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孔雀鱼的过程中,特别是新手,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的小鱼针尾了,至于为什么会针尾,却一直没有搞清楚,导致自己繁殖的小鱼前仆后继,一窝窝针尾而离去,久而久之,在浅意识里便形成了小鱼养不活的概念。
下面简单说下关于针尾,初期也叫缩尾。
现象:孔雀小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初期缩尾),严重时缩成一锥形(后期针尾),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病因:分为2种成因。
1、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此归为1种,传染性针尾。
2、换水不注意水温是否一致,或者频繁换水,缸内24小时内水温不断的在波动,此归为1种,非传染性针尾。
成因说的很明白了,如何避免大家也该明白了吧,重在预防,而非在与治疗。
最后,说一下,对由于第2种原因形成的针尾,有的地方称做感冒,不具备传染性,小鱼体格强壮的,会自动痊愈,痊愈过程中,小鱼的尾巴会整个断掉,成为断尾鱼,然后再慢慢长出新尾。而对于第1种情况形成的针尾,传染严重,严重着几天内就会倒缸。
下面简单说下关于针尾,初期也叫缩尾。
现象:孔雀小鱼尾鳍夹角明显变小(初期缩尾),严重时缩成一锥形(后期针尾),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
病因:分为2种成因。
1、鱼缸水体狭小、鱼只拥挤,残饵较多,换水不勤,因而大量滋生水霉菌致病,此归为1种,传染性针尾。
2、换水不注意水温是否一致,或者频繁换水,缸内24小时内水温不断的在波动,此归为1种,非传染性针尾。
成因说的很明白了,如何避免大家也该明白了吧,重在预防,而非在与治疗。
最后,说一下,对由于第2种原因形成的针尾,有的地方称做感冒,不具备传染性,小鱼体格强壮的,会自动痊愈,痊愈过程中,小鱼的尾巴会整个断掉,成为断尾鱼,然后再慢慢长出新尾。而对于第1种情况形成的针尾,传染严重,严重着几天内就会倒缸。
![](http://c.hiphotos.bdimg.com/album/s%3D1000%3Bq%3D90/sign=58d2a0bd6a63f624185d3d03b774d089/738b4710b912c8fc6903dd49fd039245d7882145.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