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37年11月。长沙城。
长沙城的冬天很冷,在屋子里说话时嘴里都会冒白气儿。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长沙城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活着”的城市。
这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上下无不轰动。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而之所以说长沙城仍“活着”,不过是因为它仍能像是个城市一般运转着。在柳一看来,这等形势下,还能有这么多人来他的小酒馆光顾,装作若无其事地谈天说地,强作镇定地把酒言欢,便是长沙城“活着”的证据。他裹紧了厚实的大衣,舒舒服服地窝在椅子里。
这个点馆里客人不多,小伙计们都乐得清闲,柳一也不管他们,由着他们小声地笑闹。
“掌柜的,”有着小包子脸的小伙子凑到柳一身边,手里拿着厨子做剩的糕点,“我刚刚听楼下客人们说,上海失守了。”
“哦……消息倒是传得挺快的。”柳一笑了笑,不久前才传来平型关大捷和太原失陷的消息,这会儿上海也失守了,淞沪会战到底是败了,“阿华,去帮我温一温酒。”
“好咧~”阿华叼着糕点端着酒壶高高兴兴地往楼下厨房跑。
战火尚未蔓延到长沙城,城里气氛虽然有些诡异,但他家这些粗线条的伙计们倒不是很紧张。而在这一年里,长沙城几乎是到达了鼎盛时期,经济物业繁荣,成为抗战的大后方。
柳一今年三十二岁了,看起来却一点都不显年纪。他对一个少年招招手,那少年便乖乖跑过来:“掌柜的,有事?”
“嗯,刚刚陶子说他不舒服,回房歇着了,阿针你就替一下他的活,去买些盐回来吧。”
被唤作阿针的少年是柳一几年前在街边捡回来的,名叫叶针。叶针点点头,转头将手中的抹布塞进另一个小伙计手里:“阿华,我去跑腿啦,这里交给你们~”说罢拿了钱就往外跑,阿华反应不过来,愣愣地去看柳一。
柳一眨眨眼睛。
他就这么气定神闲地倚在窗边,略长的头发随意地束在脑后,发梢软软地搭在肩上。柳一从小就在戏园子里学戏,擅旦角,师父说他皮相好,悟性高,嗓音细腻婉转,是块好料。进戏班子之前,他本是长沙城里落魄世家柳家的长子,柳老爷子是个粗人,没心思给孩子取什么风花雪月或是志向远大的名字,就对四个孩子按年纪大小一二三四的叫。被抄家后,柳老爷子遣散了下人,带着媳妇和孩子离开了长沙城,二三四乖乖跟着爹娘跑了,倒是这柳一留了下来。那时他才六岁,偷偷躲进柳府附近的戏园子里,在妆台下睡了一宿。他被戏班子留了下来,至于他为什么不跟着柳老爷子走,谁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后来,听说柳老爷子一家跑到了南京。
再后来吧,柳一长大了,在长沙城内也小有名气了,谁知四年前他却退出了戏班子,并声称往后再不会登台唱戏。而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他收养了一个孩子。
那会儿叶针十五岁了,白白净净的,干净而漂亮,身子骨还在长,却也已经基本定型了,要学戏是很困难的。柳一也并不想让他学这个,这圈子其实挺乱。那时柳一吃住在戏园子里,条件不是很好,戏班子里的人说既然叶针不学戏那么就不能留他下来,班子里养不起这么多人。柳一想想说也是,吃人家住人家的,自然不好说什么,于是收拾收拾东西,拉着叶针一起给自家师父磕了几个响头,就离开了戏班子。
那是在国共对峙的时期,和日军打个不停,内战也不断。
酒馆的对面是一家当铺,老板是个很奇怪的人,像蛇一样阴冷,不爱与人交流,弄得整间当铺都阴森森的,许多人嫌晦气,都不愿买下当铺对面的双层小楼,于是这小楼的主人给出的售价越降越低,柳一看中的就是它的价格。
