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龙吧 关注:36贴子:530
  • 3回复贴,共1

【名词】隐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旧指隐居不仕的人及对应的一种文化
1.旧指隐居的人。 2.借指因对某事物不关心或因厌倦表示沉默而不出头露面者。 3.指有条件·有机会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担任,或已经担任领导职务却辞退的在某一学科有一定影响的学者。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在仕途,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


1楼2013-09-28 07:25回复
    主要内容 真隐士的人格特点是寻求诗意的栖居,是人性的一种回归,是对仕隐情结的一种解脱。如孔子周游列国累了,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大小诸侯尔虞我诈,便要到自然中去逍遥;陶渊明在仕途上倦了,便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假隐士的社会角色是官迷、财迷、名誉迷。安贫乐道,就是隐士高洁人格的最重要的特征。例如,东晋大隐士陶渊明在穷困潦倒时,就唱:先师有立训,忧道不忧贫,贫富常交战,道胜五成颜。隐士从来都是贫困的,但其精神却是富有的。有了做人的精神,你便有了做人的骨头。


    2楼2013-09-28 07:25
    回复
      相关文字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或是振衣而归的高士情怀,或是陶醉其中的怡然自乐。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凄凄。--刘安:《招隐士》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隐居的心,俗世中人谁会懂,恍梦中身在九岭。--王坚:《九岭隐士传奇》吾乃龙洞山下隐士皇甫讷也。欲从故人东皋公出关东游,并无触犯,何故见擒?--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5楼2013-09-28 07:26
      回复
        朋友圈严重雾霾了,我要努力赚钱。。。不然以后连朋友圈也看不起了[FACE WITH TEARS OF JOY][FACE WITH TEARS OF JOY][FACE WITH TEARS OF JOY]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1-27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