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圣故里 旅游胜地》
——陵县东方朔故里省级森林公园创建纪实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人口59万。陵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京津济之间,距济南90公里,北京350公里,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
陵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远在夏、商、周时期,这里封为鬲氏国,秦置厌次县,汉置安德县,隋唐至明初这里一直是平原郡、安德郡、德州的驻地,为鲁西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陵县名人辈出,战国名将廉颇、汉太中大夫、滑稽大师东方朔就出生在这里,唐朝书法家颜真卿曾在这里任平原郡太守,手书“东方朔画赞碑”为国家一级文物现存于县文博苑内。
【条件优越 资源丰富】
陵县旅游资源丰富,县文博苑为国家AA级景区、全县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朔墓和气势宏伟、规模宏大的汉墓群绵延在神头镇一带;拥有2万多亩水面的“得月湖”、“仙人湖”像镶嵌在鲁西北大地上的两块宝石,水面鸥鸟飞翔、水底游鱼穿梭,是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理想去处。
这几年来,陵县林业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结合全县实际,确立了“兴林富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陵县”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林果、花卉苗木产业,鼓励群众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实现了“社会要绿,农民得利”的终极目标。目前,已初步建成边临镇、微王庄镇、郑家寨镇和前孙镇四个丰产林基地,面积达10万余亩;会王镇郭庄葡萄生产基地、神头蜜桃生产基地和丁庄乡日本甜柿三个生产基地,面积达一万余亩;发展国有小王庄林场、春艺园林花卉苗木和陵县金盛苗木花卉等六个大型苗木花卉基地,面积达12000余亩。“十一五”期间,陵县林地总面积由“十五”末的25.5万亩发展到33.5万亩,净增8万亩;全县绿化覆盖率由“十五”的24.2%提高到现在的29.5%。
陵县国有小王庄林场始建于1949年,西距陵县县城20公里,为陵县唯一的国有林场。林场交通便利,公园区域界线明确,林地权属清楚,林场总面积4528亩,有林地面积3900亩,森林覆盖率为86%。2008年,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森林公园”,根据林场现状,2009年陵县林业局提出了“生态旅游兴场”的战略,将生态旅游建设作为林场转型发展重点,努力打造其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疗养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林场内森林资源丰富,常见树种200多种,花草60余种,瓜果品种齐全。乔木主要有樱花、海棠、五角枫、黑松、法桐、丁香、木槿、紫薇、蔷薇、黑杨、白蜡、毛白杨、旱柳、国槐等,草本主要有茅草、黄蒿、芦草、狗尾草、问荆等,形成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景观效果。繁茂的森林植被,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林场内有各种野生动物40多种,主要有白鹭、野鸭、雉鸡、喜鹊、麻雀、猫头鹰、啄木鸟、兔、黄鼠狼等。其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的有12种,较为珍贵的有白鹭、布谷鸟、白头翁、画眉、啄木鸟等,具有较高的保护及科研价值。漫步林间,蝉鸣鸟唱,蝶飞曼舞,细细体味这自然的灵动与静谧,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与世外桃源。
【科学规划 分步实施】
规划建设的“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分两个景区,一是原国有小王庄林场,二是东方朔墓和汉墓群景区。整个景区可供人们在饱揽生态文化的同时,欣赏到厌次城的汉文化。公园内居民多为明代迁来居多,早有战国、三国时期,中有隋唐朝代,历史久远,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距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南3公里的盐场村自古就有九月九打兔子的风俗;大宗家战斗纪念碑位于距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2公里大宗家小学院内,系中共陵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1939年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在大宗家抗击日军的壮烈事迹,于1995年9月所建,碑名由杨成武将军题写,是缅怀先烈,激励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公园内还有刘鸭子庄、赵屯、刘东龙、尚马庵等富含历史典故的村庄,民风民俗丰富多样。
林场风景区建设日臻完善。近年来,每年筹资进行滚动开发利用,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境内水、电、路、通讯都有了长足发展,建设了占地200余亩的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观光园,另外建设藕池2处,新挖鱼池一处,林下养殖鸡、鹅2000余只,新建高级羽毛球会馆一处,建设星级森林人家一处,同时建设了一些相关的浏览和娱乐服务配套设施,具备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行、游、住、食、购、娱”基本条件,尤其在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科学考察、旅游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生态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疗养避暑、天然沐浴、青少年野营、文化娱乐、商贸洽谈”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东方朔墓和汉墓群风景区人文资源丰富。西汉文学家,汉武帝太中大夫东方朔就出生于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东方朔以滑稽著称于世,被称为中国曲艺的鼻祖、占卜业的祖师爷、谜语创始人和俗文化的先驱。他的才学、智慧、品德为世人所推崇,与“文圣”孔子、“武圣”孙子齐名,称之“智圣”,刘向的《列仙传》、应劭的《风俗通义》、班固的《汉武帝内传》都把他描绘为神人异类。东方朔墓位于神头西二华里处,直径32米,高四米,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唐天宝十二年,在平原君(今陵县)任太守,期间适逢安史之乱,颜真卿带领陵县军民奋勇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挽救了唐王朝,成就了一世英名。其中,高筑城墙、深挖壕沟、烧制绊马石等办法取得了“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的辉煌战绩。在陵县期间,颜真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手书的《东方先生画赞碑》现存于文博苑,为国家一级文物。
位于厌次古城的龙兴寺始建于公元476年,距今1535年,与东方朔墓是陵县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和人文景观。虽然该寺毁于建国之初,但每年的农历2月中旬至三月初,这里还是赶庙会的圣地,尤其是每年的3月3,周围几个省的群众和佛教信徒都会慕名而来。为打造这一旅游品牌,今年8月,总投资3亿元的东方朔森林公园龙兴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共分3期实施,配套建设东方朔文化研究院和智圣塔以及汉墓群千亩森林公园,恢复古厌次美景,展现千年古镇韵味。并在厌次河、笃马河两侧种植观赏性苗木,打造“壁河环翠”景观带。
秀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积淀,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良的社会环境,具备了建设东方朔故里省级森林公园的基本条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陵县林业局将以创建东方朔森林公园为契机,以建设富强、品位、幸福陵县为航标,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东方朔故里森林公园将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休闲、健身、康体的绿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