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子吧 关注:79贴子:10,856

妙子晚安,我来刷贴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梦的前后点燃记忆的虚实,
醒来时分不清南和北。
寂秋取出深夜,鹅卵石瘦成枯草,
萧瑟中我却把椅子丢在墙角。
景挂目,声入耳,死人进土地,
谁不都是一直那样被躺在那里。
清晨是醒得来的人独占的黎明,
老人喃喃自语,月光不可轻易唤醒。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楼2013-10-14 01:13回复
    刷帖辛苦了,近来可好?


    IP属地:广东2楼2013-10-15 21:24
    收起回复
      垒楼层不另开贴水了。如果我记性没短路,就每天为大家分享些文学方面的知识吧。纯手写,纯阅读体验后的推荐。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楼2013-10-16 00:44
      回复
        失忆。珍惜眼前人,家庭亲人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工作有多忙碌,也请抽下空关心深爱着的人。
        人是会飞的风筝。一根丝弦紧紧地绷住某种联系,太紧了风筝会断弦飞远,太软了又迎不起风飞不上天。总之唯有保持不近不远的距离,就像我们站在彼此面前,什么也不讲,却听见恍如隔世的倾诉。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4楼2013-10-17 00:44
        收起回复
          私人原因,停刷几天。虽无关注,自我yy。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5楼2013-10-18 23:50
          回复
            晚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0-19 00:14
            收起回复
              早><
              ——我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是我希望自己走得远一点——《魔女宅急便》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0-27 08:47
              收起回复
                拒领诺贝尔奖声明
                我很遗憾这是一件颇招非议的事情:奖金被决定授予我,而我却拒绝了。原因仅仅在于我没有更早地知道这件事的酝酿。我在十月十五日《费加罗文学报》上读到该报驻瑞典记者发回的一条消息,说瑞典科学院可能把奖金颁发给我,不过事情还没有决定。这时我想,我只要写一封信给瑞典科学院(我第二天就把信给发了),我就能改变这件事情,以后便不会再有人提到我了。
                那时我并不知道颁发诺贝尔奖是不征求受奖者的意见的。我还认为我去信加以阻止是及时的。但我知道,一旦瑞典科学院做出了决定,他就不能再反悔了。
                我拒绝该奖的理由并不涉及瑞典科学院,也不涉及诺贝尔奖本身,正如我在给瑞典科学院的信中说明的那样。我在信中提到了两种理由,即个人的理由与客观的理由。
                个人方面的理由如下:我的拒绝并非是一个仓促的行动,我一向谢绝来自官方的荣誉。如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有人就提议给我颁发荣誉勋章,我拒绝了,尽管我有一些朋友在政府部门任职。同样,我也从未想进法兰西学院,虽然我的一些朋友这样向我建议。
                这种态度来自我对作家的工作所持的看法。一个对政治、社会、文学表明其态度的作家,他只有运用他的手段,即写下来的文字来行动。他所能够获得的一切荣誉都会使其读者产生一种压力,我认为这种压力是不可取的。我是署名“让-保罗·萨特”还是“让-保罗·萨特:诺贝尔奖获得者”,这决不是一回事。
                接受这类荣誉的作家,他会把授予他荣誉称号的团体或机构也牵涉进去。我对委内瑞拉游击队抱同情态度,这件事只关系到我。而如果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让-保罗·萨特支持委内瑞拉的抵抗运动,那么他就会把作为机构的所有诺贝尔奖得主牵连进去。所以作家应该拒绝被转变成机构,哪怕是以接受诺贝尔奖这样令人尊敬的荣誉为其形式。
                这种态度完全是我个人的,丝毫没有指责以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意思。我对其中一些获奖者非常尊敬和赞赏,我以认识他们而感到荣幸。
                我的客观理由是这样的:
                当前文化战线上唯一可能的斗争是为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共存而进行的斗争。我并不是说,双方应该相互拥抱,我清楚地知道,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抗必然以冲突的形式存在,但这种冲突应该在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进行,而无须机构的参与。
                我个人深切地感受到两种文化的矛盾:我本人身上就存在着这些矛盾。我的同情无疑趋向社会主义,也就是趋向于所谓东方集团,但我却出生于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在资产阶级的文化中长大。这使我能够与一切愿意使这两种文化相互靠拢的人士合作共事。不过,我当然希望“优胜者”,也就是社会主义能取胜。
                所以我不能接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高级文化机构授予的任何荣誉,哪怕我完全理解这些机构的存在。尽管我所有同情都倾向于社会主义这方面,不过我仍然无法接受譬如说列宁奖,如果有人想授予我该奖的话。现在当然不是这种情况。
                我很清楚,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有些事情恐怕并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能决定的。
                所以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诺贝尔奖在客观上表现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譬如,南美一位伟大的诗人聂鲁达就没有获得这项荣誉。此外人们也从来没有严肃地对待路易·阿拉贡,而他却是应该获得这一荣誉的。很遗憾,帕斯捷尔纳克先于肖洛霍夫获得了这一文学奖,而唯一的一部苏联获奖作品只是在国外才得以发行,而在它本国却是一本禁书。人们也可以在另一种意义上通过相似的举动来获得平衡。倘若在阿尔及利亚战争期间,当我们签署“一二一人权宣言”的时候,那我将十分感激地接受该奖,因为它不仅给我个人,而且还给我们为之而奋斗的自由带来荣誉。可惜这并没有发生,人们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把该奖授予我。
                瑞典科学院在给我授奖的理由中提到了自由,这是一个能引起众多解释的词语。在西方,人们理解的仅仅是一般的自由,而我所理解的却是一种更为具体的自由,它在于有权利拥有不止一双鞋和有权利吃饭。在我看来,接受该奖,这比谢绝它更危险。如果我接受了,那我就顺从了我所谓“客观上的回收”。我在《费加罗文学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人们“并不计较我那政治上有争议的过去”。我知道这篇文章并不代表科学院的意见,但它却清楚地表明,一旦我接受该奖,右派方面会做出何种解释。我一直认为这一“政治上有争议的过去”是有充分理由的,尽管我时刻准备在我的同伴中间承认我以前的某些错误。
                我的意见并不是说,诺贝尔奖是一项“资产阶级”的奖金,这正是我所熟悉的那些阶层必然会做出的资产阶级的解释。
                最后我再谈一下钱的问题。科学院在馈赠获奖者一笔巨款的时候,它也同时把某种非常沉重的东西放到了获奖者的肩上,这个问题使我很为难。或者接受这笔奖金,用这笔钱去支持我所认为的重要组织或运动。就我来说,我想到了伦敦的南非种族隔离委员会。或者因为一般的原则而谢绝这笔奖金,这样我就剥夺了该运动可能需要的资助。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显然我拒绝这笔二十五万克郎的奖金只是因为我不愿被机构化,无论东方或是西方。然而你们也不能为了二十五万克郎的奖金而要求我放弃原则,须知这些原则并不仅仅是你们的,而且也是你们所有的同伴所赞同的。正是这一点使我无论对奖金的馈赠还是对我不得不做出的拒绝感到十分为难。
                最后,我谨向瑞典公众表示我的谢意。