晃眼间,时光过去了好几年。酒馆里的小伙计都是失了亲人的孩子,大家伙儿一起过日子,倒也和和美美的。这些年来国家的形势动荡不安,孩子们却也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柳一欣慰地笑笑,笑完了又开始唾弃自己老头儿似的心思。
“柳老板,有你的信。”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看着城里来来往往的人,突然就有了“寒冬腊月”的感觉。小酒馆的生意比往常要好,一壶壶温好的清酒往桌上端。厨房里阿兴和枣儿忙得不可开交,外头伺候客人的也像被抽得团团转的陀螺。到了天色渐黑的时候,客人才少了不少。寒冷的冬夜,人们都是更喜欢待在家里的。这个时候来送信的,想必只有那小信差林与木了。
柳一向门外看去,门口站着高高瘦瘦一帅小伙儿,穿着绿惨惨的袄子,水葱儿似的杵在门外。“傻站着做什么?进来。”柳一说道。
林与木推着辆单车在长沙城里走了一天了,冬天风大,逆风时根本骑不了车,就这么走着,一天下来,都快冻傻了。柳一把他带到暖和些的地方,又朝忙着收拾的小伙计们喊:“伢子们,木子来啦。”
“哟,今天这么早就送完信啦?”在一旁擦桌子的女孩笑着跟他打招呼。
“小杞,去给林公子倒杯热茶。”柳一眯着眼睛拖长了声调。
“得令~”小杞挥着抹布作水袖一甩状,踩着小碎步进了厨房。
林与木傻傻笑着看他们,不自觉地开始找人。柳一心安理得地窝在不远处的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说:“阿针在厨房帮忙刷碟子呢。”
被说穿了心思,林与木脸上一热,点点头乖乖坐着。
待到小伙计们忙完了,叶针第一个扑过来:“小木子,几天不见,可有想我?”“想了想了。”林与木看着叶针因为忙碌而热得红扑扑的脸,毫不犹豫地伸出冻僵了的双手捧住来取暖。
叶针被他冻得龇牙咧嘴的,而一旁的小伙计们已经见怪不怪地开始张罗晚饭:“今晚是不是又要多摆一副碗筷啊?”
“自己的碗筷自己洗啊听见没有。”
“木子来了我们能不能加餐啊?”
“我想吃肉!!”
大家伙儿围着桌子一起动筷子,米饭的热气缥缥缈缈地敷在脸上,一直暖到心里。
第二天,阿华端着温热的酒壶,声音不复以往的轻快:“掌柜的,南京失陷了。”
柳一对这消息早有耳闻,也料到了定会有这么一天。他看着窗外的长沙城,心下惘然。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杀害。
1937年11月。长沙城。
长沙城的冬天很冷,在屋子里说话时嘴里都会冒白气儿。在这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里,长沙城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活着”的城市。
这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上下无不轰动。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而之所以说长沙城仍“活着”,不过是因为它仍能像是个城市一般运转着。在柳一看来,这等形势下,还能有这么多人来他的小酒馆光顾,装作若无其事地谈天说地,强作镇定地把酒言欢,便是长沙城“活着”的证据。他裹紧了厚实的大衣,舒舒服服地窝在椅子里。
这个点馆里客人不多,小伙计们都乐得清闲,柳一也不管他们,由着他们小声地笑闹。
“掌柜的,”有着小包子脸的小伙子凑到柳一身边,手里拿着厨子做剩的糕点,“我刚刚听楼下客人们说,上海失守了。”
“哦……消息倒是传得挺快的。”柳一笑了笑,不久前才传来平型关大捷和太原失陷的消息,这会儿上海也失守了,淞沪会战到底是败了,“阿华,去帮我温一温酒。”
“好咧~”阿华叼着糕点端着酒壶高高兴兴地往楼下厨房跑。
战火尚未蔓延到长沙城,城里气氛虽然有些诡异,但他家这些粗线条的伙计们倒不是很紧张。而在这一年里,长沙城几乎是到达了鼎盛时期,经济物业繁荣,成为抗战的大后方。
柳一今年三十二岁了,看起来却一点都不显年纪。他对一个少年招招手,那少年便乖乖跑过来:“掌柜的,有事?”
