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青人吧 关注:2,275贴子:45,633
  • 122回复贴,共1

探讨穿青人家谱造假的动机和历史背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背景,因为少数民族无家谱,在清王朝没有家谱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10-19 11:34回复
    动机,为了或得参加科考的权利,穿青各大家族分分仿汉人编纂家谱,为了更加能够获得统治者的认可,我们祖先不惜伪造家谱中的入黔始祖来至于江西,编造元末明初从江西来贵州,却连地名称呼都是清朝的。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10-19 11:42
    回复
      值得庆幸的事是,穿青张姓最老的家谱始终记载我们是穿青,谱书产生于清朝中业。


      IP属地:四川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0-19 11:49
      收起回复
        额~看来楼主也并未真正认识理解到谱书的真正好处,谱书是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为别的,老祖先们在很早就知道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道理,所以“同姓不婚”,也就是现在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到了现代,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近亲结婚的危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0-19 21:42
        收起回复
          搬个小板凳,坐等楼主讲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0-20 20:24
          收起回复
            我看了我外公家的族谱,上面没说来自于江西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10-21 06:38
            收起回复
              我看了一下,头有点昏。被绕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1-05 01:29
              收起回复
                免俗不易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2-14 12:09
                回复
                  世代口传及家谱记载,来自江西吉安府的穿青“四老表”[1]剿猫寇有功,都封侯拜将,总结了相关民族学者的研究,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祖籍江西是附会编造的,理由大概为:
                  1、清代修谱盛行,很多的家谱都是修谱匠代修的,来自江西吉安府是修谱匠的模板;
                  2、伪托祖先是来自江西的汉人,隐瞒土人身份,是为了避免被汉人欺负;
                  3、清政府限制夷民入仕,以祖先“调北征南”及“平苗”封侯拜将来编造家谱,与正史不符,是为了迎合官家以便通过政审获取科考资格。
                  穿青人“四老表八亲戚”的家谱都称祖先来自江西。郭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小桥尾金竹林龙井口郭家村”,李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小桥边李家湾”,王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小桥头王家村”,张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张家弯”,陈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金竹林陈家湾”,龙家家谱记“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龙家村”,卢家刘家等家谱也都记来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
                  1985年贵州民族识别工作队穿青识别组在《贵州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的重新调查报告》里说“可以肯定纯属顺应当时历史潮流的产物”“伪托其祖先来自江西”。
                  2003年织金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内部著作《织金县文虫资料_穿青人历史与文化》里说“为摆脱这种受歧视的命运,特别鉴于清初被剿的教训,从乾隆后期开始,穿青各姓先后修家谱,忍痛隐瞒‘土人’身份,附会祖先来自江西”。
                  [1]四老表即李代龙、张正雄、王国统、陈大同(有说是陈大龙,也有说是郭云宗,也有说是王文昌、郭荣宗郭继宗,还有说是杨国谟)。所谓“四老俵”“八亲戚”从江西来贵州的记载和传说,多半是不真实的。李、张、王、陈、郭、杨、周、刘、龙……谁和谁是老俵?谁与谁又是亲戚?各家的说法都不一样。可以肯定的是,穿青人“四老表八亲戚”从明代至今600多年以来,一直是按辈分联姻的,李家“崇隆发裕长”的“发”或“秾姿焕玉堂”的“姿”、张家“怀青袭应祥”的“青”、王家“瑞加荣庆祥”的“加”、郭家“贵正加真章”的“正”、陈家的“宗”或“祥”均为同辈21代,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按代次开亲。


                  12楼2022-10-04 15:11
                  收起回复