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吧 关注:36,462贴子:1,265,416
  • 27回复贴,共1

没那么简单——致远方的那个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黄小琥的一首歌吧,我借用一下标题,另外顺便推荐下那首歌,觉得还是不错的。
王维有诗句: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我想这道出了他一生崇佛的原因吧
烦恼即菩提:语出六祖《坛经》,以前并不甚明了。经历过了每一次烦恼,然后自己有所悟,此语自然而解,烦恼即菩提,那是因为烦恼是促进心灵去了解人生真相的动力与线索,是智慧的重要起源。
好事不如无:出自这样一个禅门公案(大意):某和尚拜佛,xx禅师说:你在干什么。和尚答:我在拜佛。禅师说:干嘛拜佛。和尚答:拜佛是好事。禅师说:好事不如无。
为何好事不如无,以前不懂,现今似乎有所领悟,我若每日看书学习工作,生活很平淡却也很幸福,但难免有寂寥之感,心即躁动,从交朋纳友到网络活动,即使自己心怀善意,却难免争端,心随事动,真可谓好事不如无,好事是自寻烦恼的一个源头
不情情:未完的红楼梦称宝玉为情不情,林黛玉为情情,固然是极好的。可很是惋惜世界上鲜有不情情地文学典型。唯有在并不详细的禅林公案中有对这些不情情的禅师有些许描述,但鲜少触及内心世界。我想很多人悟道的过程大抵是如下:从情情的无邪天性开始,发展到具有鲜明教育与社会属性的情不情(类似于博爱情怀),最后婉转波折,半生坎坷而以不情情终。I


1楼2013-10-12 11:03回复
    好?hao3?4?第三音?第四音? 最后我想对禅师说:生你何用(你生何用)(生者何用)?禅师:无用。据说禅有讲数理逻辑什么的(好厚的一本书)。 那歌德尔、图灵岂不成了现代悟禅者了…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10-13 08:55
    收起回复
      不是我说的,是‘集异璧’的作者说的,那本书全名叫’歌德尔、巴赫…还有谁?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13 13:04
      回复
        逻辑不可能是具体的,逻辑是抽象的。像公案似的?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10-13 13:06
        收起回复
          那,集异璧里到底说了些什么啊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10-13 14:17
          收起回复
            集异璧里是说,数理逻辑里那些自相矛盾的陈述,与公案的反逻辑有相似之处,都需要求一种‘顿悟’才能理解。这大概是作者的意思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10-13 15:18
            收起回复
              就像我昨天晚上想的两句话,‘无语言才能得真理’‘无语言如何称为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10-13 15: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