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世世谁能说清...吧 关注:188贴子:3,269
  • 3回复贴,共1

【XYJ°】少年广袖携冷香(香学资料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当时社里一起查找资料做的整理
都是菜鸟属性~
一些社员原创的段子就不放上来了


1楼2013-10-07 16:19回复

    “香”字源于谷物之香,一解“禾在日上”,自然之粮食香气,为大众所需求的,人性本来就需要的;二解“禾在曰上”,
    曰为口舌之意,禾为粮食,大众饮食之象,亦表明香可以作用于全身的经络,为人身体的健康提供帮助。
    芬芳的气息是大家所喜爱的,在今天的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使用香水,行走过处而留香。古人亦是爱香,而中国香学之道是华夏祖先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是一个融哲学思想、文化、医学、药学、养生、美学、工艺制作等为一体的系统学说。古人流传至今的香是内涵丰厚的妙物——它是芳香的,又是审美的,讲究典雅、蕴藉、意境;它还能养护身心,开启性灵;它还是妙用的,在用香、品香上讲究心性的领悟。中国香学不可谓不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I


    2楼2013-10-07 16:20
    回复

      【叁】香之文化雅趣
      【汉帝香奇】
      六朝时期的传说常将奇香、异香、神仙故事与汉武帝联系在一起,使汉武帝与香的传说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博物志》记载了用国外进贡的香品祛除长安瘟疫的故事。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乗毛牛车渡过弱水来进贡香品,香品的样子“大如燕卵,三枚,与枣相似”,其外观平常,后来长安城中出现瘟疫,那位送香的使者又来求见
      汉武帝,并请求武帝焚烧其进贡的香一枚,并说这香可以辟疫气。汉武帝不得已听取了送香使者的建议,焚烧了使者进贡的奇香,结果宫中得病者很快就痊愈了,长安百里以外都可以闻到香气,芳香之气数月不散。汉武帝感激不尽,在使者离去时,武帝馈赠厚礼并亲自设宴为其饯行,并流传成汉武帝以奇香爱民的一段佳话。
      【魏晋香事】
      都说女子爱香,却不知亦有男子喜爱浓香。东汉末年有尚书令荀彧,好浓香熏衣,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后人也常用“荀令香”、“令君香”来形容人的风雅倜傥。《襄阳记》载:刘季和喜欢用香,甚至如厕后也要熏香,于是被人取笑,刘季和便争辩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宋城皆香】
      宋代是我国在诸多方面都比较开放的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文化艺术的各个门类几乎都臻于成熟和完美。香文化的发展则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前人谓之“巷陌皆香”。由于香药的大量需求,促进了海上香药贸易的高度繁盛,为此、国家成立了专门的香药管理机构“香药局”,实行了香药专卖制度,最高峰时香药的贸易收入超过了国家收入的四分之一。
      在宋代,香已经职业化——街市上有专门卖香的“香铺”、专门从事篆香制做的“香人”;专门制做“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香药脆梅、香药糖水、香糖果子、香药木瓜等等。在描绘汴梁风貌的《清明上河图》中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上写有“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字样。I


      7楼2013-10-07 16:24
      回复
        以上。
        原创的小段子因为不是我写的所以不方便放上来,也是精彩的


        8楼2013-10-07 16: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