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连环爆炸案]
2006年,冥王星被开除出了太阳系的行星队伍,太阳系现在只剩下八大行星。然而,科学家们却宣称,太阳系当年至少有十二大行星,而且目前的行星当年只不过是小跟班。欲知太阳系往事,请看——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天文学家波得发现,太阳系的行星似乎都很守规矩:行星们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半径R与它们的序号n(从内到外依次排开,例如水星的序号是1,地球的序号是3)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R=0.4+0.3×2(n-2) (R的单位是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个日地距离)。目前的八大行星基本上都遵守这个规矩,但是根据计算表明,应该在第5条轨道上还有一颗行星,而天文观测那里只是成千上万的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显然,有一颗行星神秘消失了。它遇到了什么不测?
[第5轨道爆炸案]
在漫长的岁月里,太阳家族肯定发生过巨大的变故。到底发生了什么,科学家根据现场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来为我们分析。从小行星的分布可以看出,轨道半径为2.8天文单位处几乎没有陨石碎片,而以2.8天文单位处为中心,向两边(火星方向和木星方向)各种偏心率的小行星分布越来越多。这种小行星分布表明,变故发生在轨道半径为2.8天文单位处,小行星是向两边崩出的,由于自身质量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偏心率的小行星。显然,太阳系第5条轨道处发生了爆炸案,激烈的爆炸崩出具有极高速度的物质,小行星带由此产生了。
这些小行星揭露了几十亿年前的一幕场景:在远古,原本处于第五条轨道上的一颗气态大行星爆炸了,爆炸产生的火焰和气浪横扫一切,冲击波摧毁了周围的一切,连行星的卫星子女们都被崩得支离破碎。石质的卫星最后只剩下了一些岩石碎片,这些岩石碎片都可以观察到熔化过或部分熔化过的迹象,并且被爆炸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冲撞熏染得灰头土脸。
原本大行星带着卫星们围绕太阳旋转,现在大行星消失了,大部分碎片又经历了猛烈冲击,于是它们以不同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转,成为了小行星,成千上万的小行星组成了小行星带。无论是类地行星还是气态大行星,爆炸都会使物质瞬间蒸发,能够剩下的所有碎片质量总和都会很少。实际上太阳系中比地球大的行星都是没有固体表面的气态星球,若发生爆炸,几乎什么也不会留下,能留下的就是遭殃的卫星被炸碎后的碎片,这些碎片质量不会大。现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所有小行星加起来,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0.1%。
2006年,冥王星被开除出了太阳系的行星队伍,太阳系现在只剩下八大行星。然而,科学家们却宣称,太阳系当年至少有十二大行星,而且目前的行星当年只不过是小跟班。欲知太阳系往事,请看——
18世纪下半叶,德国天文学家波得发现,太阳系的行星似乎都很守规矩:行星们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半径R与它们的序号n(从内到外依次排开,例如水星的序号是1,地球的序号是3)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R=0.4+0.3×2(n-2) (R的单位是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个日地距离)。目前的八大行星基本上都遵守这个规矩,但是根据计算表明,应该在第5条轨道上还有一颗行星,而天文观测那里只是成千上万的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显然,有一颗行星神秘消失了。它遇到了什么不测?
[第5轨道爆炸案]
在漫长的岁月里,太阳家族肯定发生过巨大的变故。到底发生了什么,科学家根据现场所留下的蛛丝马迹来为我们分析。从小行星的分布可以看出,轨道半径为2.8天文单位处几乎没有陨石碎片,而以2.8天文单位处为中心,向两边(火星方向和木星方向)各种偏心率的小行星分布越来越多。这种小行星分布表明,变故发生在轨道半径为2.8天文单位处,小行星是向两边崩出的,由于自身质量和速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偏心率的小行星。显然,太阳系第5条轨道处发生了爆炸案,激烈的爆炸崩出具有极高速度的物质,小行星带由此产生了。
这些小行星揭露了几十亿年前的一幕场景:在远古,原本处于第五条轨道上的一颗气态大行星爆炸了,爆炸产生的火焰和气浪横扫一切,冲击波摧毁了周围的一切,连行星的卫星子女们都被崩得支离破碎。石质的卫星最后只剩下了一些岩石碎片,这些岩石碎片都可以观察到熔化过或部分熔化过的迹象,并且被爆炸的冲击波和粒子流冲撞熏染得灰头土脸。
原本大行星带着卫星们围绕太阳旋转,现在大行星消失了,大部分碎片又经历了猛烈冲击,于是它们以不同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转,成为了小行星,成千上万的小行星组成了小行星带。无论是类地行星还是气态大行星,爆炸都会使物质瞬间蒸发,能够剩下的所有碎片质量总和都会很少。实际上太阳系中比地球大的行星都是没有固体表面的气态星球,若发生爆炸,几乎什么也不会留下,能留下的就是遭殃的卫星被炸碎后的碎片,这些碎片质量不会大。现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的所有小行星加起来,质量也只有地球质量的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