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合山高铁吧 关注:5贴子:46
  • 4回复贴,共1

合山:向现代化宜居宜业城镇转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代表全市镇级领先水平的合山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 民生保障:先行先试亮点纷呈 对群众来说,最大的幸福是安居乐业,合山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镇委镇政府把优化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大手笔投入民生各项事业建设,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 近年来,合山镇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完成镇自来水厂扩容工程、省级文化站工程、文化广场工程、卫生院新门诊楼工程、国投商住小区硬底化工程、中心街改造工程、振阳路地下排水道、猪仔冽市场下水道、正区路、龙岗路、新园街、吉祥街、向前街、河堤风景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丰垌里寮烟墩饮水工程、大 水库移民、合山水库移民新村工程和敬老院新大楼等工程。修建了东刘婆濑围、马鞍陂水毁工程、六井陂、丰村蒲鱼垌桥、烟墩鸭乸陂、婆濑垌、丰垌龙庆村仔桥、东河小学桥、东河站背陂、深水河猪山陂、那石那洋蓄水坝和里寮朗尾桥等工程。完成村村通道路硬底化100多公里,解决了自然村通行政村的行路难问题。 得益于不断创新先行先试,合山在多项工作中成为省、市的试点,走在全市、全县前列,探索出有益的做法与经验。如创建全市第一支镇级专职消防队,配备专用消防车;健全综治信访维稳系统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规范化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新农合、新农保的参保率分别达100%和90%;出版阳东县第一部镇级文化典籍《合山民俗文化》。丰垌塘寮村、合山居委会分别成功创建为省卫生村和省宜居社区。文化、卫生、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合山镇先后荣获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广东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镇、阳江市农医工作先进单位、阳江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阳江市文明镇、阳江市技术创新试点镇、阳江市维稳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撰文/许秋月 图片/合山镇委镇政府提供

大力发展花木基地等新兴特色农业。
合山镇是阳江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较为活跃地带,325国道、开阳高速公路贯穿全镇,境内有两个高速公路出口,距阳江港35公里,距广州200公里,有粤西唯一一家民用飞机场,交通便捷,纳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规划开建的广东西部沿海高铁,将进一步拉近粤东西北的空间距离。从合山在粤西的位置看,地处粤西东北部,是粤西连接珠三角的重要桥头堡。依托市、县“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的趋势,合山的区位优势得到显著提升,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地区变为开放的“前沿地带”。


1楼2013-09-24 12:52回复
    ■“十二五”展望 “十二五”时期,合山镇委镇政府提出,要突出加快发展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的新路子,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根据合山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建设“富民强镇、幸福合山”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推动“三化一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镇委书记钟伟彪:
    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合山镇要牢牢把握“富民强镇”的这个核心,凝心聚力搞建设,真抓实干谋发展,强力推进阳东县副城区和阳江市宜居示范镇建设。着力做到“四个围绕”,促进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围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确立现代产业新体系;围绕推动农村农业发展,拓宽农民增产增收新渠道;围绕统筹推进副城区建设,构建特色城镇化新格局;围绕全面发展民生事业,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新成果。同时,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提供组织保证。 镇长黄继承:
    未来五年,是合山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围绕建成“富民强镇,幸福合山”的总体目标,全面实施“强工稳农、宜居兴商、普惠民生”发展战略,推动“三化一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合山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突出构建新格局,推动“三化一业”协调发展;突出加强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突出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努力为实现幸福追赶提供坚强保障;突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活力十足的工业园区。


    2楼2013-09-24 12:53
    回复


      环境优美的河堤路成镇区新景。 城镇建设:宜居宜业展现活力 走进阳东县合山镇区,新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街道商业繁荣人车如流。日新月异的变化折射出这个新兴城镇的活力与速度。
      按照“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思路,近年来合山镇不断加快推进城镇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合山特色的宜居城镇。完成合山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不断完善镇区配套建设,改善镇区基础设施,建成河堤综合市场、计生大楼、中心法庭、司法所、卫生院门诊大楼、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站、供电大楼等城镇配套设施,完成河堤风景路、镇区东出口路段、乐园商业大街、环镇路、振阳路、新市路等骨干道路建设,形成贯通全镇的路网格局;完善建成区排水系统建设、亮化和绿化工程;开发建设新城20万平方米商住地,裕达、怡华、合和雅苑和合兴家园等多个商住小区相继建成,环豪倚龙居项目正在规划筹建。 据统计,合山镇2011年镇建成区总面积6.4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51.2%提高到2010年的62.7%。配套完善的设施环境、服务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促使合山吸引了大量的外地人进驻本镇投资置业,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人口的集聚。目前镇区积聚人口已达3.5万人,中心镇的架构已初步成型,功能设施不断完善,为今后推进县城副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楼2013-09-24 12:54
      回复


        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 新型工业化提速发展。近年来,合山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惠的工业发展政策,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全镇共开发工业用地100多万平方米,引进工业项目40多个,完成招商引资额20多亿元,绿源、嘉合、木森、金鹏、化工城等一批工业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并产生效益。加强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引导化工、针织机械等传统企业聚集生产,建设占地2.4万平方米的“合山化工城”,引导全镇30多间化工企业进城聚集生产,完成了针织机械产业的改造升级。工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针织机械、化工、木制品等为支柱,印刷、食品、电子、文具、五金等多种行业全面发展的格局。全镇工业产值以年均20%速度递增,目前共有工业企业300多家,亿元产值企业由2005年的空白发展到2010年的3家,规模上企业由 2005年的7家增加到2010年的13家。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完成全镇的全部村委会办公楼房化和村村通硬底化道路建设,创建丰垌龙塘村、塘寮村和镇区李祺新村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成丰垌村、里寮村、烟墩村安全饮水工程。东源水鱼场、中华鳖养殖场、白朗垌香蕉基地、海大养殖基地和丰多采5家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建成,创建绿化苗木基地6000多亩,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09元,比2005年4913元增加1696元,年均增长6.11%。 商贸旅游稳健发展。粤西首家五星级酒店——阳江温泉度假村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特色温泉旅游新亮点。引进县十大重点项目阳东山水绿洲度假村项目,镇区建成上档次的新东海酒店。城乡贸易活跃,商贸流通畅顺,餐饮服务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亿元,比2005年2.24亿元增加2.59亿元,年均增长16.61%;2010年旅游总收入7986万元,比2005年4545万元增加3441万元,年均增长11.93%。


        4楼2013-09-24 12:54
        回复


          2011年6月1日 ,副省长林木声到合山视察城镇化建设 阳江向东看,合山正崛起。 合山作为首批省级中心镇和阳江市唯一一个省小城镇健康发展综合试点镇,近年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势发展,加快“三化一业”发展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由老牌工业镇向新兴工业强镇、传统农业镇向现代化宜居城镇转型。 过去五年,是合山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翻番,新型工业化提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在2010年《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中,合山入选镇域经济发展实力阳江十强。 ■“十一五”回顾 经济发展:迈入阳江镇域经济发展十强 五年来,合山镇经济保持稳步较快增长,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排位不断靠前。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8.9亿元,是2005年的2.13倍,年均增长16.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万元,是2005年的2.84倍,年均增长24.2%,总量位居全县各镇第三位;工业总产值12.4亿元,是2005年的2.16倍,年均增长16.33%;农业总产值3.15亿元,比2005年1.93亿元增加1.22 亿元,年均增长10.2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8亿元,是2005年的6.14倍,年均增长43.78%。同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均保持大幅增长,分别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在2010年《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中,合山入选镇域经济发展实力阳江十强。


          5楼2013-09-24 12: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