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吧 关注:1,676贴子:8,420
  • 2回复贴,共1

三达德与三不可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孔子在《论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在《中庸》又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朱子说:所谓达德者,天下古今所同德之理也。达德,即通达的大德。《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天谓之达道,在人谓之达德,达德差不多便是达道。天藉由达道顺行万物,而人藉由达德贞健发展。
达德是境界,不是工夫。知者何以不惑?仁者何以不忧?勇者何以不惧?如何成为知仁勇之人?答案是忠孝,忠孝既是基本工夫,也是最高境界,彻上彻下。殷有三仁,便是三达德的典范,而其实他们所做的不过忠孝而已。忠孝是宇宙之奥妙,圣贤之法宝。天地万物皆由此生成并持续存在。
佛家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句话,说的是庸人凡夫俗子,对於圣贤而言,一切心皆是可得的,因为圣贤只有一贯的忠孝之心,过去心是忠孝,现在心是忠孝,未来心也是忠孝,一切思想言行举止皆由此开出,除此之外,别无贰心——《中庸》说: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圣贤忠孝不贰,所以其心昭然可见,而德行高远又神秘莫测。中人以下,不能一心秉守忠孝,乃有不可得之叹——过去流於酒色财气,现在流於物,未来流於愚,世间万物无时无刻无不动摇他的心志,其心如何可得?
所以,忠孝是良知、是自性,是本心,是大我,是宿命,是至善、是大学、是中庸、是清虚净明,是戒定慧,是因信称义,是清真……。忠——是中,是吾道一贯、是为物不贰、是天行健、是信、是诚、是敬、是义、是三月不违拳拳服膺、是守死善道、是忠信笃敬、是虔诚……。孝,是仁、是悌、是报本反始、是感恩、是合一、是回归、是爱、是慈悲、是同情同理心……。
父母的慈爱,只能在子女行孝中去发现,这就是舜何以孝感动天的原因。不是因为父母慈爱,所以做子女的才孝,而是我们抱著孝,才能发现并带出父母的慈爱,所以对於舜而言,他依然是活在父亲瞽叟的慈爱中的,这便是他孝的动力。而我们因为对父母的孝而爱惜自身,进而爱惜他人的身体,并同理地理解他人对其父母的情感,及他人父母对其子女的情感,而又衍生出对世间所有生命乃至万物的恻隐,这就是《论语》有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原因。无论孝是”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都不妨碍孝作为吾身践形履道之基本的事实,横渠先生作《西铭》,明白这忠孝不只是对吾生身父母,也是对天地父母。
忠孝转乾坤,忠孝昭鬼神,能行忠孝者,一贯天地人。
此时此刻做不到忠孝没关系,关键是要在心中种下忠孝的种子,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则有朝一日必然有机会享有忠孝的果实。


1楼2013-09-27 12:13回复
    来顶下


    2楼2013-09-28 09:45
    回复
      对。心中必有忠孝才可以成大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10-08 0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