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皆设于鼎西,西肆(38)。肵俎在羊俎之北,亦西肆。宗人遣宾就主人,皆盥于洗,长朼(39)。佐食上利升牢心舌,载于肵俎(40)。心皆安下切上(41)。午割勿没;其载于肵俎,末在上(42)。舌皆切本末,亦午割勿没;其载于肵,横之。皆如初为之于爨也(43)。佐食迁肵俎于阼阶西,西缩,乃反(44)。佐食二人(45)。上利升羊,载右胖,髀不升,肩、臂、臑、、胳;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短肋一、正肋一、代肋一,皆二骨以并;肠三、胃三,长皆及俎拒;举肺一,长终肺,祭肺三,皆切(46)。肩、臂、臑、、胳在两端,脊、肋、肺,肩在上(47)。下利升豕,其载如羊,无肠胃;体其载于俎,皆进下(48)。司士三人,升鱼、腊、肤。鱼用鲋,十有五而俎,缩载,右首,进腴(49)。腊一纯而俎,亦进下,肩在上(50)。肤九而俎,亦横载,革顺(51)。
【注释】
(38)西肆:东西陈设,以东为上。
(39)长朼:谓宾长先洗,众宾客后洗。
(40)佐食上利升牢心舌:利,亦佐食;佐食上利,即上佐食,与之相对,则称下佐食;升,从鼎中升出;牢,即羊豕。
(41)安下切上:安,平也;安下,平割其下。
(42)午割勿没:午割,从横割之;勿没,中间相连不切断,末在上:即正立着放。 (43)皆如初为之于爨也:言凡此皆于烹煮之时已切好。
(44)佐食:即上佐食。西缩:犹“西肆”,谓东西陈放,以东为上。
(45)佐食二人:即上佐食和下佐食。
(46)上利:即上佐食。长皆及俎拒:长,长度;拒,同“距”;俎距,俎相邻二足之间的横木。
(47)肩、臂、臑、、胳在两端:两端,即俎之上下两端,肩、臂、臑为牲之前体,置于俎之上端,、胳为牲之后体,置于俎之下端。脊、胁、肺,肩在上:脊、胁、肺为牲之中体,置于俎之中央,肩为牲之前体,置于俎之最上端。
(48)下利:即下佐食。进下:下端朝前。
(49)缩载:直接载之于俎。进腴:腴,指鱼腹;进腴,谓每鱼以腹向神也。
(50)腊一纯而俎:谓左右半皆载于俎。
(51)革顺:革,皮也;革顺,谓肤不去皮,列载于俎。
【译文】
俎都设在鼎的西边,东西陈设,以东为上。其中,肵俎设在羊俎的北边,亦东西陈设,以东为上。宗人要求宾客到主人跟前,都于洗中洗手,宾客之长先洗,众宾后洗。上佐食将心、舌从羊、豕之鼎中升出,载于肵俎之上。心都是切平下方,切掉上方,中间横割之而不切断;载于肵俎时则立着放。舌都是切去两端,中间亦横割之而不切断;载于肵俎时则横着放。凡此皆于先前烹煮之时已切好。接着上佐食将肵俎迁到东阶的西边,东西陈放,以东为上,放好后返回。佐食有上佐食和下佐食二人。上佐食将羊之右半体从鼎中升出,载于俎上,去髀,又将前胫骨和后胫骨载于俎上;将前脊骨一块、中脊骨一块、后脊骨一块和后肋骨、中肋骨、前肋骨各一块,都二骨相并载于俎上;又将肠三截、胃三块,其长皆及俎相邻二足之间的横木,载于俎上;又将整肺一块和切成小块的祭肺三块载于俎上。其中,牲之前胫骨放在俎的上端,牲之后胫骨放在俎的下端,脊、肋和肺放在俎的中间,肩则放在俎的最上端。下佐食将豕之右半体从鼎中升出,载于俎上,豕俎所载和羊俎相同,只是无肠胃而已;牲体载于俎上,在进献时皆以下端朝前。司士三人各将鱼、干兽和肤从鼎中升出,载于俎上。鱼用鲫鱼十五条,直接载于俎上,鱼头朝右,在进献时则以鱼腹向神。于兽则左右两半皆载于俎,在进献时亦是下端朝前,兽肩放在俎的最上端。肤九块横着载于俎上,肤不去皮,列载于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