                9楼2013-10-27 12:02
                回复
                  马叔原创,求火力支援
                  太阳停泊在四分之一秒的乌云里
                  太阳停泊在四分之一秒的乌云里。
                  先前,他把大地的疮痍和扁圆的人脸当作靶子,
                  前一刻抛出的箭还来不及给煤色的云手拽回来,
                  于是,炙手滚烫的光就那样不经意地,
                  像风像雨,溢了一脸,撒了一地。
                  我的舌头嗅到了红色乳汁里混合着的腥味。
                  过滤后的逃兵翻滚着从城市的上空摔下,
                  发霉的墙壁,报废的机器,腰疼的广告牌和电线杆,
                  在这四分之一秒里,无一幸免。
                  像西瓜摔了个稀巴烂——被一大壶光烫麻了嘴。
                  随风的木棉和隐形的知了天生不会唱歌。
                  麻醉。融化。而后沉眠阴影。
                  变形的地面喝了乌云用太阳冲泡的咖啡。
                  融化。麻醉。而后碰巧上瘾。
                  焖煮的空气承托起了一排排坠落的头颅。
                  在荒无人烟的城市里或人满为患的空气里,
                  阿波罗的剑撬不动眼睛的缝隙,
                  四分之一秒的光线穿不透浑浊。
                  天空的呆滞,水潭的污浊,
                  蜗牛的活,蝼蚁的死,都算不了什么。
                  四分之一秒约等于鲜红庞大的胃消化一粒白米饭。
                  也许比我的眼皮打个盹还要早,
                  也可能长过一批活人的寿命或一个世纪乘以光年,
                  总之,比太阳用他生锈的脑袋来思考黎明的时间要长。
                  可惜,乌云并不计较这些。还有那些。


                  10楼2013-10-27 13:26
                  回复
                    最后,据我所知,萨特吧的吧主是个很有内涵的人。至于萨特,我想说我也喜欢加缪。


                    11楼2013-10-27 13:28
                    回复
                      各位晚安么么哒(^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0-29 00:23
                      收起回复
                        感觉国宝是一个好博学的人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0-29 02:48
                        收起回复
                          有点晚的说,先留点悬念。我个人无限深爱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代表作为《博尔赫斯小说全集》,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被收录进高中语文课本。家藏《博尔赫斯诗歌集》(我会告诉你我是从旧书摊三折淘回来的九品书么?),个人认为其诗歌独树一帜堪称一绝。具体的等我睡醒慢慢悠着写下来吧。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I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4楼2013-10-30 01:48
                          回复
                            博尔赫斯,阿根廷图书馆员—比起文学家小说家之类的,私以为图书馆员的身份更有意义,因为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图书馆里消磨,据说他家藏的书以万计数,而他读过的书更是天文数字。精通多国语言,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文性造诣极高,其作品以哲学思考为亮点,经常烧糊常人智商。博尔赫斯的思想超越了文字的承载,不是三言两语道得清的,如果对哲学逻辑方面有自信的童鞋欢迎去图书馆借阅博尔赫斯小说集,目前市面没有再版,国内残存的翻译本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旧书,大多成为私人收藏或者规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一般途径甚至淘宝也不易寻找。我有本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九六年十一月一版的博尔赫斯文集诗歌随笔卷,三百零七页,字字精华,选几首诗歌与诸位一同品读。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I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5楼2013-10-30 22:38
                            回复
                              诺曼 托马斯 迪 乔瓦尼 把西班牙文译为英语,最后由陈东飚 陈子弘等译为中文。感谢前人。
                              ——来自 爱贴吧 Windows Phone 客户端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6楼2013-10-30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