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伯临终时我在整个电影中最喜欢的第二幕。说实话,以前看到其他版本,山伯都是对英台失望,对现实悲观,一气之下在楼台会就痛哭不止,乃至吐血,几乎当场毙命。我不喜欢这样的山伯。剧情突兀且让人难以理解。相比而言,电影里自然的多。吴奇隆的演技,在这一幕里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山伯和英台本想逃走,无奈被发现,山伯挨了打,身受重伤。英台的母亲确偏偏不放过他,还要去找他,让他写一封书信给英台,说明自己胸有大志,不在儿女情长。山伯不愿,但为了心爱的人,还是勉强同意了。他写下了英台的名字,脑海里浮现出两人恩爱的一幕幕,再也写不下去了。没有嚎啕大哭,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像个孩子一样难过落泪,埋下头,手中的笔颤抖着。真正的悲伤,不是呼天抢地,而是我铭刻你在心却不能和你朝朝暮暮。我承认,我完完全全被带入戏中,更来不及赏析吴奇隆的演技。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在看戏,仿佛自己也是剧中人,爱着他的爱,痛着他的痛,心脏和他一起抽搐,泪如泉涌。最终,山伯还是没写完那封信。可他走的时候,却又是那么安详,没有一丝怨气,有的只是对英台的无限牵挂。这才是我心中的山伯,这才是我心中的梁祝!
故事结束了,但我的心情远远不能平静。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好演员,也终于让我找到了心里完美的梁兄。吴奇隆的梁兄干净, 单纯,宽厚却又是可爱幽默的。我从来都把演员和他们演的角色分得很清楚,唯独这次,我忍不住去搜索吴奇隆的新闻,仿佛只有看到他现在过得很好,才能安慰自己梁兄没有死,有个很幸福的结局。
影片的主题歌和内容非常契合。与君分杯水,看似清淡的水,却蕴藏了丰富的感情。这也是梁祝的难演之处。有些演员也演的很好,可是因为年纪不是那么契合,纵然外形仍然可以出演,但我始终觉得,他们对于角色的处理有稍过之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有问题,而是当我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去演两个情窦初开的孩子第一经历爱情的伤痛时,会更多的参杂自己的已有的情感在里面。当时,吴奇隆和杨采妮还很年轻,他们来演,年纪是最合适的。可有时候太年轻,或许又不能理解爱情中的伤痛。令我惊讶的是那时的吴奇隆已经可以把握这么复杂的感情。看过他的生活经历之后,我想答案或许就在其中。恰好一个好友是他的忠实影迷,跟我分享了多年后他在快乐大本营的一个节目。当大家问他最喜欢哪个影片时,他毫不犹豫的说是梁祝。我想不光光是因为梁祝的故事和他所倾注的感情,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也许身在娱乐圈的他和梁山伯一样,本质都是淳朴善良体贴的人,都相信有真挚爱情的存在,都在和命运抗争,想要过自己能把握的生活。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无论如何,感谢这部电影,这对梁祝,确实是完美不可复制的。
后记:其实就像我文中提到,我对吴奇隆不是很了解。只是深深爱上他的梁山伯。因此也就在微博中提及自己的一点感想。没想到有许许多多热情的粉丝转载,鼓励我写。大家完全不介意我说自己不是他的粉,亦没有人来宣传,强求我喜欢他。我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如果不是大家的鼓励,我也不能够一鼓作气写出这么多的文字。其实我还有很多想写,却真的感到笔墨贫乏,写不出吴奇隆表演的精妙。果然有些感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虽然偶像和粉丝是不一样的群体,也不能划等号,但偶像的气质和人品是可以影响粉丝的。我想老大(这里我也随你们叫老大吧),一定会很幸福很开心,拥有你们这样热情,开明,随和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