材,以青砖做基,用土坯垒砌而成,少量的石块由外地运来。堡城内驻守官军499名,有粮仓、水井,也有官丁家眷,也有老百姓、店铺等,是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堡城内有寺庙西平寺一座,信徒可以到寺庙烧香拜佛。据民国19年《辽中县志》记载“西平寺,在县城东二十五里刺榆坨村中,明时建筑,年月未详。” “西平寺碑 ,有二。一为明万历巳酉驻守长胜堡定辽后卫指挥佥事杨万鹏建立。二为清崇德癸未年建立。现均字迹模糊,风雨剥蚀,无从勾勒云。” 西平寺以及两块石碑在1947年被国民党飞机炸毁,现已荡然无存。在堡城西门的西山上设有教军场和演武厅,再往西有军马场,即现在的太平村,当时叫马圈子。堡城即是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又是经济交流的中心。因此说,长胜堡不是因为有常胜将军经常打胜仗而得名,而是军事上东路辽阳西11座堡城中的一座堡城名称。 那长胜堡又是何时修建的呢?据《全辽志》记载,“长胜堡的建筑年代,早期是在正统七年(1442年)”。通过推算,长胜堡的建筑年代据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那又何时改为茨榆坨呢?据中华民国19年《辽中县志》记载:“长胜堡城,在县东二十五里,以西平寺二碑考之,则是堡于明季不称茨榆坨,而一长胜名焉”。这说明在明朝时期不叫茨榆坨,而称长胜堡。长胜堡的现今位置,在茨榆坨老学校附近。砖已被拆除,城砖散见于地面和当地住房的院墙上。清兵入关后,人们根据当地西山沙坨上长满了刺榆棵子,定名刺榆坨。传说在日伪时期有姓俞在当地有权势,此地名对其家族不利,将刺改为茨,便成为现在的茨榆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