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父爱阴阳永相伴
林小楼的童年回忆里,承欢父母膝下的快乐时光并不多。林小楼的父亲是一个跑单帮做玉石生意的小商人,常年要在海外奔波,赚一个玉石的差价养家。然而,如此辛苦赚来的钱,面对五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读书费用就显得捉襟见肘。时常的,父亲出一趟远门,风尘仆仆地回来,看看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摸摸瘪瘪的钱袋,只能长叹一声。
林小楼8岁那年,父亲从外面回来,忽然问小楼:“你愿意去剧校读书吗?”
一个8岁的孩子,哪里知道戏校是什么样的地方。面对父亲复杂的目光,林小楼拼命点着自己的小脑袋——直到多年后,她才明白:父亲当时的目光里,藏着太多因为养不起儿女,只好送到这种寄宿学校减轻负担的悲哀;更藏着太多对女儿的内疚……
怀着忐忑和兴奋,林小楼就这样懵里懵懂地跟在父亲身后,踏进了戏校的大门,从此,离开了贫寒却温暖的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寄宿生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林小楼逐渐适应了戏校里苛刻的生活,很快,她参演的《乡野人》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童星奖”提名。小小年纪的她开始展露表演方面的天赋。那以后,在每个周末和假期,她也可以离开学校回家,享受父母的疼爱和家的温暖了。
不过,至今对“周末回家”最深的记忆,依旧是一片白色——关于医院的特有的惨白——九岁那年,林小楼就在父亲的病历上,看见了“肝硬化”这三个字。那时候的她还不懂得这三个字背后带着死神张牙舞爪的影子,却亲眼目睹父亲一天天地消瘦,经常性地呕吐。有四五年的时间,她的周末假期,就消耗在陪父亲去医院、插胃管、做胃镜、做透视,眼睁睁看着病魔对父亲肆无忌惮地折磨。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长大,长大了赚好多好多的钱,就可以让父亲不再那么累,可以好好的休息。
然而,父亲终于没有等到女儿能赚钱的年龄……
15岁那年,林小楼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剧校里也成了不可取代的主角。父亲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了,终于在元宵节前又一次昏迷,住进了医院,而且不再清醒。那天,林小楼正在表演《摇钱树》,扮演的是哪吒,已经演了无数遍、熟极而流的角色了。当她耍了一个双枪亮相时,不知道为什么,枪头却突然掉了下来!似乎是某种预兆。散了戏,林小楼匆匆赶往医院,发现昏迷了好几天的父亲居然醒了!
当时的林小楼,几乎喜极而泣了,因为在父亲昏迷的多天里,医生已经下过断言:如果病人醒过来,那就没事了;如果一直昏迷,恐怕家属只能准备后事了——现在,父亲醒过来了!阴霾了多少天的天空也亮了!怎不叫她高兴?!
醒过来的父亲,跟林小楼说了许多许多话,多到让林小楼都感觉到父亲像是要在今天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呢。父亲的醒转,给了她太多的兴奋,以至于让她忽略了许多事情,包括忽略了,世界上有个词语,叫做“回光返照”……
接下来的三天里,林小楼的神经依旧被“父亲即将康复”的兴奋感刺激着。直到母亲打电话来戏校,委托一位师姐叫她赶往医院时,她还不慌不忙地慢慢走……直到医院走廊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从她身后奔过,她下意识地回头,看到姐姐满脸泪痕地冲过去!这时候的林小楼,才感受到恐惧袭来的危机,紧随着姐姐奔进病房——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那张曾经承载着父亲被病魔折磨的身躯的病床,如今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那床边的围帘上,满是惊心动魄的黑色血迹,记载着父亲告别人世时的痛苦和不舍……
以后的好多年里,林小楼关于这段日子的记忆,都是混乱又清晰的,她清楚地记得在太平间见父亲最后一面时,握住父亲的手,感受那热量渐渐消散的感觉……更重要的,她记得自己一路的拖延,最终失去了和父亲告别的机会!
这份痛苦像毒虫噬心一样,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折磨得久了,渐渐地,似乎转化成了对父亲的怨:你为什么不等我呢?!你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亲口告诉我啊!从8岁被送进戏校,你只是鼓励我、安慰我,却从来没有亲口告诉过我:你究竟爱不爱我这个女儿?
这个疑问的答案,却在五年之后,才呈现在林小楼面前:那是她从戏校毕业的那一年,因为不合理的校规,她要参加当年的本科考试,就必须得把自己的文凭先偷出来才能报名——外表娇小柔弱的林小楼,骨子里却遗传了父亲的刚正和光明磊落。面对老师的默许,她宁死不肯偷文凭:“我不要做偷鸡摸狗的事!” 这个犟骨头的丫头,终于把老师逼急了,看着她问:“林文婷,你还记得五年前,我曾经去你爸的医院,陪了他一个下午吗?”
林小楼的眼睛立刻瞪大了,当然记得!那天,她接到通知,要参加华视的一个定妆会,因而不能去医院陪伴父亲。善解人意的老师,就主动替自己去了医院。难道,那天下午还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面对林小楼急切的目光,老师点点头:“那个下午你父亲告诉我:‘文婷这个孩子脾气非常倔犟,很任性,她需要有人在旁边,告诉她、教她。我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希望老师您能够指正她,慢慢地教导她’……”
去偷文凭的路上,林小楼潸然泪下,心中那个问号,也无声无息地消融了:原来,自始至终,父亲对这个小女儿,都是深深理解的。他对女儿的爱,纵然横亘着阴阳两界,但也从来没有间断地陪伴在女儿身边……
林小楼的童年回忆里,承欢父母膝下的快乐时光并不多。林小楼的父亲是一个跑单帮做玉石生意的小商人,常年要在海外奔波,赚一个玉石的差价养家。然而,如此辛苦赚来的钱,面对五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读书费用就显得捉襟见肘。时常的,父亲出一趟远门,风尘仆仆地回来,看看五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再摸摸瘪瘪的钱袋,只能长叹一声。
林小楼8岁那年,父亲从外面回来,忽然问小楼:“你愿意去剧校读书吗?”
