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二、停车总体发展策略
1、停车发展模式: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为补充。
2、车辆拥有管理政策:推行拥车者自备车位。
3、配建停车场建设政策:
(1)提高配建停车位指标,监督管理,严禁挪作他用;
(2)实行配建公共化;
(3)新建住宅宜采用较高标准配建停车场。
4、路外公共停车场建设政策:
(1)加快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对控规中所确定的停车场用地应严格控制,不得随意改变用地性质;
(2)节省土地资源,停车形式灵活多样,总量控制,分散布局;
(3)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停车场,采用政府指导、市场经营模式。
5、路内停车场建设政策:
(1)严格限制路内停车,控制路内停车总量;
(2)根据停车需求确需设置的路内停车场,其选址必须符合限制条件;特殊地段设置路内停车应进行交通分析论证;
(3)主城区停车紧张的住宅区附近,可利用交通条件较好的支路设置夜间路内停车场;
(4)逐步推行路内停车场的管理。
6、区域差别化政策:根据城市布局和用地,实现停车设施供应区域差别化,分为限制供应区、平衡供应区、扩大供应区三类在停车建设指标上采取差别化管理,同样在停车管理政策上也突出差别化管理的特征。
7、主要交通走廊、客流走廊停车政策:布置“P+R”停车换乘设施,实现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的有效转换。
8、交通枢纽停车政策:在火车站、快速公交等大型交通枢纽地区,结合对外交通干道,布置公共停车场。
9、停车收费政策:
(1)建立统一的停车收费管理机构;
(2)费用体系由外向内逐级递增,形成显著的收费水平级差关系;
(3)提高路内停车场收费标准;
(4)与“停车+换乘”配套的停车场,采用低廉的收费标准或免费停放。
10、停车场技术、管理政策:
(1)停车场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强化规划、管理一体化;
(2)鼓励和保障高科技应用,鼓励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3)路外停车场/库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在主要地区建立停车诱导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