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教吧 关注:51贴子:94
  • 6回复贴,共1

你拿什么来求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1楼2013-09-27 12:09回复

    作者:龙在天 QQ:47736729
    经常有人在网上向我咨询学道修行之事,甚至还有不少人说学道的目的是想超脱轮回,不在五行中。嘿,好大的愿力啊,好大的志向啊,由不得我不肃然起敬,当然也由衷的喜悦。可和他们再聊下去,我就无语了,原来他们一个个都只是嘴上说说的,毫无半点诚意,而我还傻乎乎的当真了,把妄心当真心,是我识人不明,就因为他们说自己想修道得道,我就将他们引为同修,是我太莽撞了。尤其是一个网友,一边玩着QQ游戏,一边和我说想学道超脱,我的心就彻底凉了。要学道,必先求道,道虽不远人,但道也不叩门。可多数人连求的诚意都没有,这又如何入道呢?
    随着接触的来求法的人多了,我也逐渐由一开始的愤然,到涩然,最后到坦然了。见得多了,心情反而出奇的平静下来。真正是见识了,果然,上士求道和中、下士求道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心性上。根基深厚之士来求道,不管对方功夫如何,首先把自己放得很低,言谈举止必然小心恭谨,不管对方说什么,即使是毫不客气的指责,自己都绝不动怒,而是虚心受教,低头反省,而不是白眼一翻,反唇相讥:你是谁啊?你说我这些,你自己又怎样啊?……
    很多人都想做上士,可惜自己实在做不来。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料,其实很多都不用试,只要站出来说上两句,就已经把自己的底给露出来了。比如昨天有一个40岁的女子在网上向我咨询学道,说她这些年苦寻明师而不得云云。这种话我已经听得太多了,耳朵都听起茧来了,不像以前那样心动了。听了后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笑。我问她为学道曾经付出过什么,她说付出过时间和金钱,但没有损失过什么。说以前曾入终南山寻师未果,后来回家也断断续续的自己练,为什么断断续续呢,用她的原话是:“只因每次都有问题,如意守下田,小腹疼痛,等等吧,所以暂停后,不甘心,又修炼。还是不得要领。”


    2楼2013-09-27 12:10
    回复

      我汗,原来她不得明师传授真法,就自己盲修瞎练,自己胡乱去意守丹田,估计意念过重所以肚子痛,这怎么行?我不知道她干嘛要意守丹田,估计也是实在没办法了,先胡乱用这个方法来练练了,这样意守一辈子也不是修炼啊!我就问她为何至今没有寻到真师。她先是说:“机缘未至吧。”后来又补充了一句:“自己也没有四处求法。”她说前一句的时候,我就暗自摇头,觉得她说这话,就不像一个修行中人。不先反省自身,而是推诿于机缘不到,这如何能行?机缘不到,必然是自己的诚心、德行等等还有所欠缺,是自己各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她有什么诚心和德行,能让鬼神为之感动,能让真师喜而接引?她说自己机缘未至,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她缺的不是别的,就是机缘了,一旦机缘到了,她立马就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好在她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又补充了后一句,承认自己也没有为修行付出过什么。不过她辩解道:“人生在世,不可以只追求自己的目标,我还要顾念父母和孩子,所以我说机缘,时机未到,缘分未到。”按她的字面意思,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只要她不顾念父母孩子了,她的机缘立马就到了?这位大姐还真有意思!我回复说:“世事看不透,恩爱放不下,还谈什么超脱五行?就你上有老下有小,难道我们都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不成?就你要尽责,我们就不需要了?”她说:“要先安排好这些人和事,了了自己的责任,才能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我越发皱眉,学道不离红尘,闹处炼神,静处练气,她那口气是要把红尘的人事都了脱了才肯去学道,这是大谬。我们这些弟子,个个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包括师父都有自己的家庭,也有的祖师也在乡下务农,也有家有子女的,只有少数几位祖师爷离了家庭常年以行乞为名在外漂泊,或是在山林中修炼。谁说要修炼就一定要抛家弃子的?难道我们就不是义无反顾的在追求修道吗?一旦机缘成熟,这些业缘自然就了脱了,可以潜心修炼了,家师反复教我们凡事要看淡而不要看破,放下并不等于放弃。只要放下执念,即可入道。难道一定要彻底抛弃才能放下执念?等她把这些都安排好,只怕机缘早就错过,自己也七老八十了,还学什么道?就像《为学》里面讲述的贫富二僧计划去南海礼佛,结果贫僧只带着一瓶一钵就去了南海,而富僧要准备一艘大船才肯出行,结果他还没有安排好的时候,贫僧就已经满面春风的回来了。
      她开始逐渐和我辩论起来,甚至愤愤然的说难道你们都是男女双修吗?难道你们就不结婚吗?你让别人放下,你怎么不放下呢?