一个8岁的孩子,哪里知道戏校是什么样的地方。面对父亲复杂的目光,林小楼拼命点着自己的小脑袋——直到多年后,她才明白:父亲当时的目光里,藏着太多因为养不起儿女,只好送到这种寄宿学校减轻负担的悲哀;更藏着太多对女儿的内疚……
怀着忐忑和兴奋,林小楼就这样懵里懵懂地跟在父亲身后,踏进了戏校的大门,从此,离开了贫寒却温暖的家,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寄宿生活。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林小楼逐渐适应了戏校里苛刻的生活,很快,她参演的《乡野人》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童星奖”提名。小小年纪的她开始展露表演方面的天赋。那以后,在每个周末和假期,她也可以离开学校回家,享受父母的疼爱和家的温暖了。
不过,至今对“周末回家”最深的记忆,依旧是一片白色——关于医院的特有的惨白——九岁那年,林小楼就在父亲的病历上,看见了“肝硬化”这三个字。那时候的她还不懂得这三个字背后带着死神张牙舞爪的影子,却亲眼目睹父亲一天天地消瘦,经常性地呕吐。有四五年的时间,她的周末假期,就消耗在陪父亲去医院、插胃管、做胃镜、做透视,眼睁睁看着病魔对父亲肆无忌惮地折磨。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长大,长大了赚好多好多的钱,就可以让父亲不再那么累,可以好好的休息。
然而,父亲终于没有等到女儿能赚钱的年龄……
15岁那年,林小楼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剧校里也成了不可取代的主角。父亲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了,终于在元宵节前又一次昏迷,住进了医院,而且不再清醒。那天,林小楼正在表演《摇钱树》,扮演的是哪吒,已经演了无数遍、熟极而流的角色了。当她耍了一个双枪亮相时,不知道为什么,枪头却突然掉了下来!似乎是某种预兆。散了戏,林小楼匆匆赶往医院,发现昏迷了好几天的父亲居然醒了!
当时的林小楼,几乎喜极而泣了,因为在父亲昏迷的多天里,医生已经下过断言:如果病人醒过来,那就没事了;如果一直昏迷,恐怕家属只能准备后事了——现在,父亲醒过来了!阴霾了多少天的天空也亮了!怎不叫她高兴?!
醒过来的父亲,跟林小楼说了许多许多话,多到让林小楼都感觉到父亲像是要在今天把一辈子的话都说完呢。父亲的醒转,给了她太多的兴奋,以至于让她忽略了许多事情,包括忽略了,世界上有个词语,叫做“回光返照”……
接下来的三天里,林小楼的神经依旧被“父亲即将康复”的兴奋感刺激着。直到母亲打电话来戏校,委托一位师姐叫她赶往医院时,她还不慌不忙地慢慢走……直到医院走廊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从她身后奔过,她下意识地回头,看到姐姐满脸泪痕地冲过去!这时候的林小楼,才感受到恐惧袭来的危机,紧随着姐姐奔进病房——可是,一切都已经迟了……那张曾经承载着父亲被病魔折磨的身躯的病床,如今已经空空如也,只剩下那床边的围帘上,满是惊心动魄的黑色血迹,记载着父亲告别人世时的痛苦和不舍……
以后的好多年里,林小楼关于这段日子的记忆,都是混乱又清晰的,她清楚地记得在太平间见父亲最后一面时,握住父亲的手,感受那热量渐渐消散的感觉……更重要的,她记得自己一路的拖延,最终失去了和父亲告别的机会!
这份痛苦像毒虫噬心一样,无时无刻不折磨着她,折磨得久了,渐渐地,似乎转化成了对父亲的怨:你为什么不等我呢?!你还有好多事情没有亲口告诉我啊!从8岁被送进戏校,你只是鼓励我、安慰我,却从来没有亲口告诉过我:你究竟爱不爱我这个女儿?
这个疑问的答案,却在五年之后,才呈现在林小楼面前:那是她从戏校毕业的那一年,因为不合理的校规,她要参加当年的本科考试,就必须得把自己的文凭先偷出来才能报名——外表娇小柔弱的林小楼,骨子里却遗传了父亲的刚正和光明磊落。面对老师的默许,她宁死不肯偷文凭:“我不要做偷鸡摸狗的事!” 这个犟骨头的丫头,终于把老师逼急了,看着她问:“林文婷,你还记得五年前,我曾经去你爸的医院,陪了他一个下午吗?”
林小楼的眼睛立刻瞪大了,当然记得!那天,她接到通知,要参加华视的一个定妆会,因而不能去医院陪伴父亲。善解人意的老师,就主动替自己去了医院。难道,那天下午还发生过什么故事吗?
面对林小楼急切的目光,老师点点头:“那个下午你父亲告诉我:‘文婷这个孩子脾气非常倔犟,很任性,她需要有人在旁边,告诉她、教她。我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希望老师您能够指正她,慢慢地教导她’……”
去偷文凭的路上,林小楼潸然泪下,心中那个问号,也无声无息地消融了:原来,自始至终,父亲对这个小女儿,都是深深理解的。他对女儿的爱,纵然横亘着阴阳两界,但也从来没有间断地陪伴在女儿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