“嗯,刚刚陶子说他不舒服,回房歇着了,阿针你就替一下他的活,去买些盐回来吧。”
被唤作阿针的少年是柳一几年前在街边捡回来的,名叫叶针。叶针点点头,转头将手中的抹布塞进另一个小伙计手里:“阿华,我去跑腿啦,这里交给你们~”说罢拿了钱就往外跑,阿华反应不过来,愣愣地去看柳一。
柳一眨眨眼睛。
他就这么气定神闲地倚在窗边,略长的头发随意地束在脑后,发梢软软地搭在肩上。柳一从小就在戏园子里学戏,擅旦角,师父说他皮相好,悟性高,嗓音细腻婉转,是块好料。进戏班子之前,他本是长沙城里落魄世家柳家的长子,柳老爷子是个粗人,没心思给孩子取什么风花雪月或是志向远大的名字,就对四个孩子按年纪大小一二三四的叫。被抄家后,柳老爷子遣散了下人,带着媳妇和孩子离开了长沙城,二三四乖乖跟着爹娘跑了,倒是这柳一留了下来。那时他才六岁,偷偷躲进柳府附近的戏园子里,在妆台下睡了一宿。他被戏班子留了下来,至于他为什么不跟着柳老爷子走,谁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后来,听说柳老爷子一家跑到了南京。
再后来吧,柳一长大了,在长沙城内也小有名气了,谁知四年前他却退出了戏班子,并声称往后再不会登台唱戏。而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他收养了一个孩子。
那会儿叶针十五岁了,白白净净的,干净而漂亮,身子骨还在长,却也已经基本定型了,要学戏是很困难的。柳一也并不想让他学这个,这圈子其实挺乱。那时柳一吃住在戏园子里,条件不是很好,戏班子里的人说既然叶针不学戏那么就不能留他下来,班子里养不起这么多人。柳一想想说也是,吃人家住人家的,自然不好说什么,于是收拾收拾东西,拉着叶针一起给自家师父磕了几个响头,就离开了戏班子。
那是在国共对峙的时期,和日军打个不停,内战也不断。
酒馆的对面是一家当铺,老板是个很奇怪的人,像蛇一样阴冷,不爱与人交流,弄得整间当铺都阴森森的,许多人嫌晦气,都不愿买下当铺对面的双层小楼,于是这小楼的主人给出的售价越降越低,柳一看中的就是它的价格。
晃眼间,时光过去了好几年。酒馆里的小伙计都是失了亲人的孩子,大家伙儿一起过日子,倒也和和美美的。这些年来国家的形势动荡不安,孩子们却也健健康康地长大了。
柳一欣慰地笑笑,笑完了又开始唾弃自己老头儿似的心思。
“柳老板,有你的信。”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看着城里来来往往的人,突然就有了“寒冬腊月”的感觉。小酒馆的生意比往常要好,一壶壶温好的清酒往桌上端。厨房里阿兴和枣儿忙得不可开交,外头伺候客人的也像被抽得团团转的陀螺。到了天色渐黑的时候,客人才少了不少。寒冷的冬夜,人们都是更喜欢待在家里的。这个时候来送信的,想必只有那小信差林与木了。
柳一向门外看去,门口站着高高瘦瘦一帅小伙儿,穿着绿惨惨的袄子,水葱儿似的杵在门外。“傻站着做什么?进来。”柳一说道。
林与木推着辆单车在长沙城里走了一天了,冬天风大,逆风时根本骑不了车,就这么走着,一天下来,都快冻傻了。柳一把他带到暖和些的地方,又朝忙着收拾的小伙计们喊:“伢子们,木子来啦。”
“哟,今天这么早就送完信啦?”在一旁擦桌子的女孩笑着跟他打招呼。
“小杞,去给林公子倒杯热茶。”柳一眯着眼睛拖长了声调。
“得令~”小杞挥着抹布作水袖一甩状,踩着小碎步进了厨房。
林与木傻傻笑着看他们,不自觉地开始找人。柳一心安理得地窝在不远处的椅子上,不紧不慢地说:“阿针在厨房帮忙刷碟子呢。”
被说穿了心思,林与木脸上一热,点点头乖乖坐着。
待到小伙计们忙完了,叶针第一个扑过来:“小木子,几天不见,可有想我?”“想了想了。”林与木看着叶针因为忙碌而热得红扑扑的脸,毫不犹豫地伸出冻僵了的双手捧住来取暖。
叶针被他冻得龇牙咧嘴的,而一旁的小伙计们已经见怪不怪地开始张罗晚饭:“今晚是不是又要多摆一副碗筷啊?”
“自己的碗筷自己洗啊听见没有。”
“木子来了我们能不能加餐啊?”
“我想吃肉!!”
大家伙儿围着桌子一起动筷子,米饭的热气缥缥缈缈地敷在脸上,一直暖到心里。
第二天,阿华端着温热的酒壶,声音不复以往的轻快:“掌柜的,南京失陷了。”
柳一对这消息早有耳闻,也料到了定会有这么一天。他看着窗外的长沙城,心下惘然。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京三十多万人被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