      3楼2013-09-27 12:11
      回复
        我无语了,我是让她放下执念,她就以为我要她彻底放弃。我的每句话都是在点化她,可她每句话都是反驳我。最后我忍不住问她为何不知反省,反倒一味和我争辩。她居然说:“当然反省,吾日三省吾身,虽不至,不远矣!”我忍不住哈哈大笑道:“不远矣?恐怕还远着呢!”我心想,你不肯受教,不愿低头。恐怕不是机缘未至,而是你生生的错过机缘。纵然有明师经过想点化于你,你也未必听得进去。明明已经谬之千里,还说自己不远矣,真是笑煞旁人。她这是求道的心态吗?我叹了口气,又想到《龙门心语》里面最后几句话:“大众,只因你,贡高我慢化你不得,好言善语说你不得。疑惑不信动你不得,业重罪深拔你不得。嗔怒诽谤正你不得,喜欢奉承拗你不得。虽有慈航渡你不得,虽有金丹付你不得。虽有天机转你不得,虽有神通传你不得。虽有慧光照你不得,虽有神通度你不得。生死到头留你不得,忏悔回心自然自得。”古人总结得真是精辟,入木三分啊!且不说她说顾虑得有没有道理,但她一开口,就不是真心修道人说话的口吻。记得以前我也向人求教咨询,对方但有指责,我无不诺诺受教,不敢出言辩解,总之多多反省自己就是了。既然是向人家求教,那就要有一副求教的姿态,必然要把自己放低,诚心受教,无论对方说什么,都不与之争辩才是,对方倘有只字片言让自己如梦初醒,那就是自己的贵人了。更加要虚心对待才是。似这位大姐,枉自求道这些年,却连这个基本道理都不知道,把贡高我慢揣在怀里,以我执开路,真不知道她是在用什么求法?也许,她不是没有遇到过真师,只是她这习气太重,错过了也未可知。你一开口,她就要反驳,试问哪个真师敢收这样的弟子?有个朋友看了她的聊天记录说得好:她不是要找真师求道,她是要找救世主,直接度她升天。


        4楼2013-09-27 12:12
        回复
          不久前,还有个女子来找我,说想学道出轮回,说如果这世出不了,来世接着修。差点又让我感动一回了。我照例问她:“拿什么来求?”她说:“我一无所有,就是诚心了。”好家伙,又是一个标榜诚心的。她说我执太苦,不想再落凡尘。正好那几天,我在网上看平江不肖生写的《江湖奇侠传》,边看边写一些解读感悟,打算写完后给大家看看共享。当时我就顺手发给她,想让她看看里面的人为了求道是如何之苦,尤其是书里开篇就写的主人公柳迟,为了学道,少年之时就离家和乞丐为伍,希望在乞丐中找寻真师。本以为她看了这些故事会有所触动,结果她说这书里都是写的法术,江湖纷争,她不喜欢看,她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是没啥耐心的。我问:如果你拜师了,你的师父天天让你做你不喜欢的事,你怎么办?她说如果这个师父可以让她得道,做什么都愿意了。所以她要问清楚我的师父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本事,够不够资格教她。我问:“你比书里的柳迟如何?”她说当然不如了,人家天赋异鼎,那么小就知道要学道。但她只是万事随缘,不想强求。她说:“只要是我缘分中的师傅,我一定要求的,所以俺有一问,贵师傅是何等样的人物?”我问:“柳迟三年中混迹于乞丐中,为了是什么?”她说:“就是找他的师父啊,我也是啊!”那我问她:“他凭什么就认定那个老道是他的师父呢?”她回答说:“缘分使然,心有灵犀。”她这种回答让我愕然,问她多大了。我当时真以为她是小孩。结果她说39岁了。我更加愕然。良久,我叹息道:“你恐怕不是真心学道的人,这本书你白看了。”她说:“也许求道太过心切了,太过冒失了。”我哑然失笑,说:“你根本就没有心,还谈什么太过心切了。柳迟那样的人,才是真正心切,三年来未遇到一个师父,有一次在山里见了一个老道士,也不认识人家,低头就拜。不像你这样挑三拣四,问来问去。


          5楼2013-09-27 12:13
          回复
            我仔细认真的看完您发的帖子,受益匪浅,谢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20 10:14
            回复


              9楼2016-02-02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